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學

編曲學

一般而言,是指在構思上以鏇律或鏇律層為依據,在創作過程中以“二維空間”(平面式)→“三維空間”(立體)的處理方式所形成的複雜的多聲部主調音樂作品稱之為“編曲”;而把研究音樂作品編曲規律的學科稱之為“編曲學”。

基本概念

“流行音樂編曲(學)”,是20世紀以來在歐美音樂研究中從配器法等作曲理論中逐漸分離出來的一門交緣性新學科。“編曲學”作為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相關的交緣性新學科,它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之配器既存在一定的區別,也具有緊密的聯繫。而既往對於這門“新學科”的“新意”似乎沒有做過相關性的闡明和表述。對於初學者而言,在接受或者學習某一個新學科的第一步,不是直接進入其“具象”的內容中去,相反而是從比較“抽象”的基本概念開始,正所謂“由表及里”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而言,是指在構思上以鏇律層為依據,在創作過程中以“二維空間”(平面式)→“三維空間”(立體)的處理方式所形成的複雜的多聲部主調音樂作品稱之為“編曲”;而把研究音樂作品編曲規律的學科稱之為“編曲學”。[關於“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處理方式,實際上來源於幾何學的概念。簡單來講,就是“單維空間(線形)”和“二維空間(平面)”的織體思維是複合層次的“三維空間”(立體)結構的織體思維的組成部分;這裡採取這種方式主要是便於學習者更加形象的理解,同時也與“音樂建築學”相統一起來。]

圖書信息

中文書名 《流行音樂編曲教程》
外文書名 PopularMusicArrangementCourse
作者 柳剛著
出版發行 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354-5458-4
圖書規格 32開,334頁
出版日期 2012-03-01
責任編輯 塗俊
封面設計 弦子
特別鳴謝 武漢音樂學院彭志敏院長、劉永平副院長和鍾峻程教授、胡蘭蘭女士

圖書簡介

《流行音樂編曲教程》共分為九章,內容涉及與編曲學有關的復調織體、與編曲學有關的主調織體、與編曲學有關的混合織體、關於編曲學中的鏇律層、關於編曲學中的低音層、關於編曲學中的和聲層、微觀編曲學、中觀編曲學、巨觀編曲學等,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與編曲學有關的復調織體
第一節復調織體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復調織體的類型之一
第三節關於復調織體的類型之二
習題一
第二章與編曲學有關的主調織體
第一節主調織體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主調織體的類型之一
第三節主調織體的類型之二
習題二
第三章與編曲學有關的混合織體
第一節混合織體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同質性綜合織體
第三節關於異質性混合織體
習題三
第四章關於編曲學中的鏇律層
第一節鏇律層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鏇律層的分析
第三節與鏇律層有關的引入
習題四
第五章關於編曲學中的低音層
第一節關於低音層及其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低音層的層次性
第三節關於BASS的二重性
習題五
第六章關於編曲學中的和聲層
第一節和聲層及其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和聲層的多態一致性
第三節關於和聲層的對題性
第四節關於和聲層的音層涵量
習題六
第七章微觀編曲學
第一節微觀編曲學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與微觀編曲學有關的作品分析——以WilliamWu的《琴簫合奏曲》為例
第三節關於小型打擊樂器的隱伏節奏
習題七
第八章中觀編曲學
第一節中觀編曲學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關於中觀編曲學的鏇律層——以趙季平的《遠情》為例
第三節關於中觀編曲學的組織邏輯
習題八
第九章巨觀編曲學
第一節巨觀編曲學及有關問題的概述
第二節與巨觀編曲學有關的作品分析——以顧嘉輝的《上海灘》為例
第三節關於巨觀編曲學中的TLC原理
第四節關於音響的巨觀布局——以胡偉立的《雪千尋》為例
習題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