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兩

g):以往,從前。 g):以往,從前。 ⑺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詞語解釋

wǎng liǎng ㄨㄤˇ ㄌㄧㄤˇ 罔兩(罔兩)
【注釋】
⑴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景:影子;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影”。
⑵曩(nǎng):以往,從前。
⑶特:獨。操:操守。
⑷待:依靠,憑藉。
⑸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蜩:蟬。
胡蝶:亦作蜩蝶。
⑺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⑻喻:通作“愉”,愉快。適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⑼俄然:突然。
⑽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
⑾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將渾而為一。

莊子《齊物論》中罔兩

【原文】
罔兩問景曰①:“曩子行②,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③?”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④?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⑤?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⑥,栩栩然胡蝶也⑦,自喻適志與⑧!不知周也。俄然覺⑨,則蘧蘧然周也⑩。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11)。
【譯文】
影子之外的微陰問影子:“先前你行走,現在又停下;以往你坐著,如今又站了起來。你怎么沒有自己獨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說:“我是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又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難道像蛇的蚹鱗和鳴蟬的翅膀嗎?我怎么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會是這樣?我又怎么知道因為什麼緣故而不會是這樣?”
【注釋】
⑴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景:影子;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影”。
⑵曩(nǎng):以往,從前。
⑶特:獨。操:操守。
⑷待:依靠,憑藉。
⑸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蜩:蟬。
胡蝶:亦作蜩蝶。
⑺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⑻喻:通作“愉”,愉快。適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⑼俄然:突然。
⑽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
⑾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將渾而為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