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切爾德家族

羅斯切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者,一個控制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身名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切爾德的。”其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復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基本信息

家庭成員

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年) —— 法蘭克福

所羅門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年) ——維也納

內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年) —— 倫敦

卡爾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年) —— 那不勒斯

傑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年) —— 巴黎

家族現狀

進入現代

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業務主要是併購重組——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併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羅斯柴爾德的併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併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羅斯柴爾德在亞洲有一個辦公室——香港,名為“荷蘭銀行-羅斯柴爾德”,亞洲的業務處於荷蘭銀行的控股之下,因為發言權不大,某些人事權,都是由荷蘭銀行主管的。

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規模已經很小,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作為老牌金融巨頭,即便羅斯柴爾德銀行已經衰落,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已經遍布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

羅斯柴爾德家族依然存在,也許他不像《貨幣戰爭》說的那樣強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歐美學者也對他進行過研究,不過在80年代,很多關於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實情況仍然充滿謎團。

大事記

◆ 1769年 梅耶·羅斯柴爾德成為宮廷正式代理人;

◆ 1798年 內森·邁爾·羅斯柴爾德離開法蘭克福前往英國;

◆ 1806年 黑森公爵在逃離拿破崙時,將300萬美金交給梅耶保存;

◆ 1815年 最早獲得拿破崙戰敗訊息,成為英國政府的債權人;

◆ 1822年 奧地利皇帝授予羅斯柴爾德四兄弟男爵封號;

◆ 1835年 羅斯柴爾德獲得了在西班牙阿爾馬登水銀供應的權利;

◆ 1845年 傑姆斯·羅斯柴爾德中標法國第一個主要的鐵路線的契約;

◆ 1847年 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

◆ 1872年 英吉利海峽隧道的第一個項目開始;

◆ 1873年 羅斯柴爾德成為力拓股東;

◆ 1875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提高了英國政府的資助下,獲得了在蘇伊士運河的主要利益;

◆ 1886年 羅斯柴爾德Freres開始發展在俄國石油領域的巨大利益;

◆ 1919年 第一次黃金定價在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的辦公室;

◆ 1926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重組在倫敦主要地下鐵路公司的股本;

◆ 1938年 納粹入侵奧地利,羅斯柴爾德在維也納的銀行關閉;

◆ 1953年 羅斯柴爾德在加拿大發展金融;

◆ 1962年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礦產開採在創立了Imetal後創造了新繁榮;

◆ 1963年 LCF愛德蒙·羅斯柴爾德誕生;

◆ 1965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在倫敦和巴黎銀行搬進了新的辦事處;

◆ 1966年 傑姆斯·羅斯柴爾德資助的以色列議會大廈建成;

◆ 1981年 法國政府國有化了羅斯柴爾德銀行;

◆ 1985年 羅斯柴爾德對英國天然氣公司私有化;

◆ 1989年 羅斯柴爾德銀行返回法蘭克福;

◆ 2000年 羅斯柴爾德開發3G牌照拍賣;

◆ 2010年 幫助吉利收購沃爾沃。

家族族徽

羅斯柴爾德家族族徽羅斯柴爾德家族族徽

羅斯柴爾德的標誌是被折斷的五支箭。羅斯柴爾德王朝的締造者梅耶·羅思柴爾德有五個兒子,全都子承父業。這個家族的族徽是五支箭。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私人藝術家莫里茨·奧本海默有一幅畫,揭示了這個族徽的象徵意義。這幅畫描繪的是《聖經》里的一個故事:生命垂危的父親要五個兒子折斷捆在一起的五支箭,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這位父親自己把這捆箭拆開把其中一根折斷,他說,家族的力量來自於團結,一根箭容易被折斷,五支箭抱成一團就不容易折斷。就如中國的諺語所云“兄弟齊心,其力斷金”。

羅斯柴爾德兄弟一直銘記這個古老的寓言。父親死後,他們各奔東西,希望創建世界上第一家家族銀行。老羅斯柴爾德臨終時囑咐孩子們“一定要和舟共濟”,教導他們要有矢志不渝的家族觀念。

