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太極湖村

太極湖村,陰陽兩極,相擁相抱,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緣溪河呈“S”形繞村南流,西部村落和東部田野組成天然的“太極”地貌奇觀。

基本信息

風景如畫

(圖)績溪太極湖村績溪太極湖村

在績溪,耳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古樸,當地居民講的最多的地方……太極湖村。走近太極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閨人未識”,驚嘆這個古鎮帶給我們的美。

(圖)天然太極地貌奇觀天然太極地貌奇觀

太極湖村,陰陽兩極,相擁相抱,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緣溪河呈“S”形繞村南流,和西部村落、東部田野組成天然的“太極”地貌奇觀,還有三道徽州絕佳水口“獅象把門、日月當關、龜蛇欄水”,令風水學家驚嘆!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為巧合又現神奇 “帝王墳”。太極湖村為安徽省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區,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傳承區。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諸多古橋、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樹、明代吟泉街、大型磚雕門樓群等,依山而築,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還保留眾多名人故居(徽菜館業創始人章祥華、作家章衣萍等),地域絕活鞦韆抬閣,絕奇藥王石,是一座徽州古建築、古文化的活化石。

(圖)地域絕活--鞦韆抬閣地域絕活--鞦韆抬閣

走進太極湖村,一座高大巍峨的章氏祠堂座落於村的西頭,祠堂門前的照壁上赫然地繪著一幅瑞獸圖。祠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龍香亭,圓柱上雕有六條搖搖欲飛的蟠龍,代表了徽派木雕的最高水準,堪稱木雕一絕。這是湖村的一項傳統文化鞦韆抬閣的道具。鞦韆為風車形,轉輪於花船上緩慢轉動,花船由人抬行,轉輪懸活動轉椅,由少女彩旦,著古服,縛坐在椅止,唱徽調,伴以吹奏。抬閣為木棉方箱,四周鏤花,架幼童二三名,扮戲文,用鋼筋按人物分次把演員固定在閣上,不露痕跡,驚險奇觀,堪稱地域絕活。

(圖)吟泉街吟泉街

出了祠堂,沿著石板路曲曲折折,就到了水街――吟泉街。吟泉街建於明代,全長300餘米,水來自石金山,穿村而過,注入石門河。一年四季溪流終年不竭,水聲淙淙,如琴聲悅耳,即使春季漲水,水也不上街面,嘩啦啦水聲更是動聽,故名吟泉街。吟泉街與南北兩條主街形成“丁”字形,清一色青石板鋪墊,街上架設兩座石橋,稱大小石橋。沿溪兩岸相對建造白牆青瓦馬頭牆的徽派建築一百餘幢,有民居、店鋪、藥鋪、油坊等,大多為明清建築,古樸雅致,錯落有致,鱗次櫛比。並有石階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小橋、流水、人家”,呈現眼前的酷似一幅清新明麗的村居山水圖。

(圖)磚雕--王母盛宴磚雕--王母盛宴

太極湖村門樓磚雕堪稱徽州之最,每一幅磚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寶,具有奇異變形的浪漫美。磚雕數量多,雕刻面積大,有20處之多,最大雕飾面積達4.2平方米;門罩形制豐富,有書卷式、城樓式、垂花柱式等;雕刻技法嫻熟,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質感效果,雕刻技藝登峰造極;雕刻內容豐富,物象生動,構圖疏密得當,主題突出;太極湖村磚雕門罩時跨300餘年,是極為難得的文史資料,因此,太極湖村也譽稱“中華門樓第一村”。

(圖)宋代龍川胡氏帝王墓宋代龍川胡氏帝王墓

村子的東沿口“帝王墳”,墓主為龍川胡氏二十五世祖――宋朝樞密史胡元龍(千二公)。祖墓所在地為來龍山,遠處的山峰七姑山就似一尊臥佛,墓頂一棵古櫧參天大樹,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濃蔭冠蓋,雖曾遭雷劈,但仍老而彌堅,有如華蓋庇佑著帝王墓,極為壯觀。祖墓左右各有一文魁武魁墓守護,風水絕佳。

