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卷)

內容介紹

這部書從奧古斯都立為皇帝,將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以後,還寫了羅馬的政變,到教皇重新控制羅馬。延續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如何興起,以及羅馬帝國周邊國家對羅馬的影響,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簡短歷史,甚至還提到了長城和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以及北匈奴的西遷,忽必烈的艦隊對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氣勢恢弘,是一部堪稱巨著的作品。 全書被分成好幾卷,本書為其中的第二卷。
全六卷本簡體中文版《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全書涵蓋三大特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頌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彩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頌。

作者介紹

愛德華·吉本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運用淵博的學識素養和啟蒙時代的哲學理念,寫出英國最重要的一部歷史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從公元2世紀一直敘述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博大雄偉的史觀加上優美典雅的風格,不僅是學術名著,更是文學傑作,兩百年來傲視西方史學界,要是與我國的史書相比,譽之為歐洲的《史記》和《漢書》亦不為過。
譯者簡介
席代岳 湖南省東安縣人,1939年生,10歲時隨父母來台,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三軍大學及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進修,在軍中歷任連長、營長、炮兵指揮官、署長、總部參謀長等職,亦曾在炮兵學校及三軍大學任教多年,對戰史深有研究。
退役後投入文字工作,譯筆忠實,文風流暢。譯作有《西澤戰記》(2001)、《鏖斗的年代──1941至1975年的美越關係》(2001)、《戰爭的罪行》(2002)等。