所以,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夫婦中,有29對是近親結婚,而且大都是猶太人。不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隱憂已經出現,近親結婚的結果,加上財富的壓力,已經導致家族的生育力不斷下降,這個王朝或許將來也有滅亡的一天。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已做了250多年。“賓士”汽車、銀行和蘇伊士運河是這個家族送給人類的禮物。其實,羅斯柴爾德家族帶給大家的遠遠不止這些,19世紀的歐洲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歐洲有六大強國:大不列顛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匈帝國、普魯士和羅斯柴爾德家族。” 前五大帝國均已失去昔日雄風,惟有羅斯柴爾德家族依然如日中天。

猶太傳統

儘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

萊昂內爾·內森·羅斯柴爾德萊昂內爾·內森·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家族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萊昂內爾在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願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聖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後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後,萊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議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斯柴爾德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勳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猶太家世及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聯繫,自然而然成為歷次反猶主義的衝擊對象。在納粹統治德國的時代,羅斯柴爾德家族德國支脈的許多成員遇難。此外,種種基於反猶主義的以紅盾家族為故事主角的陰謀論也大行其道,滿足了一部分人對這個家族隱秘的財富和行為的想像。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還被搬上了銀幕和舞台。1934年好萊塢電影《羅斯柴爾德之家》由George Arliss和Loretta 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為故事的主線。這部電影的若干片段上了納粹的反猶宣傳《外部的猶太人》(Derewige Jude)。百老匯音樂劇《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s),還獲得過1971年TonyAward的提名。

總之,羅斯柴爾德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利奧波德·萊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投資項目

2007年7月,國際媒體廣泛報導,繼黑石之後,旗下資產高達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中投”)可能以參股的形式加入必和必拓(BHP)。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必和必拓的股權同樣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製造商、第三大銅生產商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商,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大壩,其鈾儲量占到世界的40%。2005年末,公司市值已高達883億美元。眾所周知,對全球資源類產品的儲備公司進行有計畫的收購,是迅速擁有資源市場話語權的最好辦法。中國針對那些能夠控制全球資源儲備和銷售的國際資源巨鱷的股權進行收購,比單純地購買資源要有效、合算得多。

以往一到每年春天,必和必拓就會讓中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緊張一次,鐵礦石談判的心理陰影難以消弭。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給了他們希望。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羅斯柴爾德與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必將通過某些紐帶發生越來越緊密的關係。在中國與羅斯柴爾德這個百年財富家族直接對陣的商戰談判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而在2008年05月26日,LCF Rothschild集團的法國愛德蒙得-羅斯柴爾德銀行,以旗下中國私募股權諮詢公司的名義參拍中海基金股本,其唯一競爭對手為一家不願透露名稱的中方企業。 據介紹,拍賣現場氣氛十分緊張,Rothschild與這家中方企業展開了貼身肉搏,你來我往的競價達100多回合。最終,Rothschild報出1.5億元的價格,超出起拍底價3240萬元,這才讓頑強的中國對手放棄競拍。 在拍得此部分股權後,Rothschild將成為中海基金第三大股東,持有中海基金15.385%股權。中海基金現有股東還包括:中海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控股46.923%;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7.692%。

入股銀行

一位熟悉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華業務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並不是很多,其中包括:持有青島銀行4.98%的股份,及與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于山東省蓬萊市合資成立的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

大衛·羅斯柴爾德曾表示,葡萄酒、藝術和銀行是他們家族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有趣的是,據已有資料,該家族在中國已經涉足三大投資領域中的兩類。

2007年8月,當時的青島市商業銀行(後更名為“青島銀行”)與洛希爾金融控股集團簽署了認股協定,後者獲得青島商業銀行擴大股本後4.98%的股權,即9883萬股。據有關報導,羅斯柴爾德共出資2540萬歐元(合3310萬美元)。2008年9月,中國銀監會正式批覆同意了這一交易。

增資擴股後的青島銀行早在2008年便傳聞要謀求上市,若順利成行,或將給羅斯柴爾德家族帶來不菲收益。建酒莊

至於葡萄酒投資,2009年3月6日,該家族旗下的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和中信華東集團,在山東省蓬萊市合作投資成立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項目一期總投資1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高檔葡萄酒1.2萬箱。

