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綿陽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成立於 1978年,是綿陽師範學院首先建立的五個院系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發展為設有化學(師範)和套用化學兩個本科專業的教學系。我院現有基礎實驗室10個,實驗用房2400平方米,常規實驗儀器1360餘台件,擁有毛細管電泳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螢光光譜儀、高速逆流色譜儀、熱分析儀等現代大型儀器設備,總值520餘萬元。全院共有專任教師48人,副高以上職稱22人(教授5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28人(博士學位8人),占專任教師的58.3%。

學院簡介

綿陽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綿陽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綿陽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是我校師資力量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院系之一。

辦學特色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們初步形成了“以研促教,強化實踐,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已為國家培養 從事化學教學與研究、環境監測與治理的本、專科合格人才3000餘人。現已形成了以化學師範本科教育為中心,開設化學、套用化學兩個本科專業。通過培養和引進逐步使師資隊伍結構趨於合理,形成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幹隊伍。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促進教學質量,逐步建成一個規模較大、水平較高、本科教育為主,以培養有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並具有化學化工領域內專門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的套用型人才基地。

科研課題

我院教師在承擔我院本、專科學生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同時,還承擔了大量省、市級的科研任務。三年來我院共承擔省級科研課題10項,市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7項;省級教改課題1項,校級教改項目4項;榮獲綿陽市科技進步獎1項;在國際國內雜誌上發表論文總計80餘篇(SCI、EI收錄20餘篇,核心期刊40餘篇)。2006年成立天然產物研究所,現正籌建套用技術研究所。通過把科研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科研促進教學,使教學和科研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我院的本科教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09年2月,全院共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18人,在讀碩士2人,同時還從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聘請了兼職教師 6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2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授 魏成富、王海濱、邊清泉、王洪福

副教授 陳英、崔書亞(博士)、顧聲音、何志堅、劉曉燕、羅婭君(博士)、李松(在讀博士)、李娟、李長智、唐天君(博士)、 王洪(博士)、楊葵華、楊珂、楊馳、劉思曼、向述卓、王志國

講 師 陳朝平(碩士)、曹怡(碩士)、旦輝(碩士)、古靜燕(碩士)、何登良(碩士)、賈芳(碩士)、何黎明(博士)、 何翼川、何美昌、黃寶美(碩士)、黃海霞(碩士)、黃梅(在讀博士)、黎國蘭(在讀碩士)、 李輝容(碩士)、李華蘭(碩士)、劉樹信(碩士)、劉曉東(碩士)、尚靜(碩士)、 唐傑(碩士) 、王秀峰、王志國(博士)、張翼、王曉軍(碩士)、王群(碩士)、周艷(在讀碩士)、周乃武(碩士)

領導班子

黨總支書記邊清泉

男,漢族,大學畢業,教授,中共黨員,現任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自1981年工作以來,長期從事教學、管理和科研工作,先後擔任無機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教學工作,主講的本科基礎課《無機化學》課程先後立項為校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完成綿陽市級科技成果鑑定一項,獲2005年綿陽市科技進步獎一項,發表《Binding of genistein to human serum albumin dermonstrated using tryptophan fluorescence quenching》、《紅車軸草提取物中異黃酮定量方法的研究》等論文50餘篇,核心期刊30餘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篇。主持四川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科研項目(重點)3項、綿陽市科學技術局科研項目(重點)4項,參研多項。目前主要從事天然產物分離提取及定量方法的建立等研究工作。

分管工作:黨務,成教,工會,綜合治理,校友聯誼,統戰工作,宣傳工作

副院長羅婭君

女,漢族,博士,副研究員,中共黨員,現任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目前主要從事環境科學、高速逆流色譜理論及套用、現代分離分析方法與理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曾榮獲學校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二等獎、多媒體課件製作二等獎、優秀共產黨員等獎項。在《American Laboratory》、《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等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已主持和參研各類課題10項。

分管工作:行政,辦公室,人事,財務,師資(引進,培訓),學科專業建設,實驗室管理與建設

黨總支副書記楊馳

女,漢族,教育管理副研究員,中共黨員,現任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83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已出版著作三部(《教師培訓的實踐與研究》,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學習方法指導與能力培養》,華廈出版社;《學習方法講座》,四川教育出版社)以及發表論文多篇並獲獎。

分管工作:學辦,學生工作

專業設定化學 (師範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套用型人才。要求學生了解化學某些領域的學科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選擇與最佳化、實驗的實施與分析、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就業方向: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管理等工作。

套用化學 (材料化學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物理、化學、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套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材料製備(合成)、材料結構與性能測試等方面的實驗技能,具有新材料開發、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業方向:從事材料的製備、性能測試、新材料開發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技術及管理工作。

套用化學 (化工分析與檢測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嫻熟地掌握實驗操作技術,獨立操作能力強的套用技術型人才。

就業方向:在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學化工領域分析與檢測工作。

套用化學 (精細化工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較系統地掌握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能在企業、科研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精細化工領域生產、產品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及各行業需求的精細化工產品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在企業、科研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精細化工領域生產、產品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及各行業需求的精細化工產品等方面工作。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專門知識,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等實際工作能力;具有應環境保護領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教育、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能在環保企業、科研機構從事基本環境檢測、生產技術管理、環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化學實驗大賽

綿陽師範學院化學實驗大賽,於2009年3月31日拉開帷幕,共有來自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城鄉建設與規劃學院、資源環境工程學院的819名學生報名參加選拔賽,參賽同學於2009年4月10日進行了第一階段筆試, 4月12日,經過10位評審老師緊張而嚴格的評閱,目前選拔賽工作已圓滿結束。本次選拔賽將從各學院中選拔約120優秀學生代表進入下一輪的基礎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和綜合創新設計性實驗大賽。屆時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將指派教師對決賽的學生進行相關指導和培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