(圖)藥王寺藥王寺

元朝胡姓郎中懸壺濟世,人稱“藥王”。相傳朱元璋身患惡疾,久治不愈,經藥王醫治,兩天后痊癒。朱元璋大喜,賜“龍鳳恩永”四字,以感藥王對其療病之德。後人建藥王寺,供奉藥王,繼續行藥王生前功德。寺內藥丸石相傳能治病。禪院為三間兩閣廂結構,後有藥圃、放生池、水榭等,醫家特色獨具。

(圖)章祥華故居章祥華故居

村落中最吸引的還是那由灰黑的魚鱗瓦、白色的馬頭牆組成的滄桑老屋。它們在遠山近水的背景中靜靜地呆著,低低地看著,默默地想著。這些小街窄巷似乎與世隔絕的,民居則虛掩在濃蔭古樹之中。站在村落中,腳下采著的是經歷了歲月蝕磨的石板,抬頭仰望,眼裡充滿的全是濃濃的綠色,俯身細聽,竟可以聽見那澗底的泉聲。據有關史料記載:湖村肇基發祥於明萬曆年間,居住胡氏家族和章氏家族,打破了傳統徽州聚族而居的村落特徵,開同村多姓之先河。胡氏始祖是龍川胡氏家族後代,為看守其祖先的祖墓而定居湖村,所以湖村與龍川就有了根系本同的血緣關係了。較胡氏稍後定居湖村的章氏家族,祖祖輩輩以農為本,商賈兼營。漢口、蕪湖、寧國、杭州、淳安等地均有章氏商賈的足跡。如著名徽商、徽菜館業創始人由章祥華等。清代還有兩位舉人:一是同治年間的武舉章剛,另一位是光緒年間的文舉章獻琳。章氏家族特為他倆各制一匾,曰:文魁、武魁,懸掛於宗祠, “文武雙全”,無愧於列祖列宗了。還有現代著名作家和翻譯家章衣萍,中國文壇上享譽卓著,著作有小說集、散文集、詩集、學術著作、譯作等20多部。

(圖)春滿太極湖村春滿太極湖村

這就是太極湖村,山水之間,天地人合,創造了一個和諧大同的社會,人心所向,流連嘆息!她在等待著您來尋古、探秘……

諮詢熱線:0563-8160288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7:00-19:00

http://www.huzongxian.com

地域絕活--鞦韆抬閣

(圖)地域絕活鞦韆抬閣地域絕活鞦韆抬閣

清代,太極湖村在江浙滬、武漢等地經商幾百人。出外做生意的徽商不僅給村人帶來了經濟繁榮,還為家鄉的精神文明、文化生活拓展了空間。太極湖村自嘉慶(1796)年始舉辦觀音盛會,堪稱地域絕活的鞦韆抬閣歷經兩百多年的演繹與創新,終成民間藝術的奇葩,當今江南一絕。

觀音勝會每年正月舉辦一次,每次連續7天。觀音勝會舉辦前七天,全村人皆食素,以表示對觀世音的虔誠。會址在村中操場,場中搭建戲台。戲台別具一格,為三層,開間5丈,進深4丈,48根台柱。戲台三面用藍色棉布遮蒙,既美觀又能遮風擋雨。戲台對面搭設觀音台。觀音塑像以蔑扎紙糊彩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圖)地域絕活鞦韆抬閣地域絕活鞦韆抬閣

