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圍繞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大局紮實推進中西部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

簡介

《教育部通報》第20期

詳情

一、充分認識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在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這次會議,是在去年雲南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次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會議。教育部專門就這一工作連續兩年召開現場會,充分表明了教育部黨組對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的高度重視,說明了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在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勤工儉學仍然是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而必須取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大力開展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解決農村貧困家庭學生生活困難問題,對促進“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也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在要求。
近幾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農村教育,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隨著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確立和鞏固,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兩免一補”等重大工程和政策的實施,一些長期困擾農村義務教育的突出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中央關於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決策已經顯現出顯著成效,為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差距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務院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把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明年這個政策要推廣到全國農村,兩年推行,三年鞏固。這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乃至整個農村的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新的形勢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迎來了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好時期。我們還要看到,儘管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突出問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但是由於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中西部邊遠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依然面臨著一些特殊的困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上學難的問題還遠未得到根本解決。從農村學校層面來看,廣大農村學生上學難,有兩個較為實際的困難:一是農村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很多農村孩子每天要步行十幾里路才能到校,特別是邊遠山區的孩子,上學路途更艱難;二是孩子在校期間面臨著很多生活困難,由於學校離家太遠,中午無法回家吃飯,不少孩子的午餐往往是冰冷的飯菜和難以下咽的乾糧,有的甚至就是一個土豆,一塊紅薯。路途遠、吃飯難,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完成學業的信心。近年來,國家實施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在中西部地區建設了一大批寄宿制學校,農村學生上學路遠的問題有望得到基本解決,孩子們不用再每天起早貪黑、翻山越嶺去上學。但孩子能否在進了學校之後得到基本的營養保證,能否健康成長,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建立,為解決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減輕農民教育負擔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但解決農村學生在校生活困難、保證農村學生健康成長的任務,在目前階段還必須依靠我們教育部門和學校更多地承擔起責任,在各級政府支持下,因地制宜地逐步加以解決。解決這個問題離不開中國國情,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大力開展因地制宜的勤工儉學,充分激發起農村學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辦好食堂、建好基地,為孩子們吃飯提供條件,切實降低他們在學校里的生活開支,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促進農村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是關係到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要帶著深厚的感情,扎紮實實地推進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
二、認真學習貴陽市開展“三小”工程的經驗
貴州省委、省政府對教育事業十分重視,下了很大決心加快推進“兩基”攻堅。貴陽市2000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兩基”達標,為解決好農村學生在校期間吃飯、喝水等生活困難,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下,從2004年開始,貴陽市廣大農村學校因陋就簡、不等不靠、白手起家,實施了小伙房建設、小基地創業、小廁所改造的“三小”工程,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建成了656個小伙房、677個小基地,664個衛生廁所。全市農村學校通過創辦小伙房,解決了離家較遠學生中午“無熱飯吃,無熱湯喝,無熱水飲”的困難,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小基地創收,補充了學校小伙房經費,減免了困難學生書雜費,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並使農村學校辦公條件和教師待遇有所改善;通過小廁所改造,培養了農村孩子文明、衛生、健康的良好生活習慣,推進了農村學校文明建設。“三小”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貴陽農村教育發展實際、有效解決農村學校和學生實際困難的新路子。貴陽市開展 “三小”工程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領導重視,真抓實幹。貴陽市委、市政府從解決“三農”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布局出發,把“三小”工程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將全面實施“三小”工程納入了市委、市政府為全市人民所辦的“十件實事”之一,並通過現場工作會的方式,對全市各區(市、縣)“三小”工程進行了全面部署,落實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抓“三小”工程,親歷親為,經常到農村中國小調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強化責任意識。如果沒有貴陽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三小”工程是難以保證順利開展並取得成效的。
