羅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副教授]

羅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騫,工作經歷 2008-09至今,專著:《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及其當代意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基本信息

個人信息

工作經歷 2008-09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副教授 2008-09至2009-09,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講師 2006-03至2008-09,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副主編,助理研究員 1997-07至2000-08,貴州省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助教 教育經歷 博士研究生:2003-03至2006-01,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 碩士研究生:2000-09至2003-01,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 本科:1992-09至1996-07,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基礎專業 研究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 國外馬克思主義 學術兼職與社會工作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 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秘書處秘書 主要獎勵 笹川良一獎學(即復旦大學2005年度一等獎學金); 復旦大學二等獎學金(2004年); 復旦大學三等獎學金(2003年) 復旦大學特等基礎獎學金(2000年) 專著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及其當代意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論文

1. 《政治功能的當代演化——兼評尚塔爾·墨菲的《政治的回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2. 《建構性政治:馬克思革命政治的遺產》,《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8期

3. 《現代主體性的歷史唯物主義批判》,《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5期

4. 《鮑德里亞思想的進展及其困境——從與馬克思思想的相關性來看》,《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4期

5. 《馬克思批判理論的幾個基本特徵》,《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6. 《馬克思的政治概念》,《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年第2期

7. 《詹姆遜對“生產方式”批判範式的堅持》,《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1期

8. 《論科學發展觀與人類存在方式的改變》,《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9. 《現代性批判的基礎存在論》,《哲學原理》轉載,2008年第3期

10. 《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範疇》,《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年第2期

11. 《現代性批批判的基礎存在論》,《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底11期

12. 《哈貝馬斯的現代性理論及其對馬克思的反思》,《社會科學評論》,2007年第11期

13. 《馬克思的自由民主思想》,《理論視野》,2007年第9期

14. 《後現代語境中的現代性批判及其限度》,《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5輯,2007年

15. 《斯密特對馬克思認識論思想的闡釋》,《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2007年第4期

16. 《重建現代性批判的理論範式——從現代性批判的視角看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及其意義》,《哲學原理》轉載,2007年第2期

17. 《斯密特對馬克思認識論思想的闡釋》,《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8. 《以現代性批判為視角重構馬克思思想的闡釋》,《東南學術》,2007年第1期

19. 《辯證歷史的辯證批判——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範式及其態度》,《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性批判》轉載,2006年12月,社科文獻出版社

20. 《“現代解放”僅只是“政治解放——論馬克思政治哲學的一個核心思想》,《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第11期

21. 《重建現代性批判的理論範式——從現代性批判的視角看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及其意義》,《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22. 《羅莎盧森堡對資本主義適應論的批判》,《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4期

23. 《人的解放與自然的全面復活——論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生態哲學之基礎的可能性》,《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6年第9期

24. 《斯密特對馬克思哲學基本性質的觸及與誤判》,《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25. 《研究“馬克思與現代性”批判的四個核心論題》,《社會科學報》,2006年8月10日

26. 《現代性批判的兩種不同定向——論馬克思資本批判與“現代性哲學話語”的基本差異》,《哲學原理》轉載,2006年第3期

27. 《馬克思現代性批判的當代實踐意義》,《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28. 《現代性批判的兩種不同定向——論馬克思的資本批判與當今“現代性哲學話語”的基本差異》,《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7期

29. 《辯證歷史的辯證批判——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範式及其態度》,《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年第4期

30. 《馬克思與現代性批判》,《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31. 《充分認識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的意義》,《學術月刊》,2004年5月,訪談,第二作者

32. 《內在於歷史的具體的總體性——盧卡奇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闡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第4輯,2004年4月

33. 《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談康德哲學閱讀範式的轉換》,《福建論壇》,2003年5月

譯著

1. 《後馬克思主義和新社會運動》,收入《後馬克思主義》,2007年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8月

2. 《國家的性質和政府在農業發展中的角色》,收入《農業的政治經濟分析》,重慶出版社,2008年

項目

1.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的後現代政治哲學研究》

2. 中國社科院青年課題:《後現代語境中的現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3.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重點課題:《歷史唯物主義與現代性判》

4. 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教師支助課題:《歷史唯物主義的存在範疇》

書評/短論

1. 《中國實踐需要什麼樣的政治理念》,《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6月9日

2. 《時代呼喚馬克思的在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4月21 日

3. 《不可缺失的一維——簡評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4月9號

4. 《“死亡”應成為現代性批判的必要意識》,《社會科學報》,2009年1月1日出版

5. 《改良主義的錯誤在於將改良絕對化》,《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9年12月23日

6. 《搭建跨學科的學術透視平台——〈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2007〉評介》,《解放日報》 2007年11月26號

其他

1. 《全國首屆馬克思主義院長論壇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12月25日,

2. 《施密特·科瓦契科:馬克思與歐洲關於社會實踐的批判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7年12月4日

3. 《“十五”以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其展望》,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教育部主辦),2005年1月17日,合作,學科工作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