當會即日,地域絕活――“鞦韆抬閣”遊藝隊伍近兩百多人就從祠堂出發,繞村周週遊行,至村口獅象把門處的觀音潭。觀音盛會在二十四把“三門銃”的轟鳴中拉開帷幕。“三門銃”以生鐵鑄造,高兩米,內裝火藥,彩紙,青壯年各持一把,燃放時將銃直立地上,用火煤點燃導火引線,聲響如雷,彩紙高揚,恰似天女散花。二十四把銃按序鳴放,震天動地,烘托渲染了遊藝氣氛。三門銃後為六面大開鑼鳴鑼開道,其大開鑼裝置在朱漆描金的木框內,由兩人抬空,後抬框人有節奏地敲擊。鑼對後是鼓樂隊, 樂器有嗩吶、二胡、笛、簫等,夾吹夾打徽劇曲牌。其後是觀音台和蟠龍香亭,觀音台、蟠龍香亭皆製作於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香亭製作十分考究精良,朱漆鎏金,高達三米,分亭和底座兩部分。亭共有兩層,亭圓柱上盤有六條搖搖欲飛的蟠龍,可隨時拆卸,代表了徽派木雕的最高水準,堪稱木雕一絕。亭頂葫蘆上原矗一童子,隨著遊藝隊伍的行走,一步一叩,叩拜著前面觀音台上的觀音。

(圖)地域絕活鞦韆抬閣地域絕活鞦韆抬閣

最後為“鞦韆抬閣”。抬閣為木製方箱,四周鏤空,以荷花形柱、獅頭柱為柵欄,朱漆繪金,造型別致,古色古香,堪為精美藝術品。每架抬閣由二、三名幼童扮戲文中人物,分上、中、下層次固定在閣上,不露痕跡,如呂布手持方乾戟,戟頭尖站立貂蟬,驚險奇觀。每幅抬閣裝扮都是不一樣的,一個閣台一齣戲文。所扮戲文以三國戲、水滸戲、民間傳說、神話劇為多,如群英會、定軍山、扈家莊、竹林計、大戰洪州等,劇中人物造型根據人物性格、特徵進行塑造。戲文裝扮時由獨掌絕技的老藝人閉門操作,不昭示於眾。撐其絕活的老藝人不帶徒傳藝,當年邁時方可傳子孫或其信賴的後生。觀音會歷時七天,白天抬閣扮什麼戲文,夜晚便演什麼戲。劇目每日不同,當地人稱“抬閣”是演劇前的活報戲。因抬閣選點劇目,一些戲班都要排練幾十齣劇目,以供湖村人選點,所以戲班都以能登上湖村花台為榮。鞦韆為風車形,轉輪半徑為兩米,架於花船上緩慢轉動。轉輪內空呈十字形,四端懸活動彩椅,四女童裝扮小觀音坐於椅上,分別穿不同顏色的服裝。由青壯年抬著,邊走邊轉動十字架,四個小觀音便上下飛鏇,花枝招展。旁邊還有絲竹樂器伴奏,小觀音們齊唱徽劇,可以說是美不勝收。

(圖)蟠龍香亭蟠龍香亭

太極湖村觀音盛會既是村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又是民眾文化生活的盛會。地域絕活鞦韆抬閣其民間藝術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古樸典雅,場面壯觀,深受民眾喜聞樂見,堪稱文化藝術活動中一枝獨秀。

中華門樓第一村

(圖)公藝百忍圖公藝百忍圖

太極湖村門樓磚雕堪稱徽州之最,每一幅磚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寶,主要特點有:第一,雕刻面積大,數量多。最大雕飾面積達4.2平方米,這在徽州也找不出第二例,真可謂嘆為觀止。磚雕門罩湖村就有20處之多,其中有7座集中在一條街巷,這在徽州古村落中同樣是極為罕見的。第二,磚雕門罩的形制較為豐富:有書卷式、城樓式、垂花柱式、匾額式和仿木結構的三開間式等。第三,雕刻技法嫻熟,鏤雕、圓雕、浮雕、陰刻等應有盡有,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質感效果,雕刻技藝登峰造極。第四,雕刻內容豐富,物象生動;構圖虛實相生,疏密得當,主題突出。每一座磚雕門罩都是由若干組畫面組合而成,但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幅完整和諧的畫面。人物、珍禽、花鳥、博古、瑞獸、八寶、幾何紋樣、山水樓閣、古橋牌坊、船帆樹木等,無一不是恰到好處,各就各位,讓人覺得添一則多、缺一則少,凸顯很強的藝術表現力。第五,太極湖村磚雕門罩時跨300餘年,從清初到民國連續不斷,準確、客觀地反映出清代和民國年間湖村的社會狀況、政治地位、經濟實力以及湖村人的審美取向,是極為難得的、生動形象的文史資料。因此,太極湖村也譽稱“中華門樓第一村”。

