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金絲猴

緬甸金絲猴

緬甸金絲猴是2010年初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FFI )組織的緬甸全國靈長類動物野外調查中發現的新物種。緬甸金絲猴是一種高度瀕危的物種,分布在緬甸北部,當地人稱之為 mey nwoah,據說當下雨時,緬甸金絲猴會因為雨水流入鼻腔,而不斷打噴嚏。為了避免雨水流入,緬甸金絲猴會把頭埋在兩膝之間。2011年10月,在中國高黎貢山首次拍攝到野生緬甸金絲猴照片,證實了緬甸金絲猴在中國境內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緬甸金絲猴全身的毛幾乎全黑,頭頂有一撮細長向前捲曲的黑毛
緬甸金絲猴緬甸金絲猴
,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面部皮膚呈淡粉色,下巴上有獨特的白色鬍鬚,會陰部為白色且容易分辨;尾巴較長,幾乎是身長的1.4倍。
以調查小組收集到的第一隻標本為例,成年雄性緬甸金絲猴,身長55.5厘米,尾長78厘米。

分布範圍

緬甸金絲猴夏天生活照較高海拔的混交林中,而到冬天則會下到較低海
緬甸金絲猴緬甸金絲猴
拔的棲息地以躲避大雪。
通過初步考察以及對當地人的採訪,調查小組總結出緬甸金絲猴生活在緬甸克欽州東北部,方圓270平方公里,海拔1700到3200米的山區。估計大概有3到4個種群,數量在260至330隻。
在中國高黎貢山地區,緬甸金絲猴種群數量據推測約300隻。

種群現狀

由於森林的大量砍伐以及當地人的獵殺,緬甸金絲猴的處
緬甸金絲猴緬甸金絲猴
境非常危險, 現存數量估計僅260至330隻,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頒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物種發現

2010年,世界著名的靈長類研究專家Thomas Geissmann率領
緬甸金絲猴緬甸金絲猴
的FFI(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在緬甸調查當地的靈長類動物時,通過訪談當地獵人了解到緬甸金絲猴這一物種的存在。當地獵人描述的信息不同於任何一種已知的靈長類物種,很可能是一種沒有科學記錄的新物種。Thomas Geissmann從當地獵人手中收集到標本,與已知的四種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比較,確定這的確是一個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Rhinopithecus Strykeri,其中Rhinopithecus表示它屬於仰鼻猴屬,而Strykeri則是為了紀念ARCUS基金會的創始人Jon Stryker,感謝他對這次緬甸靈長類調查項目的支持。
這個新物種被發現的訊息發表在2010年10月26日出版的《美國靈長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

中國種群

2012年5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訊息稱,經中國科學家經過DNA分析確認,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發現的金絲猴新種群與2010年在緬甸發現的世界第五種金絲猴同種,並建議將其中文名稱命名為“怒江金絲猴”,使目前中國境內分布的金絲猴增加至4種。
然而,根據目前掌握的極其有限的情況,專家們認為,新發現的金絲猴的種群數量不容樂觀。如何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測、保護和研究,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

發現經過

2010年初,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科研人員在緬甸克欽邦東北部進行靈長類動物調查時,收集到一具完整的仰鼻猴屍體標本。經比較,科研人員興奮地判斷,新物種不同於任何已知靈長類,正是尋找多年的第五種金絲猴——緬甸金絲猴。2011年,世界靈長類動物研究的權威刊物——美國《靈長類》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經過縝密的科學分析,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推斷,這種猴子很可能分布在雲南與緬甸接壤的部分山區,尤其是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因為早在1988年,龍勇誠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進行滇金絲猴調查時,就曾聽說過這種猴子。
2011年10月,為期一個月的關於探尋新種金絲猴的考察項目在碧羅雪山展開。“這是我國針對這一新物種的首次科考,隊員們自南向北跨越怒江州的瀘水、福貢和貢山三縣,直到西藏的松塔村。”龍勇誠說,遺憾的是,隊員們並沒有在碧羅雪山找到存在新種金絲猴的確鑿證據。
峰迴路轉的驚喜來自高黎貢山的野人山。2011年10月16日清晨,當地護林員六普在巡邏時意外拍到一種全身黑毛的靈長類動物。照片傳到龍勇誠手上,被證實為正是科考隊員們苦苦追尋的新種金絲猴。
2012年3月,怒江州林業系統工作人員再次在怒江州境內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這一金絲猴新種群,工作人員拍攝到了影像資料,還採集到了糞便標本。

基因比對

“它是仰鼻猴,因此可以確定為金絲猴。但從外部形態上看,它與已知的四種金絲猴又有著明顯差異。”龍勇誠介紹,這種金絲猴全身覆蓋著茂密的黑毛,頭頂還有一撮細長並且向前捲曲的黑毛,只在耳部、頰部有一小撮白毛,下巴上有白色鬍鬚,會陰部也是白色,與同樣生活在雲南境內的滇金絲猴有很大不同。
然而,質疑仍存:這種金絲猴與滇金絲猴的生存環境極其類似,兩者棲息地間隔的距離也不遠,這種金絲猴有沒有可能是滇金絲猴的“近親”?
據了解,新發現的金絲猴種群生活在怒江以西,而滇金絲猴生活在與怒江大致並行流淌的瀾滄江以東,兩個種群之間隔著兩條大江,其中怒江金絲猴的存在起碼有100萬年,由此推斷,兩種金絲猴的生殖隔離可能在60萬年左右,新發現的金絲猴應該與已知的四種金絲猴一樣屬於獨立物種。
龍勇誠說,中外專家在德國靈長類研究中心的基因實驗室里進行的基因分析結果也顯示,這種金絲猴與滇金絲猴的基因差異已經存在了約57萬年。
龍勇誠將怒江發現新種金絲猴的情況和圖片發給了世界靈長類專家組組長米特邁爾先生,並得到後者的肯定。龍勇誠說,國際學術界將緬甸發現的世界第五種金絲猴命名為“Rhinopithecus strykeri”,但還沒有統一的中文名稱,建議將其命名為“怒江金絲猴”,因為國內首次發現地點在怒江州境內,而且這個名字也會激發怒江人民關注保護金絲猴這一珍稀物種的熱情。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院士課題組和雲南大學於黎研究員課題組對採集到的怒江金絲猴糞便進行了DNA檢測。於黎說,“我們將它的DNA序列與已知的四種金絲猴進行了比對、分析,發現它與越南金絲猴相似度最低,為92.2%;與滇金絲猴相似度為96.7%。與在緬甸發現的金絲猴新物種相似度最高,達到98.2%。這樣的結果說明,怒江金絲猴為中國金絲猴新種群。”

種群現狀

怒江金絲猴的發現僅僅是個開端,雖然其種群數量尚不清楚,但專家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不容樂觀。龍勇誠估計,很可能僅有300隻,已極度瀕危。
龍勇誠調查發現,在拍攝到怒江金絲猴的野人山及其周邊,伐木、修路、偷獵等人類活動,正嚴重威脅著怒江金絲猴的生存。

保護措施

怒江州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何曉東說,管理局已經安排專人對怒江金絲猴可能出沒的地區進行重點巡護和監測,同時加強了宣傳,以進一步提高保護區周邊民眾的保護意識。
龍勇誠則認為,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人類做得還遠遠不夠。“這么大型的靈長類新物種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成立近30年之後才首次發現,暴露出我們平時的監測和科研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但這也是一個契機,提醒我們在高黎貢山還有許多秘密有待發現和探尋,也讓我們意識到,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研究已經刻不容緩。”他希望,中緬雙方能夠以發現怒江金絲猴為契機,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兩國邊境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