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蒲扇

編蒲扇

蒲扇是扇子的一種。扇子始為扇風納涼的工具,種類繁多,歷史長短不一。羽扇始於西周;竹扇始於戰國晚期至西漢;麈(zhǔ,鹿一類的動物)尾扇始於南北朝;團扇流行於唐宋;各類絲編扇流行於隋唐五代盛於北宋,元又有發展;檀香扇始於民初。

蒲扇的來由

蒲扇是扇子的一種。扇子始為扇風納涼的工具,種類繁多,歷史長短不一。羽扇始於西周;竹扇始於戰國晚期至西漢;麈(zhǔ,鹿一類的動物)尾扇始於南北朝;團扇流行於唐宋;各類絲編扇流行於隋唐五代盛於北宋,元又有發展;檀香扇始於民初。摺扇有本土說,也有專家考證是舶來品,言北宋由日本、朝鮮傳入。制扇業崇拜的行業神祗是齊紈。民間傳說齊紈是周代諸侯,扇子的發明者。齊紈又是周代齊國出產的一種白絹,曾是制扇的主要原材料。民俗專家研究認為,是制扇業把白絹“齊紈”人格化作為發明者,奉為行業神祗。據記載,歷史悠久的制扇名城杭州,興忠巷內曾建有扇業祖師殿,殿內供奉齊紈。

扇子的文華符號

從某種意義上講,扇子又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執用者的身份、文化素養和時代背景、民俗風情。通過一把扇子,基本可以分出執用者所屬的階層和群體。如羽毛扇,軍事將領持其指揮作戰,颯爽英姿,運籌帷幄,可以鼓舞士氣,振奮軍心;團扇,多為夫人、小姐執用,用其饋贈傳情,障面把玩,顯示出大家閨秀的身份和素雅清高的氣質;摺扇,是騷人墨客題詩贈畫的媒介、溝通交流的平台,是書生、員外、士紳、顯貴等有地位者的代表符號,又是鼓書演員的道具;蒲扇,是平民百姓的符號,作用只是納涼驅蚊,顯示出執用者樸實自然、悠閒自娛。

冀東一帶平民百姓,過去所用扇子大體有兩種:羽毛扇和蒲扇。二者均為就地取材製做。前者是用鳥類或家禽的羽毛有序排列,穿連後固定在執柄上。繪畫和影視作品中,諸葛亮用的扇子就是羽毛扇的一種,稱為“武侯扇”,現在作為藝術品重新面市。

蒲扇,是用蒲葵葉或香蒲葉製做的扇子。冀東地區一般稱前者為芭蕉扇,稱後者為蒲扇(如圖)。蒲葵,常綠喬木,葉大且多掌狀分列,裂片長披針形,圓錐花序,生長在葉腋間,花小,果實橢圓形,成熟時黑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子可以做扇子。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蒲葵如栟(bīng)櫚而柔薄,可為葵笠,出龍川(編者註:舊有龍川郡、龍川縣,均在廣東)。”冀東平原不產蒲葵而盛產香蒲,故多用蒲草編織蒲扇。隨著南北貿易的發展,南方蒲葵扇運到北方,冀東一帶的民眾也用上了便宜的蒲葵扇。現在,冀東一帶用蒲草編織的蒲扇已基本絕跡,原因有三:一是因氣候變化,降水減少,池塘、河渠或乾涸,或水面銳減,蒲草也隨之減少;二是因編織較為麻煩,耗時多,利潤低微,編織不划算;三是廉價的蒲葵扇、攜帶方便的紙摺扇充斥市場,蒲草扇已無立足之地。

蒲扇的製作

起頭

先將蒲葉截成1米~1.2米長的段,視編織蒲扇的大小一般用18根~22根起頭。此以18根為例介紹。9根一排,上下兩層迭起,兩根為一組。用1根細蒲葉從中間折回作為繩索(稱其為蒲索),從一側開始,距蒲葉末端8寸左右,將蒲葉一組一組地攬住,串聯在一起,繩索兩個頭捻在一起,使其不亂不散。

