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半鹹水及海水養殖技術

以羅非魚為主的坑塘,每公頃可放5~7厘米的羅非魚種10000尾左右,搭配鯔魚和梭魚種5000尾左右。 以羅非魚為主混養鱸魚和梭魚時,每公頃放養5~7厘米的羅非魚種12000尾,放鱸魚和梭魚種8000尾左右。 海水或半鹹水養殖羅非魚的放養時間為水溫穩定在18℃以上。

1.水體及鹽度

由於羅非魚的廣鹽適應性強,一般可直接放到鹽度在1.8%以下的水域中飼養,因此在生產中也有許多海邊低鹽度的池塘被用來養殖羅非魚。實踐證明,羅非魚在半鹹水或海水中養殖的生長速度比在淡水中養殖還快些,規格也比較大,生產效果也好些。
魚苗在含鹽水體中存活的時間與魚苗大小和鹽度高低有關,魚苗越小,對鹽度的耐受力越差,存活時間越短;鹽度越高,魚苗的耐受力越低,所以,養殖水體一定要考慮適宜的鹽度。

2.放養要求

在淡水中孵化的羅非魚種不能直接放到高鹽度水體中,必須經過逐漸適應後才能投放。一般可先將全長1~2厘米的羅非魚苗放入鹽度為0.5%左右的半鹹水中暫養,然後每天使暫養池的鹽度提高0.3%左右,直到接近養殖時的鹽度才可以正式投入池內放養。
在馴化期間應儘量少投餌或不投餌,以防魚種隨餌料攝入過高的鹽分而導致內臟脫水。另外,因海水的pH值較高,魚的腸胃還不適應攝食高pH值的食物,胃腸中的消化液會被中和而引起消化不良。此時往往出現魚體消瘦、體重下降等現象,但隨著魚對高鹽度適應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並恢復正常活動,然後再逐漸提高投餌量。
一般經過馴化的羅非魚均可在3.0%以下鹽度的海水中養殖。養殖方式也可分單養或混養,單養時一般每公頃放5厘米左右的魚種40000~50000尾。混養的品種可以是鯔魚、梭魚和海生蝦類。放養密度和混養比例可依據坑塘條件、魚種供應和餌料供應等情況確定。以羅非魚為主的坑塘,每公頃可放5~7厘米的羅非魚種10000尾左右,搭配鯔魚和梭魚種5000尾左右。以羅非魚為主混養鱸魚和梭魚時,每公頃放養5~7厘米的羅非魚種12000尾,放鱸魚和梭魚種8000尾左右。放養時可看水源的供應情況而略增減數量。

3.日常管理

要多巡塘,勤觀察,按照農業部統一要求,做好養殖生產記錄和養殖用藥記錄,混養坑塘要特別注意其他魚類的浮頭情況。在陰雨、低氣壓時不能施肥,同時減少投餌,以防止泛塘情況的出現。負載量大的養殖中必須設定增氧機。增氧機的開機和運行時間,須根據天氣、魚類活動等情況確定。每隔一段時間,應該抽樣檢查所養魚類,以便發現問題加強管理。
秋季室外水溫降至18℃前魚移入越冬池,春末室外水溫回升並穩定在20℃以上時,魚方可移出越冬池。越冬池為水泥池或土池,靠近水源,避風向陽。室內池面積10~50平方米,池深保持在1.5米。魚入池前,應清理池底污物,並用符合環保要求的藥物消毒池壁和池底。
越冬時水溫保持在18℃左右,根據水質變化,應定期換水或補充新水。池水溶解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海水或半鹹水養殖羅非魚的放養時間為水溫穩定在18℃以上。
(本文已被瀏覽 2882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