二是在工作指導思想上注重“小、廣、實”。在“三小”工程實施之初,貴陽市委、市政府就明確提出了“先行試點、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全面實施”的工作策略,在工作指導思想上注重了“小、廣、實”。“小”就是結合農村學校基礎薄弱的實際,在小字上下工夫,不貪大求全;“廣”就是“三小”工程要遍及全市所有農村村級以上國小,做到一個不缺、一個不漏;“實”就是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把“三小工程”做實,做成讓農村孩子受益、農民民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三是組織有力,多方扶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支持“三小”工程成為貴陽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識,形成了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實事求是地說,這件事情僅僅靠教育部門一家是做不好的,必須有黨委、政府的協調支持和其他部門的聯手協作。貴陽市農村學校的“三小”工程,離不開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農業和水利部門積極幫助學校建設沼氣池、小水窖,幫助培訓管理人員;其他技術服務部門主動為學校開展“三小”工程提供信息資料,加強衛生防疫管理,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市、縣、鄉(鎮)在工程建設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到2005年全市共投入資金900多萬元,有效保證了“三小”工程的推開和運轉。今年,市級財政還將安排200萬元,各區(縣、市)配套安排20―4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於鞏固和完善“三小”工程成果。
四是有一批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學校帶頭人。搞好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有一個能幹肯乾的校長是關鍵。學校辦得好不好,學生生活問題解決得好不好,校長起決定作用。從雲南和貴州的經驗來看,那些勤工儉學開展得紅紅火火的農村學校,都有一位政治素質高、管理能力強、對農村教育事業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的校長起著關鍵作用。只有學校領導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不等不靠,帶領廣大師生養雞養豬、種菜種樹,辦好食堂,改善辦學條件,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才能使勤工儉學保持永久活力。
貴陽市“三小”工程給予我們的啟迪有這樣幾點:
一是從細微之處抓落實,精心實施。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就是要狠抓落實。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遠程教育、規範辦學行為等,都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所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我們就是要把這些重大決策落到實處,不貪大,不求全,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實,讓老百姓滿意。基礎教育是大事,但基礎教育工作卻是由每一件小事組成的。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實,並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就是大事。貴陽市“三小”工程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三小”工程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具體,就是解決學生無熱飯吃、無熱湯喝、無熱水飲,然後是文明衛生。這些事情都不大,都非常具體,但我覺得這些事情對於農村義務教育來說,就是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就是在貫徹教育方針。幾年的功夫,600多個小伙房、600多個小基地、600多個衛生廁所,都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一個區一個鄉抓起來的,最後解決了大問題。如果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後,全國各地都能像貴陽這樣開展“三小”工程或其他形式的勤工儉學,真抓實幹,解決學生的熱飯、吃菜等生活問題,那么在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時,才真正做到了從細微之處抓落實。當前,國家的政策、資金都給了,各地就是要抓貫徹、抓落實,必須保證政府行為到位。不要再講困難了,一定要想方設法解決落實到位問題。
二是精打細算,精心管理。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為完成西部地區“兩基”攻堅任務,國家給了很多錢,但如何用好?貴陽的經驗,就是精打細算、精細管理。貴陽市“三小”工程啟動時,市政府補貼每個學校5000元,其中3000元建小伙房,1000元建小基地,1000元修小廁所。5000元夠不夠?肯定缺一些,但是他們精打細算、艱苦創業,僅用兩年時間,就在全市農村中國小把這件事情做成了。此外,白雲區為解決學生中午喝上熱湯,吃上熱飯問題,學校請的都是臨時工(經過嚴格挑選)。請一位臨時工區政府補貼200元,不足部分小基地再補一點,大概每月300元,而且工勤人員還要幫助做一些小基地的工作。如果一遇困難和問題,就伸手要編制、要經費,我們教育部門能解決嗎?貴陽市精打細算、精細管理的做法,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
三是因地制宜,精心打造。貴州是一個不很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山多耕地稀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就是在這樣的困難條件下,貴陽市農村中國小卻充分利用學校的邊邊角角、溝溝坎坎,能種蔥就種蔥,能種菜就種菜,既解決了學生用菜,又美化了校園。他們還採取多種形式租借農民土地(由鄉政府出面),並委託農民進行種植、養殖,收益由農民和學校分成。這些形式都非常好,這就是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此外,貴陽市對全市農村中國小廁所的精心改造,不僅傳播了精神文明,而且培養了孩子們文明、衛生、健康的良好生活習慣。據了解,有些地方學校的廁所,還談不上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就連坑位都不夠。一所學校教室不夠,學生上下課可以錯開,而孩子課間上廁所卻是錯不開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教育部門多年想解決沒能解決的問題,而貴陽市解決了。貴陽市這種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的做法又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迪。
