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豎琴

緬甸的豎琴

緬甸的豎琴帶有較濃郁的宗教色彩,該片被評為1956年年度日本十佳影片第五位,並被選入日本影片200部。1985年,此片被拍成彩色片,了卻了市川昆導演多年的宿願;該片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緬甸的豎琴緬甸的豎琴
1945年7月,太平洋戰爭末期的緬甸戰場,一隊日本士兵行進在撤往泰國的途中。上等兵水島(安井昌二飾)在音樂學院出身的井上隊長(三國連太郎飾)的指揮下,用自學來的豎琴鼓舞士氣,撫慰戰士憂傷的思緒,後更以音樂為媒介,同接受他們投降的英國士兵達成了心靈上的溝通。水島接到任務,去勸降一隊負隅頑抗的日本士兵,然而那些戰士拒絕接受天皇的命令,最終全部戰死,僥倖存活的水島被一名緬甸老僧所救,他偷走了對方的僧衣,在前往戰俘營的路上掩埋日軍屍體。發現英國醫療人員為死去的日本戰俘建立了“無名戰士之墓”,並獻上鮮花,便大受觸動,決意不隨戰友返國,而以僧人身份留下來,將埋葬戰死同胞的遺骸作為此後的責任和工作。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水島上等兵 安井昌二
井上隊長 三國連太郎
伊東軍曹 浜村純
馬場一等兵 西村晃
小林一等兵 內藤武敏
牧一等兵 春日俊二
高木一等兵 中原啟七
岡田上等兵 土方弘
中村上等兵 花村信輝
川上一等兵 青木富夫
大山一等兵 千代京二
橋本一等兵 伊藤壽章
清水一等兵 小柴隆
永井一等兵 宮原德平
松田一等兵 加藤義郎
阿部上等兵 峰三平
三角山守備隊長 三橋達也
士兵 成瀨昌彥
士兵 天野創治郎
士兵 森冢敏
士兵 小笠原章二郎
逃跑的士兵 佐野淺夫
緬甸老僧 中村榮二
阿婆 北林谷榮
小販的老闆 四代目澤村國太郎
村長 伊藤雄之助
彈豎琴的少年 長濱陽二

職員表

製作人 高木雅行
原著 竹山道雄
導演 市川昆
編劇 和田夏十
攝影 橫山實
配樂 伊福部昭
美術設計 松山崇
燈光 藤林甲、吉田協佐
錄音 神谷正和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類別 歸屬 獲獎結果
1956年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喬治奧獎 市川昆
獲獎 
1956年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 市川昆 獲獎
1956年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市川昆 提名
1956年 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第5名 《緬甸的豎琴》 獲獎
1957年  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緬甸的豎琴》 提名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日活株式會社原本已經有了拍攝彩色片的機器設備去拍攝影片,但由於設備過重,使得無法將設備帶到國外拍攝外景,市川昆本人也只好決定拍攝成黑白影片。之前市川昆拍攝電影時曾多次找和田夏十(市川昆的妻子)寫個電影劇本卻遭到拒絕,後來和田夏十看了竹山道雄著作的《緬甸的豎琴》後就主動為他寫了劇本,這也令市川昆十分滿意。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製作/地區 製作時間
日活株式會社 日本 1956年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發行地區 發行模式
Brandon Films Inc 美國 字幕
Producciones Imperial 阿根廷 電影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美國 電視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DVD
Contemporary Films 英國 電影
New Star 希臘 電影
AV Visionen Filmverleih 德國 DVD
Eureka Entertainmen 英國 DVD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日期
日本 1956年1月21日
日本 1956年2月12日(再發行)
美國 1956年8月
義大利 1956年8月29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法國 1957年4月26日
義大利 1958年2月23日
西德 1958年11月13日
阿根廷 1959年10月29日
澳大利亞 1960年6月3日(阿德萊德電影節) 
丹麥 1964年1月13日
芬蘭 1965年9月9日(電視首播) 
美國 1967年4月28日
美國 1966年9月17日(紐約電影節)
美國 1990年9月10日(再發行)
美國 1990年9月10日(洛杉磯電影節)
美國 1994年5月25日
阿根廷 2002年7月4日
法國 2008年7月2日(重新發布) 
希臘 2012年9月28日(雅典電影節) 
希臘 2013年7月11日(再發行)
日本 2016年3月13日(水戶電影節)

影片評價

緬甸的豎琴緬甸的豎琴
市川昆的影片《緬甸的豎琴》中塑造的日本士兵全然不同於以往日本式“高大全”
的形象。他們不再心懷武士道精神,對於“不成功、便成仁”也沒有半點執念。相反,生存和個體性的展現成了士兵最大、最強烈的願望。通過這種把戰爭和宗教頓悟結合起來的方式,市川昆另闢蹊徑,否定了軍國主義所推崇的軍隊、國家至上的思想,凸顯出人本身的重要性 。(北京青年報評)
市川昆的反戰電影《緬甸的豎琴》中抒發正義感和人道主義關懷。《緬甸的豎琴》取材自竹山道雄帶有童話色彩的同名小說,暗合市川對兒童電影題材一貫的駕輕就熟,可以說一廂情願地描寫了日本士兵與緬甸人民和睦共處、日本兵用歌唱巧妙化解戰爭危難等等童話般的世界。但幼稚與不真實構築了呼籲和平的平台。市川昆把宗教資源充實到人道主義內涵中,令主人公日本士兵機緣巧合地皈依佛門,從佛的層面上完成了個人式的救贖、懺悔、振救、承擔責任,以及安撫戰爭亡靈的主題關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網易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