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旗下拉菲紅酒(Chateau Lafite)為世界最頂尖紅酒品牌,家族旗下還有與拉菲莊齊名的木桐莊(Chateau Monton)以及瑪頌莊(Chateau Malmaison)。

收購沃爾沃

2010年台北時間3月30日吉利宣布成功收購沃爾沃,在吉利200人收購團隊中,在歐洲有著逾百年歷史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機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設有辦事處,在中國主要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吉利背後的羅斯柴爾德團隊路透社報導稱,中國最資深的女銀行家之一、兩名頂尖的瑞典籍汽車業內人士、一名倫敦市長的兒時夥伴,由這四人領導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

路透社稱,有知情人士表示,羅斯柴爾德銀行(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Jennifer Y u)和銀行負責汽車業務的三巨頭之一梅瑞克·考克斯幫助促成了該交易。俞麗萍幫助吉利疏通與中國政府的關係。痴迷汽車的考克斯則在複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談判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考克斯曾是高盛的合伙人,2002年來到羅斯柴爾德銀行。

漢斯-奧諾夫·奧爾森和培爾·吉林哈默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前者是羅斯柴爾德公司的顧問,後者是羅斯柴爾德歐洲公司的副董事長。

奧爾森曾擔任沃爾沃的首席執行長和董事長,隨後任職福特公司的首席行銷長。一名訊息人士表示,奧爾森是一個“典型的瑞典商人,克制、分析力強”,他幫助吉利與沃爾沃的員工、工會和供應商進行溝通。吉林哈默曾在沃爾沃的前母公司V olvoA B工作過23年,他還同時是湯森路透集團信託董事會主席。

吉利一方的顧問團隊還包括英國富爾德律師事務所企業業務律師克里斯·鮑恩以及智慧財產權專家阿芙麗爾·馬丁戴爾。

最值得一提的是,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JenniferY u)在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Jennifer Y u以前曾經在法國的銀行工作,後來來到羅斯柴爾德工作,她在投資銀行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中國也參與了一些大公司的併購業務。”馮雅格先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是羅斯柴爾德集團旗下在香港的另一家機構LCFRO U TH CH ILD G RO U P的首席代表。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俞麗萍在中國投資領域比較活躍,在重慶,俞麗萍表示主要想進行兩個方面的合作,可以直接投資重慶的企業,也可以幫助重慶企業出海收購境外企業;在天津,她與當地政府領導會面,並表示儘快落實與天津的合作項目,為天津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有外媒報導,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羅斯柴爾德團隊發揮了財務顧問、智慧財產權顧問以及政府公關等重要作用,記者聯繫洛希爾父子(香港)有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管先生,他表示不便對外透露更多信息。

相關客戶

包括國內多家知名企業

業內人士評價,吉利收購沃爾沃協定的簽署有助於鞏固羅斯柴爾德銀行在汽車業龍頭顧問的地位,也進一步凸顯這家家族銀行無懈可擊的過往成就。

根據湯森路透數據,除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交易,羅斯柴爾德在過去12個月總共承接了總價值高達892.5億美元的汽車業併購交易,遠超其他銀行。包括大眾汽車、寶馬和英國、美國政府。

對於幫助企業進行併購業務,是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的拿手好戲。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延續了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貫的低調風格,很少在中國的媒體上露面。

羅斯柴爾德集團駐香港機構的工作人員對本報透露,羅斯柴爾德集團在香港及內地開展業務的主要機構是LCF Rothschild Group和N M Rothschild&Sons Limited,後者即羅斯柴爾德父子(香港)有限公司。可查找的資料顯示,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南京汽車和上海汽車的合併,都有羅斯柴爾德的參與。

在中國接手財務項目時,羅斯柴爾德不吝於接手來自各行業的項目,“我們的客戶既有央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有民營企業小肥羊、阿里巴巴。作為財務顧問,我們曾參與了與中國相關的最大併購案,中國聯通以240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集團。”羅斯柴爾德家族第六代傳人、洛希爾金融集團主席大衛·羅斯柴爾德訪華時說。