作品目錄

第十七章君士坦丁堡奠基君士坦丁的政治體系及其成就軍事紀 律和訓練宮廷財政(300 A.D.—500 A.D.) 一、君士坦丁堡建城的源起及其形勢(324 A.D.) 二、君士坦丁堡的範圍和主要的建築物(324 A.D.) 三、君士坦丁堡的人口結構和所享有的特權(324 A.D.) 四、君士坦丁的位階制度和主要等級(330 A.D.—334 A.D.) 五、執政官和大公的權勢及地位(330 A.D.—334 A.D.) 六、禁衛軍統領和都城郡守的職責和權柄(330 A.D.—334 A.D.) 七、行政區域的劃分和行省總督的行政權力(330 A.D.—334 A.D.) 八、軍事組織的調整和改革及對後世的影響(330 A.D.—334 A.D.) 九、尚武精神的斯喪及蠻族進入帝國軍隊(330 A.D.—334 A.D.) 十、主要宮廷大臣的職務及其權責(330 A.D.—334 A.D.) 十一、告發成風及濫施酷刑的狀況(330 A.D.—334 A.D.) 十二、財產估值詔書的運用和繳納貢金的原則(330 A.D.—334 A.D.) 十三、丁稅的實施和對通商貿易造成的影響(330 A.D.—334 A.D.)第十八章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風高盧戰爭君士坦丁崩殂帝國分 由三個兒子統治波斯戰爭內戰君士坦提烏斯獲得勝 利(323 A.D.—353 A.D.) 一、君士坦丁的性格特質及其行事作風(323 A.D.—337 An) 二、君士坦丁處死長子克里斯帕斯之本末(323 A.D.—337 A.D.) 三、君士坦丁諸子侄之教育和繼承狀況(323 A.D.—337 A.D.) 四、薩爾馬提亞人的習性、征戰和內遷(331 A.D.—335 A.D.) 五、君士坦丁崩殂及屠殺血親之殘酷事件(335 A.D.—337 A.D.) 六、沙普爾稱帝後波斯贏得東方戰爭的勝利(310 A.D.—350 A.D.) 七、兄弟鬩牆的後果及馬格嫩提烏斯的篡奪(340 A.D.—350 A.D.) 八、君士坦提烏斯運用合縱連橫之優勢作為(350 A.D.) 九、君士坦提烏斯擊敗馬格嫩提烏斯贏得墨薩會戰(351 A.D.) 十、君士坦提烏斯蕩平內亂之綏靖工作(352 A.D.—353 A.D.)第十九章君士坦提烏斯獨自稱帝加盧斯之死尤里安身處險境 尤里安在高盧的勝利(351 A.D.—360A.D.) 一、豎閹亂政及對君士坦提烏斯的影響(351 A.D.—353 A.D.) 二、加盧斯的性格作風和殘酷惡行(351 A.D.—354 A.D.) 三、加盧斯亂政被黜及遭到處決(354 A.D.) 四、尤里安身處險境仍能力學不懈(355 A.D.) 五、君士坦提烏斯擢升尤里安為凱撒(355 A.D.) 六、君士坦提烏斯巡視羅馬及多瑙河的征戰(357 A.D.—359 A.D.) 七、沙普爾入侵帝國東部的作戰行動(357 A.D.—360 A.D.) 八、高盧的危局及尤里安的困境(356 A.D.—360 A.D.) 九、尤里安在高盧受到掣肘及應變措施(356 A.D.—360 A.D.) 十、尤里安贏得斯特拉斯堡大捷及後續行動(357 A.D.—358 A.D. 十一、尤里安三渡菜茵河戰勝蠻族(357 A.D.—359 A.D.) 十二、尤里安在高盧的施政作為和對後世的影響(356 A.D.—360 A.D.)第二十章君士坦丁改變信仰的動機、經過及影響合法建立基督教教會(306 A.D.—438 A.D.) 一、君士坦丁改變信仰的時間和動機(306 A.D.—337 A.D.) 二、頒布《米蘭敕令》的始末和主要內涵(313 A.D.) 三、君士坦丁確立君權神授思想的背景(324 A.D.) 四、宗教象徵和發生奇蹟的有關事項(324 A.D.—338 A.D.) 五、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的指導和最後的受洗(337 A.D.) 六、基督教教會合法地位的建立和傳播(312 A.D.—438 A.D.) 七、基督教精神權力和世俗權力的區分(312 A.D.—438 A.D.) 八、基督教神職制度的內容和原則(312 A.D.—438 A.D.)第二十一章異教受到迫害多納圖斯教派的分裂阿里烏斯的宗教 爭論君士坦丁及其子統治下教會和帝國的狂亂狀況 異教的寬容(312A.D.—362A.D.) 一、基督教的異端教派受到迫害及產生分裂(312 A.D.—362 A.D.) 二、三位一體論的哲學淵源和發展經過 三、三位一體論的主要觀點和對基督教的影響 四、基督教有關本體同一和本體相類的爭論 五、阿里烏斯派主張的教義和擁戴的信條 六、君士坦丁對宗教爭論所持的態度和看法(324 A.D.—337 A.D.) 七、君士坦提烏斯偏袒阿里烏斯派的行為(337 A.D.—361 A.D.) 八、阿塔納修斯的宗教熱忱和行事作風(326 A.D.—373 A.D.) 九、阿塔納修斯多次遭到放逐及赦回(326 A.D.—373 A.D.) 十、君士坦提烏斯對阿塔納修斯的迫害行動(353 A.D.—355 A.D.) 十一、宗教爭論引起亞歷山大里亞大屠殺始末(356 A.D.) 十二、阿塔納修斯逃亡和藏匿的傳奇事跡(356 A.D.—362 A.D.) 十三、羅馬帝國兩個都城的宗教信仰狀況(356 A.D.—362 A.D.) 十四、異端教派殘酷和怪誕的宗教狂熱行為 十五、異端教派和宗教爭論造成的重大影響第二十二章尤里安在高盧被軍隊擁立為帝進軍獲得成功君士坦提 烏斯殞于軍中尤里安的內政修明(360 A.D.—363 A.D.) 一、君士坦提烏斯逼使尤里安陷入絕境(360 A.D.) 二、尤里安為高盧軍隊擁立為帝之始末(360 A.D.—361 A.D.) 