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戈鄉

羅戈鄉

羅戈鄉,位於蓬溪轄區邊緣,與射洪、南充等地接壤,清乾隆年間置鑼鍋場,以此地鼓鑼山的石鑼、石鼓及河邊石灘地形似鍋而命名。民國26年(1937)置鑼鍋鄉。1981年改名羅戈鄉隸屬文井區。1992年9月,將新勝鄉併入,1998年又將原新勝鄉所轄村劃出。鄉址鑼鍋場,距縣城25公里。2005年末,全鄉幅員面積35.96平方公里,有耕地7615畝,下設回龍山村、玉清山村、洞孔咀村、獅子坪村、古樂山村、石牛村、勝天村、白馬村、雙柏樹村、又勝村等10個村,48個村民小組。有居民2312戶,總人口7783人。

基本信息

羅戈鄉羅戈
編輯詞條羅戈鄉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蓬溪縣羅戈鄉獅子坪村和石牛村通向外界唯一土路的真實寫照。近段時間來,村民們甭提有多開心了,他們自己籌款、自己動手修建的長達2.7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了。在修路的過程中,無論是低保戶,還是六旬老人,都積極參加到修路的行動中來。
羅戈鄉位於蓬溪轄區邊緣,與射洪、南充等地接壤,獅子坪村和石牛村更是最偏遠的兩個村,兩個村共有1600多人,盛產土家禽、核桃等,但就這樣一個物產豐富的寶地,卻被一條泥濘不堪、坑坑窪窪的土路卡住了咽喉,難以富起來,爛路堵住了他們的致富步伐。
“要致富,先修路。”村民們吃夠了路不通的苦頭。今年,蓬溪縣掀起了農村公路建設熱潮,面對這個絕好的機會,村民們開始議論紛紛。一些村民開始向村委會提出修路的建議,村委會立即召集村民討論,建議很快得到了全體村民支持,自籌資金、自己動手、依靠政策補貼,修建一條通村水泥路。
修建致富路,資金是關鍵,村民們省吃儉用,每人籌集200元至400元不等,共籌集了20萬元資金。為了節約修路的開支,村民們自發組織投工投勞,據統計,兩個村共投工投勞1200個。
在公路建設期間,老人、婦女也紛紛前來“參戰”,村民姚昌科今年60多歲了,從公路建設一開始,他就主動投勞參加建設,還義務承擔起了現場的監督管理責任。姚昌科說:“把路修通了,我們這裡才有希望發展,一輩子因為路不通,窩在山旮旯頭,誰願意?”
公路修通以後,村裡的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目前兩個村共種植蘑菇30畝,發展黃姜60畝。村民陳明聲投資6萬多元,一口氣種植了15畝蘑菇,“以前不敢想啊,就算能種出來,還不是爛在地里,現在不必擔心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