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風建築

早期基督教建築是同拜占廷建築同時發展起來的。包括古羅馬遷都後帝國西部,分裂後的西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長達三百餘年的西歐封建混戰時期的建築。

簡介

公元9世紀左右。西歐一度統一後又分裂成為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英格蘭等十幾個民族國家,並正式進入封建社會。。這時的經濟屬自然經濟,社會秩序較穩定,於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國發展起來。這時的建築除基督教堂外,還有封建城堡與教會修道院等。其規模遠不及古羅馬建築,設計施工也較粗糙,但建築材料大多來自古羅馬廢墟,建築藝術上繼承了古羅馬的半圓形拱券結構,形式上又略有古羅馬的風格,故稱為羅馬風建築。它所創造的扶壁,肋骨拱與束柱在結構與形式上都對後來的建築影響很大。

早期的教堂的建築者主要是修道士,教堂不事裝飾,也不講求比例,反對偶像崇拜,連耶穌基督的雕像都沒有。牆垣和支柱十分厚重,磚築很粗糙,沉重封閉,毫無生氣。

後期,隨著城市手工業、商業和興起,出現了由世俗工匠建造的城市教堂,表現出追求感性美的強烈願望。教堂內的裝飾逐漸增多,追求構圖完整統一,教堂的整體和局部的勻稱和諧等也大有進步、砌工精緻多了。

返回:歐洲中世紀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