貴陽市的實踐充分說明,“三小”工程不是什麼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它給農村孩子帶來了溫暖和快樂,給農村家庭帶去了滿意和放心,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國家級工程項目比起來,“三小”工程確實很不起眼,但卻是當前農村學校辦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的確確是“小工程、大事業”,而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解決不了什麼大問題的小事。只有帶著對農村孩子的深厚感情,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實實在在地為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真正讓學生受益,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實做好。
三、大力推進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健康發展
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面臨著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任務也十分繁重。作為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任重而道遠,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持之以恆地抓下去。
一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近年來,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校長對勤工儉學工作重視不夠,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忽視勤工儉學的傾向,開展勤工儉學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統一思想, “統一”什麼?在新時期,尤其是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勤工儉學到底應該做什麼?我們為什麼連續地召開勤工儉學現場會?就是為了幫助農村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困難問題,從這個方面入手,更好地貫徹教育方針,更好地推進教育發展。加強領導,“加強”什麼?我認為不是簡單的機構、編制、地位、經費等問題,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加強領導,就要像貴陽一樣,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要重視起來,親自抓,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加強對學校勤工儉學工作的指導。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說到底,就是要做實事,就是要把這些實事往前推一步。
二是一定要堅持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服務的方向。農村中國小開展勤工儉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服務,為“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服務。如果勤工儉學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不是服務教育、服務困難學生,不是和政府一起解決困難學生上學問題,而是變成創收行為,並把它做強、做大,做成企業,這就失去了公益性。有些地區服務意識不強,商業意識卻很強,一要做事立馬就要配齊一套東西,讓學生交費,這就叫“吃”教育,有些時候不是別人“吃”教育,而是教育自己“吃”自己。失去了公益性,民眾就不會領情,更不會滿意,領導就不會關心和重視,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就不會幫助和支持。因此,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教育部門抓勤工儉學,一定要把重點放到那些更加困難的農村地區和學校,在工作的著眼點上更加突出幫助貧困家庭學生解決生活困難,實實在在地降低學生的就學成本,讓學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實實在在地保證學校運轉、改善辦學條件;實實在在地為農民民眾減負,帶來實惠。必須認識到,那種大規模辦產業的勤工儉學不是我們提倡的方向。各級勤工儉學管理機構不能對學校勤工儉學活動下指標,不能參與經濟活動、搞創收,更不能在勤工儉學過程中亂攤派、亂收費。
三是要切實加強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一定要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必須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確保全全。最近,陝西省發生了一起在勤工儉學活動中,因忽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致使131名小學生誤食蓖麻籽中毒事件。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高度重視,並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在組織學生開展此類活動中一定要嚴防發生類似事故。教育部對此極為重視,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勤工儉學和勞動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安全工作的通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通知》精神,嚴禁組織學生參加有毒、有害和危險的生產作業以及超過學生身體承受能力、有礙學生健康成長的勞動。還要切實做好學生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用餐衛生與安全。
四是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經濟條件千差萬別,開展勤工儉學不可能統一模式,必須堅持從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切忌搞“一刀切”,下達不切實際的經濟指標和進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當前,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要以發展多種形式的種植、養殖和農副業的校園和基地經濟為主,學校種什麼、養什麼、生產什麼,都要結合當地實際,先從小事、易事、局部做起,不因小而不為,不因困難而止步,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走符合當地特點的發展之路,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才能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五是積極有為,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農村學校勤工儉學工作是一個大事業,要做好這個事業,不能走老路子,不能靠推銷商品、教具、飲用水、校服等方式提成創收,這是沒有生命力的,政府也不會支持。做好勤工儉學事業,光靠我們自己是不行的,必須依靠黨委、政府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門要做什麼?要出好主意,找準位置,抓好實施。有為才能有位,只有積極主動做好工作,把位置擺正,把工作著眼點擺正,我們的地位才有可能不斷提高,否則勤工儉學工作就會非常困難。這件事情不是靠簡單的明確體制、增加機構、提高級別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好的前景,廣闊的空間,是需要通過主動工作做出成績創造的。
同志們,勤工儉學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和特色之一,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必須長期堅持。面對新形勢,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中國小勤工儉學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做好工作,為中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和“普九”鞏固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