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縟

繁縟,拼音為fánrù,numerous,指多而瑣碎[numerous],步光之劍,華藻繁縟。——曹植《七命》。繁縟,是太康詩風的主要特徵之一。” 宋李綱 《戲賦墨畫梅花》:“羣芳種種徒繁縟,脫畧丹青尤拔俗。” 秦牧《藝海拾貝·南國盆景》:“這種避免過分繁縟,注意一定的簡潔明快的手法,也很值得玩味。”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七節:“ 孔子所傳授的禮,內容是等級制度及由此產生的法令和刑罰。繁縟在明式家具的表現為窮極工巧,凡能入刀處皆入刀。

基本資料

【詞目】:繁縟

【拼音】:fán rù

【注音】:ㄈㄢˊ ㄖㄨˋ

【英文】:numerous

引證解釋

1. 采飾富麗;文辭華麗。

《文選·馬融》:“繁縟絡繹, 范蔡之說也。” 李善注引《說文》:“縟,采飾也。”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議對》:“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上:“近來志銘傳記之作,惟務繁縟,極力贊述。” 朱自清 《序》:“近年來他覺得描寫太板滯,太繁縟,太矜持,簡直厭倦起來了;他說他要素樸的趣味。”

2. 繁密茂盛。亦謂(文辭等)不簡潔。

晉劉琨《答盧諶》詩:“綠葉繁縟,柔條修罕。” 唐 劉禹錫《蒲桃歌》:“分岐浩繁縟,修蔓蟠詰曲。” 宋李綱 《戲賦墨畫梅花》:“羣芳種種徒繁縟,脫畧丹青尤拔俗。” 秦牧《藝海拾貝·南國盆景》:“這種避免過分繁縟,注意一定的簡潔明快的手法,也很值得玩味。”李二和《腐籬》:“惟見籬牆繁縟,一派錦繡。母親陶然,似只待收穫一番熱鬧、殷實之秋了。”

3. 繁多;繁瑣。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 大中祥符中,符瑞繁縟,別建禮儀院,輔臣主判。”《金史·食貨志一》:“繁縟勝必致於傷財,操切勝必致於害民。”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七節:“ 孔子所傳授的禮,內容是等級制度及由此產生的法令和刑罰。外表是朝聘喪葬、揖讓周鏇等繁縟的儀式。”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勉強做著 曾 家孫媳婦應守的繁縟的禮節。”

4. 形容聲音細碎。

《文選·嵇康》:“沛騰遌而競趣,翕韡曄而繁縟。” 李善註:“繁縟,聲之細也。”

其它相關

太康詩風

兩晉詩壇上承建安、正始,下啟南朝,呈現出一種過渡的狀態。西晉詩壇以陸機、潘岳為代表,講究形式,描寫繁複,辭采華麗,詩風繁縟。繁縟,是太康詩風的主要特徵之一。

家具風格

繁縟在明式家具的表現為窮極工巧,凡能入刀處皆入刀。表現奢華的同時也表現了工匠高超的技藝。追究這種繁縟之風的原因,似乎與明代嘉萬時期朝廷推崇的濃烈時尚之風有關。

這種風格持續了大約一百年,等到形成風格後也得到後人的承認。今天我們所見的繁縟類的家具,大約都屬於這以時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