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成本

總成本

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即: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總成本,記作TC(total cost)。通過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總支出,將總成本與收入、利潤、淨利潤等比較,能獲得有意義的分析指標。

公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TC=TVC+TFC

TVC=C(Q)

TFC=C0

TC=C(Q)C0

圖2 總固定成本圖2 總固定成本

總變動成本記作TVC(total variable cost),它是指在某個生產時期內對可變投入的總花費。TVC=f(Q)。變動成本的曲線如圖1所示。

總固定成本記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個生產時期內,對不變投入的總花費。由於在生產中不變投入是一個不變的量,所以總固定成本是一個常數,即在短期內固定成本與產出數量的變化沒有關係,固定成本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如圖2所示。

提及條目

4S店

H-O修正模型

《企業會計制度》

《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互補性資本

交易淨利潤率法

產業集成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產品成本預算

產品生產成本表

產量成本法

人工成本

代數指數法

價值鏈分析方法

價格定位

價格競爭

會計術語英漢對照表

使用成本

供應商

供應商管理

供應鏈一體化

供應鏈合作關係

供應鏈成本管理

信息成本

全面成本管理

公允價值套期

公關效果評估

分散式庫存管理

分批法

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分類成本法

利潤

利潤最大化原則

利潤預測

副產品

加速折舊法

動態質量管理

協同運輸管理

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廠商理論

發出商品

可實現淨值分配法

回歸直線法

固定資產更換

國際定價

國際生產體系

國際行銷定價策略

土地經濟學

在產品計價

地下物流系統

地租理論

壟斷競爭市場

增長會計法

復算法

多中心理論

多式聯運

委託加工物資

存款成本

存貨成本

存貨計價方法

完工百分比法

定價

定額比例法

工廠成本

已完工開發產品

常用會計分錄大全

庫存周轉率

心理賬戶

總變動成本

成本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成本習性

成本決策分析

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性態分析法

成本核算

成本結構

成本計算

成本計算對象

成本記錄

成本還原

成本鏈模型

成本降低品牌策略

戰略供應鏈管理

房地產成本

托盤

托盤聯營公司

技術性失業

指數數列

指標分解法

收入確認

收支相抵點

收費站戰略

政府管制

整體顧客成本

新產品進入市場策略

旅遊物流

時間一成本平衡法

最終利益效應

有效需求

有時間窗車輛路徑問題

服務中心說

未完工開發產品

本量利圖

柔性戰略管理會計

柔性財務管理

每點擊成本

每行動成本

汽車物流

渠道扁平化

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管理

物流資源整合

現金支出成本

生產延遲

生產法 (會計)

生命周期成本法

盈虧臨界圖

目標利潤定價法

目標利潤規劃

目標成本法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直接材料採購預算

知識成本

知識管理評估

短期邊際成本

社會成本

福克納和鮑曼的生產者矩陣

福克納和鮑曼的顧客矩陣

稅收價格論

競爭對手會計

競爭性產品定價

第三方物流的經濟性

第三方物流運作系統

第二代貨幣危機理論

等級品

策略性成本管理

管理會計假設

精細運輸

經濟成本

股票術語英漢對照表

自製半成品

節省法

行銷學術語英漢對照表

規模不經濟

財產轉讓收入

財政支出效益評價體系

責任成本核算

責任成本管理

賬戶分類法

質量成本

質量規劃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法

選址度量法

配送成本

採購代理

金三角模型

金融中介理論

降格越界品牌

隱含波動率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預算控制法

項目採購管理

高低點法

鮑摩爾模型

更多條目

成本費用總額

1. 詞目中文:成本費用總額

2. 詞目拼音:chéng běn fèi yòng zǒng é

3. 詞目英文:Total cost

釋義

定義

即為廣義上的總成本。按企業會計制度劃分,又分成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營業成本是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直接發生的人工、水電、材料物料、折舊等。期間費用則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和費用總額=成本+費用

其他業務支出可能包括其他非成本和費用的支出。

成本種類

按企業會計制度劃分,又分成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

1. 營業成本是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直接發生的人工、水電、材料物料、折舊等。

2. 期間費用則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和費用總額公式

基本公式

成本和費用總額=成本+費用

即: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公式概念涵義

成本費用總額應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 其他業務支出可能包括其他非成本和費用的支出。

成本費用利潤率公式

基本公式

(1)第一種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當期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所帶來的收益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100%

(2)第二種計算公式:

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利潤))×100%

公式概念涵義

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利潤,是指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這是因為:

1. 利潤總額中除了包括營業利潤以外,還包括了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等非營業性收入。

2. 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是用於反映企業的正常的營業活動獲利能力,因此,成本費用只包括與營業活動有關的成本及費用,即營業利潤前發生的各類成本及費用。

所以,基於上述原因,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中的利潤,應當使用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

存疑問題

網上關於成本費用利潤率有另一種說法,特登出如下: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和三項期間費用。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繫,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存疑問題:“成本費用利潤率”與“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的概念與計算公式

相關問題解答

問題1.

折舊費屬於非付現成本,是否應像人工成本那樣計入企業的成本費用總額?

是的,應該計入。企業每期計提的折舊分別計入不同的成本費用,基本生產車間的折舊費計入生產成本,生產車間的折舊費計入製造費用,管理部門發生的折舊費計入管理費用,銷售部門發生的折舊費計入銷售費用,在建工程的折舊費計入在建工程。

問題2

成本費用總額是否應包括企業所得稅費用?

成本費用是企業為了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所得稅費用等 。

扣除了所得稅後,所得稅就成了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所以成本費用淨利潤=淨利潤/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所得稅費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