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化石群

羅平化石群

雲南羅平古化石群發現於2007年,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在一次野外地質調查中發現的,該生物化石群產出時代距今約2.4—2.5億年,其中許多化石類別系在中國首次發現,如鱟化石、等足目等。

地理位置

遠古生物化石群便是在這座山上發現的羅平遠古生物化石群便是在這座山上發現的

羅平化石群位於雲南省羅平縣,地處三省(區)結合部,素有“滇東明珠”之美譽,是雲南進出東南沿海的東大門,324國道、南昆鐵路橫貫東西。

羅平化石群周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30萬畝連片油菜花海,激情飛揚、“一目十瀑”的國家AAAA級九龍瀑布群風景區,清幽靜美、國家AAA級多依河風景區,雄勁幽深的魯布革峽谷峽湖景觀,共同造就了羅平雄、險、奇、幽、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加上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璀璨的人文景觀,使得羅平成為雲南省旅遊大縣,成為“自然之旅”的一個好地方,備受世界各地旅遊、攝影愛好者青睞。

分布

羅平化石群的分布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初步劃定化石遺址保護區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4平方公里選入地質遺址保護範圍。化石多順層面分布,標本保存精美,化石豐度極高,再現了當時古生物生態棲息的狀態。

該生物群產出時代距今約2.4億年——2.5億年,與著名的義大利和瑞士交界處的動物群時代相當,比著名的貴州關嶺動物群早2000多萬年。此外,羅平生物群發現有大量的新屬新種,其中許多化石類別系在中國首次發現,如鱟化石、等足目等。

發現過程

雲南省羅平縣發現大型生物化石群,包括兩萬多個化石,種類豐富。圖中這是一條魚龍的化石。雲南省羅平縣大型生物化石群,包括兩萬多個化石,種類豐富。圖中這是一條魚龍的化石。

2007年10月,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首次在中三疊統關嶺組發現了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同期發現的還有甲殼、雙殼、腹足及植物化石。生物門類的多樣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舉世罕見,堪稱中國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

羅平生物化石群中保存的非常完整精美的海生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節肢動物雙殼類腹足類棘皮動物菊石植物等化石。與世界上其他三疊紀動物群相比,其種類豐富、保存精美、數量眾多,是目前(截止2010年)中國已知的化石種類最為豐富的三疊紀特異埋藏化石群,其化石類型的多樣性超過關嶺動物群、興義動物群以及盤縣動物群;羅平化石群處於二疊紀末期生物大絕滅後,經過早三疊世的緩慢復甦後於中三疊世的快速輻射階段的關鍵位置,對探討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三疊紀海洋生物演化和輻射、古海洋動物地理區系以及重塑當時的古環境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脊椎動物化石群落

2008年2月,研究人員初步挖掘出實體標本200餘件,包括321尾魚類、38條魚龍類以及甲殼、雙殼、腹足類化石。經中科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鑑定,魚類化石主要有裂齒魚類、真顎魚類、弓鰭魚類、半椎魚類、全骨魚類、龍魚類等,大部分魚類化石為新屬種。羅平動物群無論在豐度、分異度、保存程度上堪稱神奇,罕見和完美,對生態學、埋藏學、古地理、古氣候及油氣地質學都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罕見的海生魚類化石群。化石個體保存完整,個體齊全,魚類化石一般長5—15厘米,是研究系統分類和個體發育的珍貴資料;化石豐度高,化石富集地帶可達20尾/平方米,如此豐富、完好的海相魚類動物群的發現尚屬首次。二是完整的生物鏈

該化石群不僅具有大量的魚類,還伴生有爬行類、甲殼、雙殼、軟體、牙行類、腹足類化以及植物化石,並由低等的浮游生物到高等的龍魚類甚至爬行類生物組成完整的生物鏈,是研究生態學的極佳材料。三是埋藏神奇。化石個體完好地順層分布,埋藏體位多樣,少量魚類、龍魚類化石斜穿層理,將為埋藏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四是層位穩定,岩性特徵良好,利於採集、運輸、保存。五是油苗相伴。晶洞中尚有稠油、瀝青顯示,稠油經點火能夠燃燒,大量的生物遺體的存在以及碳酸鹽岩溶孔、岩溶角礫岩和白雲岩的存在為該地區提供了良好的油氣生、儲條件,將會具有較大的油氣地質意義。六是獨具特色。

