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渡羅氏宗祠

羅渡羅氏宗祠

羅渡羅氏宗祠是一處古老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宗祠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約始建於清中前期。鹹豐十一年(1861年)為太平軍所毀,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今基本保存完好。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羅渡羅氏宗祠

作者:臨海市政協文史委

建築布局

羅渡羅氏宗祠,位於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羅渡村。
宗祠坐西朝東,由照壁、門房、戲台、兩廂和正房組成。
門房平面七開間,重檐硬山頂。通面闊22.6米,通進深6米,建築面積271平方米。
戲台歇山頂,平面基本方形,寬4.9米,深5.1米。四台柱石質,平身科各二攢,柱頭科雕飾繁麗。特別是柱頭科承托之栱做成塔形雕飾,為臨海所僅見。台內藻井作圓形,俗稱“雞籠結頂”,頂壁望板繪花草、動物等圖案。
兩廂平面各五間,硬山兩坡頂,通面闊18.8米,通進深5米,建築面積376平方米。
正房平面五開間,硬山兩坡頂,抬梁、穿斗式混合構架。通面闊19.4米,通進深10.5米,建築面積203.7平方米。其中明間寬4.6米,次間3.65米,梢間3.45米。梁架上的雕飾較為精緻,圖案造型亦頗有藝術感,展現了古代家族傳統文化的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