(圖)張良納履圖張良納履
(圖)九世(獅)同堂圖九世(獅)同堂圖

旅遊攻略

(圖)績溪太極湖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 溪

外部交通:
績溪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中國徽菜之鄉,奧運火炬傳遞城市,是中國真正的風水寶地。人才輩出,有胡總書記、一代文豪胡適、紅頂商人胡雪岩、兵部尚書抗倭名臣胡宗憲、制墨大師胡開文等。
績溪交通便利,215、217省道、皖贛鐵路貫穿縣境,績溪火車站為國家二級站,高速鐵路正在修建中。績黃高速直達徽杭高速,距合銅黃高速出口35公里,距黃山機場60公里,揚(州)績(溪)高速正在建設中。
上海方向至績溪:申蘇浙皖高速經蘇州、湖州至廣德下,經寧國至績溪;或滬杭高速、徽杭高速經杭州,歙縣下至績溪。380公里,車程約4.5-5小時
南京方向至績溪:經馬鞍山、蕪湖、宣城東下,經寧國之績溪;或經高淳、溧水、郎溪十字鋪、宣城,經寧國至績溪。280公里,車程約3.5-4小時
杭州方向至績溪:徽杭高速經臨安,歙縣下至績溪,240公里,車程約2.5-3小時。
合肥方向之績溪:合銅黃高速經銅陵、九華山至岩寺下,經歙縣至績溪,330公里,車程約4-4.5小時.
景德鎮方向至績溪:景婺黃高速經婺源至休寧五城下,經黃山市、歙縣至績溪,230公里,車程約3-3.5小時。

內部交通:

(圖)績溪旅遊交通圖績溪旅遊交通圖

在績溪車站乘伏嶺或胡家班車(20分鐘一班),到石門外下,左轉前行500米。或乘上午9:30分至石門班車可直達票房。票價:5元/人。

旅遊線路

訪總書記祖居 探絕版風水 品正宗徽菜
早上乘車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績溪,赴徽州神秘地帶――太極湖村景區(45元):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一個獅象把門、龜蛇欄水的原汁原味徽州古古村落,天然太極地貌奇觀、宋代龍川胡氏帝王墓、千年華蓋樹、江南絕活--鞦韆抬閣、徽派傳統雕刻藝術奇葩--中華磚雕門樓群、水街吟泉街、章氏宗祠、現代文學家章衣萍故居、愛國商人章祥華故居等,堪稱徽州古文化活化石,盡情品味深厚的徽文化,絕版風水讓您回味無窮!中餐品徽州農家土菜後赴龍川,尋訪參觀總書記祖居--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譽稱“徽州第一家”,經過五百年的風雨,是古徽州迄今保存最完美,氣勢最雄偉,結構最複雜的明代建築群,也是古徽州僅存最為完整的官宅,俗稱“二十四個門闕”。底蘊深厚的徽文化和娓娓道來的歷史故事,讓您仿佛回到了明朝的天倫之樂中。主要景點有:從善堂、官廳、文昌閣、梅林學堂、小姐樓、徽戲園、胡氏家井等。結束魅力績溪之旅。

酒店:
績溪賓館(三星) 地址:績溪縣適之街
績溪徽商大酒店(三星) 地址:績溪縣文峰路
績溪光明大酒店(二星) 地址:績溪縣文峰路
績溪胡仕大酒店(準三) 地址:績溪縣楊之北路
績溪勞模商務酒店(準三) 地址:績溪縣環城路
績溪光明大酒店(二星) 地址:績溪縣花園
績溪誠意賓館(準二) 地址:績溪縣文峰路
績溪錦江快捷酒店(準二) 地址:績溪縣汽車站對面
績溪躍宇大酒店(準二) 地址:績溪縣汽車站對面路
績溪龍川迎賓館(四星) 地址:績溪縣瀛洲鄉龍川風景區