三、尤里安穩定內部迅速向東方進軍獲得勝利(360 A.D.—361 A.D.) 四、君士坦提烏斯逝世消弭帝國的內戰(361 A.D.—362 A.D) 五、尤里安持身之道及對宮廷的改革(362 A.D.—363 A.D.) 六、成立法庭審理罪犯及祛除前朝的暴政(363 A.D.) 七、尤里安的施政作為及其治國的風格(363 A.D.)第二十三章尤里安的宗教信仰一視同仁的寬容作風企圖恢復異 教的多神崇拜重建耶路撒冷神廟運用各種手段對基 督徒進行迫害宗教外衣下的偏袒行為(351 A.D.—363 A.D.) 一、尤里安的宗教信仰和叛教行為(331 A.D..—351 A.D.) 二、尤里安的哲學思想和神學體系(351 A.D.) 三、宗教狂熱所形成的寬容政策(361 A.D.—363 A.D.) 四、恢復異教信仰的具體措施和行動(361 A.D.—363 A.D.) 五、尤里安在耶路撒冷重建猶太神殿(363 A.D.) 六、迫害基督徒的方法、手段和目標(363 A.D.) 七、安條克的異教神廟和月桂樹林(363 A.D.) 八、聖喬治的事跡和傳奇(356 A.D.—363 A.D.) 九、阿塔納修斯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動亂(362 A.D.)第二十四章尤里安進駐安條克遠征波斯的成就渡過底格里斯河 尤里安撤軍後崩殂約維安被推舉為帝為拯救羅馬軍 隊與波斯簽訂喪權條約(314 A.D.—390 A.D.) 一、尤里安進駐安條克準備波斯戰爭(362 A.D.) 二、安條克概述以及尤里安的作為(362 A.D.) 三、尤里安的進軍部署與內河航運(363 A.D.) 四、尤里安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作戰行動(363 A.D.) 五、入侵亞述以及毛蓋馬爾恰的圍攻(363 A.D.) 六、尤里安的將道和底格里斯河渡河之戰(363 A.D.) 七、尤里安的戰爭指導和破釜沉舟的作為(363 A.D.) 八、態勢逆轉下羅馬大軍的撤退行動(363 A.D.) 九、尤里安苦戰重傷及最後崩殂之情況(363 A.D.) 十、約維安被推選為帝及後續的撤退(363 A.D.) 十一、約維安的軟弱以及與波斯的和平談判(363 A.D.) 十二、羞辱的和平條約和尼西比斯的放棄(363An) 十三、尤里安的葬禮及後世對他的評價(363 A.D.)第二十五章約維安的統治與崩殂瓦倫提尼安繼位為帝,其弟瓦倫 斯輔佐,導致帝國的分裂政教合一統治方式日耳曼、 不列顛、阿非利加、東方地區與多瑙河地區的狀況瓦倫 提尼安崩殂兩子格拉提安與瓦倫提尼安二世繼承西羅 馬帝國(343 A.D.—384 A.D.) 一、約維安的統治和逝世的狀況(363 A.D.—364 A.D.) 二、瓦倫提尼安和瓦倫斯即位為帝(364 A.D.) 三、西羅馬和東羅馬帝國最後的分治(364 A.D.) 四、普羅科皮烏斯在東部叛亂的行動(365 A.D.—366 A.D.) 五、嚴厲取締魔法和暴虐的惡行(364 A.D.—375 A.D.) 六、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寬容政策的頒行(364 A.D.—375 A.D.) 七、瓦倫斯偏袒阿里烏斯派的宗教迫害(367 A.D.—378 A.D.) 八、政教合一制度及對教會的嚴格要求(366 A.D.—384 A.D.) 九、蠻族的入侵和帝國對外的征戰(364 A.D.—375 A.D.) 十、日耳曼地區的陸上和海岸的蠻族入寇(365 A.D.—371 A.D.) 十一、在不列顛對蘇格蘭人的綏靖行動(343 A.D.—370 A.D.) 十二、阿非利加的莠政所產生的後果(366 A.D.—376 A.D.) 十三、波斯戰爭的結局及有關的事跡(365 A.D.—384 A.D.) 十四、哥特人的崛起和多瑙河地區的征戰(366 A.D.—375 A.D.) 十五、瓦倫提尼安的崩殂和格拉提安的接位(375 A.D.)第二十六章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匈奴人從中國到歐洲的發展過程 哥特人被迫渡過多瑙河哥特人之戰瓦倫斯戰敗殞身 格拉提安舉狄奧多西為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的出身背景 和功勳成就哥特人定居得到和平(365 A.D.—395 A.D.) 一、羅馬世界天災示警及蠻族狀況(365 A.D.) 二、北方遊牧民族的飲食和居住狀況 三、北方遊牧民族的遊獵和部落的統治 四、匈奴的興起以及對中國的征戰和敗亡(201 B.C.—93 A.D.) 五、匈奴人向西遷移及其產生的影響(100 A.D.—3 A.D.) 六、哥特人被匈奴人擊敗懇求羅馬保護(375 A.D.—376 A.D.) 七、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遭受嚴苛的待遇(376 A.D.) 八、哥特人叛亂及與羅馬帝國的爭戰(376 A.D.—377 A.D.) 九、哥特人的聯合行動及羅馬帝國的各項作為(378 A.D.) 十、亞德里亞堡會戰的始末及後續狀況(378 A.D.) 十一、哥特人圍攻亞德里亞堡及對帝國的蹂躪(378 A.D.—379 A.D.) 十二、格拉提安拔擢狄奧多西為東部皇帝(379 A.D.) 十三、狄奧多西贏得哥特戰爭的重大事跡(379 A.D.—382 A.n) 十四、安置哥特人在帝國各地及其影響(383 A.D.—395 A.D.)羅馬帝國歷代皇帝年表羅馬帝國行政區圖(180 A.D.)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