大衛·羅斯柴爾德還表示,希望展開與中國商業銀行的合作,以前羅斯柴爾德在歐洲獲得了銀行業領域的成功,希望把這種成功模式植入中國,尋找合適的中國夥伴。大衛同時也希望能在中國擴大資產管理業務,將這一業務占羅斯柴爾德全球業務的3%提升至10%。

後續評價

⒈ 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意味著冷戰的開始。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其金融王朝的建立也有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次驚濤駭浪,每當時代變遷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能依靠強勁的適應能力而得以生存、壯大。

每當時代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媒體總是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古老的家族很快就會像恐龍一樣走下歷史舞台,但每次都會猜錯。這正是因為它們低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的能力。憑藉著“彈性”和“英勇”這兩件世傳的精神武器,家族很快融入了戰後的時代潮流,繼續在商海中如魚得水。

⒉ 低調行事,卻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表面上看是變小了,實際上卻變得更大了。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人只是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它。但實際情況是,它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著它根本不用公布年報。二百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清楚。它在世界經濟界的影響,也只有極少數細心的專業人士才能發現。他們擁有對世界金融,戰爭等方面敏銳的洞察力和早於任何個人及國家的訊息和情報。同樣,對於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參與多深,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發覺蛛絲馬跡。實際上,2004年為英國政府的移動通訊3G牌照拍賣充當融資顧問的,便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不過這條訊息在《華爾街日報》上絕對看不到。有這么一句話:在金融界你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作為一個士兵卻不知道誰是拿破崙,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

2007年出版的小說《貨幣戰爭》中保守估計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產有30萬億美元,後又據Paris Orléans Annual report 2010/2011,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資產為86.2萬億歐元。(Paris-orleans 2011_2012財報顯示,paris-orleans總資產為89.2億歐元,其股東之一是羅斯柴爾德,而不是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為89.2億歐元)該家族的第六代掌門大衛·羅斯柴爾德說宋鴻兵的小說是完全的虛構杜撰。

成員逝世

蓋伊·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Guy de Rothschild),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後代,與拉菲酒莊和木桐酒莊這兩大名莊緊密相關的銀行家,2007年6月12日逝世於巴黎,享年98歲。

蓋伊·羅斯柴爾德男爵,生於1909年,其父親為埃都阿德·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douard de Rothschild)。蓋伊的祖父詹姆斯(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小兒子)於1868年購買了拉菲酒莊。但是在購買酒莊後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莊由其三個兒子阿爾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與埃德蒙(Edmond)共同繼承,當時酒莊面積74公頃。

反猶主義

美國著名詩人、文學家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曾經在義大利公開指責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腦的銀行家們為控制世界各國的銀行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國南北戰爭。而這些指責通常都和反猶主義相關。

中國出版的《貨幣戰爭》也繼承了這種論調。該書中,Rothschild按英文發音被國語音譯為“羅斯柴爾德”。

相關資訊

羅斯柴爾德家族入駐于家堡金融區

于家堡金融區又迎來了一隻“金鳳凰”,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希爾集團入駐于家堡金融區簽約儀式在天津賓館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崔津渡,洛希爾投資銀行高級顧問——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洛德共同出席。

簽約儀式前,崔津渡在天津賓館會見了格哈德·施洛德一行。崔津渡代表市委、市政府對施洛德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他對施洛德在任德國總理期間對促進中德之間,乃至中國和歐盟之間的合作交流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欽佩。崔津渡向客人們介紹了本市金融改革創新的最新進展,尤其于家堡金融區的發展情況。施洛德對於天津的飛速發展予以高度評價。雙方就洛希爾投資銀行在於家堡金融區設立中國總部之事深入交換了意見。

市外辦、市金融辦、濱海新區政府、中心商務區管委會、新金融公司等有關單位人士參加會見。

會見之後,崔津渡與格哈德·施洛德共同出席了于家堡金融區羅斯柴爾德洛希爾項目合作簽約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