餐飲:
皖南人家大酒店(徽菜名店)地址:縣城
紅泥美食坊 地址:縣城
湖村人家土菜館 地址:太極湖村景區
清涼峰大酒店 地址:水村(鄣山大峽谷
古月樓酒店 地址:龍川

線路:
魅力績溪之旅
A、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三雕博物館(免費)
B、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

――上莊胡適故居棋盤村(21元)
皖南紅色之旅
D1、中午到績溪,遊覽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太極湖村
D2、赴涇縣雲嶺,遊覽新四軍軍部舊址(免費)。
徽文化之旅
D1、中午到績溪,遊覽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

――夜遊屯溪老街(免費)
D2、遊覽潛口民宅(4A 免費)

皖南風情之旅
D1、中午到績溪,遊覽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
D2、赴寧國,遊覽東津河漂流(80元)――或九天銀瀑(70元)
偉人家鄉特色之旅
D1、中午到績溪,遊覽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

D2、赴旌德,遊覽江村
重走徽商路 重溫徽商情
D1、中午到績溪,遊覽龍川胡宗憲尚書府(45元)――太極湖村(45元)

D2、徒步行走徽杭古道(38元)江南第一關、藍天凹

績溪周邊其他景點: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區、太平湖風景區、西遞、宏村、牯牛降、婺源、花山謎窟、棠樾牌坊群、齊雲山、鄣山大峽谷等。

其他:
伏嶺鎮為徽菜、徽劇發源地,為中國優秀旅遊鄉鎮。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源於位於皖南山區、黃山腳下的徽商故里安徽省績溪縣,素以“講究用油用色重火功,擅長烹調山珍海味、善於保持原汁原味”的特點著稱於飲食市場。毛主席詩詞中《水調歌頭•游泳》中“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武昌魚就是武漢老徽菜館大中華酒樓的伏嶺太極湖村師傅為主席精心烹製的。幾百年來,徽菜通過數以萬計的績溪徽廚以徽商“徽駱駝”的精神將徽館開到大江南北,使徽菜享譽五湖四海。
特別推薦:鄉宴十碗八”、臭鱖魚、小河魚、火腿、績溪炒冬粉、各式豆腐等。

特色小吃:

績溪塌粿:因其獨特的口味以及方便製作工藝,作為績溪徽派小吃中的一項重要特色而被傳承。餡料多樣,有乾菜類,如香椿、蘿蔔絲、醃菜等,還有時令菜餡,如:南瓜、茄子、青菜、角豆等,拌以肥肉丁或油渣,外層為面。包好後壓成扁平狀,放入鍋內烘熟。還可有玉米面作外皮,第二次放在火爐上烘熱味道更佳。是到績溪不得不吃的小吃之一。

嶺玫瑰酥,始產於清代,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紅綠絲等若隱若現,然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

冬瓜絞:已有百年歷史。餡心以冬瓜為主料,配豬肉、火腿、香菇、麻油等燴炒,然後加澱粉勾芡而成。餃子包好後上籠蒸。蒸熟後,餡松嫩,微帶滷汁和冬瓜清香,鮮美可口。餡料還可為黃瓜、豆腐、南瓜等,造型別致,營養健康。每當節慶或有喜事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蒸餃。也是到績溪不得不吃的小吃之一。

績溪裹棕,多是枕頭棕。長大肥碩,兩道捆索,四隻角,形如枕頭。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栗粽、豆沙粽、紅豆粽等。在績溪習俗一般是每年農曆二月二裹粽子,有的村莊在農曆九月九也要裹粽子。

蟹殼黃,當地稱燒餅,是一種用乾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餡餅。經火爐烤熟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此得名。剛出爐的蟹殼黃奇香濃烈,咬一口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其味雋永。能存放一周而不壞,適合旅途食用。

徽劇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它不僅孕育了京劇,而且中國南北幾十個地方戲曲劇種都同它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同時,徽劇還是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直觀的方式反映了徽州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特點,值得深入研究。

土特產:石耳、金山時雨茶、竹筍(春筍,筍乾)、山核桃、野生獼猴桃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