生物群

羅平大型生物化石群,包括像龍魚這樣的掠食動物的完整骨骼。羅平大型生物化石群,包括像龍魚這樣的掠食動物的完整骨骼。

2009年3月,中心組織施工隊伍正式開展1號采坑化石採掘工作。現已全面完成了1號采坑的化石採掘工作,採集了魚類、龍魚類、爬行類、節肢類、雙殼類等一批古生物化石,現場對化石標本進行了編號、照相、登記造冊,同時在採掘現場收集了大量生態學、埋藏學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已採獲化石數千件。

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羅平生物群的屬種和個體均十分豐富,化石多順層面分布,屬原地埋藏,標本保存精美,一些微細構造和關鍵部位都完整無缺,化石豐度極高,埋藏體位多樣,且不同生長階段的個體比較齊全,是研究埋藏學和古生態學的理想材料。

2.5億年前化石群呈現完整生態系統

左圖為祖龍的牙齒祖龍是許多恐龍的祖先;右圖為鱟的軟組織化石。左圖為祖龍的牙齒祖龍是許多恐龍的祖先;右圖為鱟的軟組織化石。

2010年12月,考察人員在中國雲南省羅平縣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大型化石群,其中有包括植物、肉食性魚類和大型爬行動物在內的兩萬餘個化石。

化石搜尋者們知道他們此次發現的是一個屬於遙遠過去的海洋生態系統。這是一個失落的世界,它是地球經歷了最嚴重生物滅絕事件後的重生。這次發現的這一化石群位於羅平縣的一處山坡上,它代表了在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事件後出現的首次生態系統復甦。那次大滅絕事件幾乎將生命現象從地球上徹底抹掉。

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中包括軟體動物、海膽類,和節肢動物,以及占據著當時海洋食物鏈頂層位置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最早的魚龍,以及體長達4米的肉食性海洋爬行動物。在這些化石群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一些珍貴的“碎片”:源自陸地生物的化石。其中包括一種針葉植物的殘枝,以及一種原始陸地爬行動物的牙齒。這些動物死後,它們的骨骼堆積在海底,隨著時間推移,地殼變動。海洋沉積物層層掩埋覆蓋,並最終露出水面。億萬年後,這裡成了雲南省羅平縣所在地。

古代等腳類動物化石——一種像大型海洋土鱉蟲似的甲殼綱動物。古代等腳類動物化石——一種像大型海洋土鱉蟲似的甲殼綱動物。

羅平縣化石群的情況顯示,許多處於食物鏈底部的小型生物在大滅絕發生後200~300萬年內就實現了復甦。而一旦它們的數量趨於穩定,以它們為食的上層生物也開始復甦,這其中包括軟體動物和貝類。其中,廣為大家熟知的菊石類的恢復速度尤其快的出奇。在這之後,海洋中才再次出現了較大型的捕食者。

在此之前,古生物學家也曾找到多處反映大滅絕後復甦情況的化石點,但是此次發現的雲南羅平縣化石群與眾不同。因為它涵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化石中有處於食物鏈底端的浮游生物,也有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捕食動物。

研究價值

羅平古生物化石群發現並報導後,引起了國際考古生物學界的關注,2010年5月23日到25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邀請了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布里斯托大學教授、古生物專家麥可.本頓和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陳中強教授對羅平生物群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研究。

麥可.本頓教授認為,羅平生物群是一個重大發現,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生物群。其種類豐富,有魚類、爬行類、節肢動物、雙殼類、腹足類等以及特別的腳印,時代是中三疊世,有2.4億年,科研價值可以與歐洲瑞士的聖喬治山動物群相比。

2010年9月,來自美國、義大利、瑞士、英國、阿根廷、中國等的20餘名國際著名地質專家集聚羅平,對雲南羅平的古生物化石群進行實地考察。

經過考察,國際地質專家們對羅平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感到震驚,認為該化石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化石群生物門類的多樣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舉世罕見,堪稱世界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評價

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地質論評》2008年第4期,刊出論文“雲南羅平中三疊世安尼期生物群的發現及其意義”,介紹了約2億年前的生物群化石庫。

中國地質大學前校長,著名古生物學家殷鴻福院士對這一發現總結道:“該化石群門類多樣,保存精美,是我國罕見的化石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學和地質學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