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上海市委黨校教授,研究生部主任]

羅峰[上海市委黨校教授,研究生部主任]

羅 峰,男,1972年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曾任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支部書記,現為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研究生部主任,MPA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委黨校機關黨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理工大學MPA導師。

人物經歷

1992-1996年,在湖北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6-1999年,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2—2006年,攻讀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學位,獲法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2011.8—2011.12,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上海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秘書長、上海市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東方青年學社常務理事。

主講課程

專題講座:《公務員職業道德與行為規範》、《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問題分析》、《領導者決策能力的提升》、《危機管理與社會力量的動員》、《政治體制改革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和《服務型政府建設與社會組織的培育》等。

研究生:《公共管理學》《公共組織理論專題研究》和《公共政策》等。

研究方向

公共治理的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政治與行政、政黨政治。

主要貢獻

1999年以來,在市委黨校廳局班、中青班、正處班、全日制碩士生、MPA研究生和市內外有關黨政機關、培訓機構開設專題講座或課程;曾多次獲得校教學優秀獎、校青年教師教學創優獎(各兩次)。

現主持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和全國黨校系統重點課題各1項,並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完成國家重大戰略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和省部級課題4項。在《學術月刊》、《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和《浙江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獨著、合著學術著作多部,主編教材1部;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獨著、合著著作情況

《社會的力量——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志願組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嵌入、整合與政黨權威的重塑——對中國執政黨、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行政監督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政治文明:歷史的緯度與發展邏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加社區治理模式比較研究——以上海和溫哥華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國和平發展與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版;

《執政黨與社會整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編

《公共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主要學術論文發表情況

1.實現法制現代化的障礙,《探索與爭鳴》,1998年第2期;上海《文摘報》摘要。

2.韓國文化與現代政治轉型,《東北亞研究》,1998年第3期。

3.合著1:村民自治: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治回應,《探索與爭鳴》,1998年第7期。

4.觀美國的政治遊戲:總統緋聞案,《探索與爭鳴》,1998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5.分離議事層與工作層,建構走向自治的居委會,《五里橋:一個發展中的新型城市社區》,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

6.合著2:社區參與:社會進步和政治發展的新驅動力和生長點,《浙江學刊》,1999年第2期。

7.合著2:政府機構改革的法治化取向,《政治與法律》,1999年第4期。

8.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7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9.譯文:公共行政現代化與高級行政管理者,《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10.合著2:《問題與對策:國際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10期。

11.基層民主從鄉村走向城市,《探索與爭鳴》,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第8期全文轉載。

12.馬克思主義與諾思的國家理論之比較,《政治學研究》,2001年第3期。

13.治理: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探索與爭鳴》2003年第3期。

14.轉型期中國政治發展與政治文化的構建,《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3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第9期全文轉載。

15.合著1:當代中國行政決策的多重要素,《探索與爭鳴》,2003年第11期。

16.挑戰與回應: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2003年第6期。

17.政治發展視野中現代政治文明間的“對話”,《學術月刊》,2004年第11期。

18.全球化、民主與現代政治文明間的“對話”,《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19.志願組織與社區公共治理的形成,《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5期。

20.社區志願活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

21.生成與轉換:社會轉型期的政黨權威,《浙學學刊》,200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

22.執政黨合法性資源的開發與社會整合,《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第4期。

23.和諧社會與社會自組織力的提升,《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2期。

24.和諧社會視野下執政黨的社會整合,《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8期。

25.社區公共治理與和諧社會的組織化構建,《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

26.反思與借鑑:治理視野中的中國政黨研究,《浙江學刊》,2009年第3期。

27.社會組織的發展與執政黨的組織嵌入,《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4期。

28.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執政黨的嵌入,《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8期。

29.志願組織發展中的政府責任:合法性視角的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3期論點摘編。

30.政權系統中黨的組織建設:歷程、特徵及其有效性分析,《政治學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0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31.政黨在國家構建中的人事嵌入:從革命到執政的縱向考察,《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32.政治發展中的政府誠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33.政黨權威中的“內整合”與“選擇性激勵”:集體行動的分析視角,《政治與法律》,2009年第12期。

34.轉型期社會領域的黨建工作:價值、重點與構架,《理論與改革》,201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35.論黨執政能力建設中的三重要素及其科學整合,《探索》,201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10年第8期全文轉載。

36.合著1:歐盟一體化發展對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啟示與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37.進一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職能轉變,《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38.微博打拐中的公共治理,《學習時報》,2011年第3月7日。

39.漸進過程中的政府職能轉變:價值、動因與阻力,《學術月刊》,2011年第5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2011年第15期。

40.浦東綜改中政府職能轉變的動力、路徑與啟示——一種類過程--事件分析,《理論與改革》,201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10期。

41.走出政府職能轉變的五個認識誤區,《學習時報》,2012年1月9日。

42.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的生動局面,《解放日報》,2012年12月3日。

43.增強法治意識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上海人大月刊》,2013年第7期。

44.新生代農民工的政治整合與公共政策制定,《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9期。

45.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學習時報》,2013年10月14日。

46.“退出”是培育社會組織的重要策略,《文匯報》,2013年12月23日。

47.轉型期中國的政黨治理:生成、資源與框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14年第9期;

48.權力清單的上海Y區探索,《改革內參》,2015年5月;

49.新型智庫建設應關注的三個問題,《學習時報》,2015年1月5日;

50.“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落地的瓶頸,《解放日報》,2016年4月5日。

學術訪談

《轉型期政黨權威的重塑與挑戰——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羅峰教授》,《現代領導》(上海),2012年第11期。

獲獎記錄

1.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一等獎(獨著,2016年)

2.第九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第二作者,2008年)

3.第十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獨著,2010年)

4.首屆全國行政學院系統優秀成果二等獎(獨著,2004年)

5.第九屆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獨著,2012年);

6.上海年度(2011)社科新人獎(《文匯報》2012年9月4日);

7.上海青年五四獎章(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