將18根蒲葉繩索以上部分用刀分別一破兩半,繩索以下部分保持原貌不變,前後兩層分別形成18根蒲篾作為經。左數或右數第8根蒲篾確定為中心經條。用一破兩半的蒲篾為緯編織。以左數第8根為中心條為例,從左開始,第一根緯條壓4挑7壓7;第二根緯條壓4挑7壓6挑1;第三根緯條壓4挑7壓5挑2;第四根緯條壓4挑7壓4挑2壓1。

第18根經條向上向左折為緯,折後大體與經成直角,從右向左,壓1(第17根經)挑2(第16、15根經)壓3挑7壓3挑1;第17根經向上向左折為緯,壓1(第16根經)挑2(第15、14根經,後以此類推)壓11挑2;第16根經壓1挑2壓9挑2壓1;第15根經同法折後,壓1挑2壓7挑2壓2;第14根經折後,壓1挑2壓5挑2壓2挑1;第13根經折後,壓1挑2壓3挑2壓2挑2;第12根經折後,壓1挑2壓1挑2壓2挑2壓1;第11根經折後,壓1挑3壓2挑2;第10根經折後,壓1挑1壓2挑2;第9根經折後,壓2挑2。

扇子背面的18根經同法編織。

編蒲扇 編蒲扇

續編

,正面左邊續編4根經。a條從下往上挑3壓2挑2壓2;b條從下往上挑2壓2挑2壓2;c條從下往上挑1壓2挑2壓2;d條從下往上壓2挑2壓2。初編的4根緯條,從右邊折為經。第四根緯條向背面向下折為經,挑1壓2;第三根緯條向背面向下折為經,挑1壓1;第二根緯條向背面向下折為經挑1;第四根緯條向背面向下折為經,暫無蒲篾編織。

扇子背面也如此續編和折編,花紋一樣。

將原來起頭攬蒲葉的蒲索去掉,重新索攬,把左右、前後續編和折編的經條統一分組索攬住。左邊正面續編的4根經條和背面折編的4根經條分為左右兩組(每組4根),右邊正面折編的4根經條和背面續編的4根經條同樣分為兩組。

編蒲扇 編蒲扇

合編

正面第2根經條從下往上挑2壓1,第1根經條和續編的經條a、b、c、d,從下往上按挑2壓2的規律編到上端,使花紋上面相平。背面經條以同樣方法編織。

背面中心經條(對應正面第11根經條)與正面中心經條(第8根)合攏編織。將已編織的扇面略微揻彎,使正背兩面中心經條靠攏(如此才出現扇子的凹面),背面中心經條對正面經條壓1挑2壓2挑2……背面第7根經條(緊挨背面中心經條,對應正面第12根經條)對正面經條挑2壓2……以此類推,正背兩面經條合攏交叉編織成挑2壓2的“二紋”花紋。

收邊

當左右兩邊的經條交叉編織到5個半“二紋”花紋時,由挑2壓2改為挑1壓1收邊。從續條d(原來最左邊的經條)開始(從右邊開始亦可),在二紋花紋以外,挑1壓1挑1壓1,然後向背面、向右折,挑1壓1挑1壓1,繼而挑2壓2挑2壓2……用同樣方法將這一半蒲篾織完,再以同樣方法將另一半織完。左右兩邊編織到於蒲扇把處合攏為止。兩邊編制的花紋數要相等,以保證左右對稱。

扎把

所謂扎把,即綑紮出手握的蒲扇執柄。左右兩邊編織合攏後,手柄部位上半部,橫向蒲篾隔3根~4根回折1根,其餘互相穿插;下半部橫向蒲篾和縱向蒲篾,梳理到前後兩層經條中,以蒲葉正向擰勁為經子綑紮成柄,余出部分削掉。一般綑紮3道~4道,每道繞4匝~5匝。

蒲扇的未來

過去,用香蒲編制的蒲扇是冀東地區農家必備的用具。盛夏,白天小憩扇風,夜晚納涼驅蚊。掛鋤歇伏時,男女老少聚集於樹蔭下閒談嘮嗑,講故事,侃大山,猜謎語。此時,蒲扇與羽毛扇、芭蕉扇此起彼落,成為別具一格的民俗景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蒲扇漸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領域,湮入歷史的長河。現在,多數人家安裝了電風扇,空調又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顯示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編蒲扇的手藝也將要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