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2.0

Web2.0 Web2.0 Web2.0

網際網路2.0(web2.0)是網際網路的一次理念和思想體系的升級換代,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數資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導的網際網路體系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網際網路體系。網際網路2.0 內在的動力來源是將網際網路的主導權交還個人從而充分發掘了個人的積極性參與到體系中來,廣大個人所貢獻的影響和智慧和個人聯繫形成的社群的影響就替代了原來少數人所控制和製造的影響,從而極大解放了個人的創作和貢獻的潛能,使得網際網路的創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級。

其重要特徵如下:

網際網路成為平台(參與體系)而不是利用網際網路來統治和控制;
充分重視並利用集體力量和智慧;
將數據變成“Intel Inside”;
分享和參與的架構驅動的網路效應;
通過帶動分散的、獨立的開發者把各個系統和網站組合形成大匯集的改革;
通過內容和服務的聯合使輕量的業務模型可行,分享經濟的模式;
注重用戶體驗的持續的服務(“永久的Beta 版”);
服務和套用無處不在(非單機版和單一平台版本);
不僅僅是少數重要用戶,而是滲透到全體用戶,包括大量的普通用戶,要有拉動長尾的能力;

國外觀點

Tim O’Reilly(web2.0 概念的提出者)主要觀點:
Web 2.0 的經驗是: 有效利用消費者的自助服務和算法上的數據管理,以便能夠將觸角延伸至整個網際網路,延伸至各個邊緣而不僅僅是中心,延伸至長尾而不僅僅是頭部。
Overture 和Google 的成功源自於對“長尾”的領悟,即眾多小網站的集體力量提供了網際網路的大多數內容。itTorrent 採用了一種激進的方式來達到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目的,由此顯示出Web 2.0 的一個關鍵原則: 用戶越多,服務越好。可以說,有一種隱性的“參與體系”內置在合作準則中。在這種參與體系中,服務主要扮演著一個智慧型代理的作用,將網路上的各個邊緣連線起來,同時充分利用了用戶自身的力量。
源於用戶貢獻的網路效應,是在Web 2.0 時代中統治市場的關鍵。
Web 2.0 的七大特性包括:Web 作為平台、借力集體智慧、數據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軟體發行周期的終結、輕量級編程模式、超越單一設備層次的軟體、富用戶體驗。
Web 2.0 八項設計範式: 長尾、數據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用戶增添價值、網路作用作為默認值、保留部分權利、永遠的beta、合作而不是控制、軟體超越單一設備層次。
楊致遠(Jerry Yang)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觀點:
整個網際網路未來的創新將轉向個人市場。
雖然這些套用在商業模式上還不成熟,技術上也有待完善,但是他們相對門戶、email等早期網際網路技術而言,在“個性”(原創能力、定製能力)和共性“聚合能力,共享能力”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這反映了人類社會對網際網路套用認識的加深。

國內觀點

研究機構觀點
web2.0 不單純是技術或者解決方案,web2.0 是一套可執行的理念體系,實踐著網路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理想,使個人成為真正意義的主體,實現網際網路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解放生產力,這個理念體系在不斷發展完善中,並且會越來越清晰。實踐web2.0 的成型的套用元素包括:部落格(blog,包含文字、聲音、圖像、視頻,讓個人成為主體)以及Rss(簡易聚合)、Web service(Web 服務)、開放式API’s(開放式應用程式接口)、wiki(維客)、tags(分類分眾標籤)、bookmark(社會性書籤)、SN(社會網路)、Ajax(異步傳輸)等等,底層是XML 和接口協定,而這些套用又都是在一些web2.0 體系下的理論和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包括:六度空間理論、長尾巴理論、社會資本、去中心化等等。—網際網路實驗室

部分獨立思想者的觀點

web1.0 是由上至下的,web2.0 是由下至上的。—胡延平
從Web 套用的產品/服務生產者角度來說,該如何創建Web2.0 的產品呢?重要的是要抓住這么幾點,一個是微內容(注: 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戶所生產的任何數據都算是微內容,比如一則部落格日記,評論,圖片,收藏的書籤,喜好的音樂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一個是用戶個體。除了這兩個最基本的之外,還可以考慮社群內的分享以及提供API。一類可以被稱作Web2.0 的產品/服務將是這樣: 服務於用戶個體的微內容的收集、創建、發布、管理、分享、合作、維護等的平台。其他的呢?恐怕就設計到好些人提到的,微內容的XML 表現;微內容的聚合;微內容的遷移;社會性關係的維護;界面的易用性等等。—zheng
Web2.0 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可讀寫的網路,這種可讀寫的網路表現於用戶是一種雙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說網頁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關係由傳統的“Push”模式演變成雙向交流的“Two-Way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對於Web 服務的開發者來說,Web2.0 帶來的理念是服務的親和力,可操作性,用戶體驗以及可用性。—文心
Web2.0 有下面幾個方面的特性: 個性化的傳播方式,讀與寫並存的表達方式,社會化的聯合方式,標準化的創作方式,便捷化的體驗方式,高密度的媒體方式。—飛戈
Web 2.0 是以個人為基礎,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為手段,通過鼓勵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形成社區化的生活方式的平台。—謝文
網際網路2.0 有兩個特性: a.以個人為中心。關鍵字: 主動。“網際網路 2.0 ” 發揮的是個人的力量。“網際網路 2.0 ” 就是個性化最大張揚的個人時代。個人深度參與到網際網路中,而不是作為被動的客體,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當然,這個個人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彼此相連。這就引發第二個特徵。b.以自組織為中心。關鍵字:互動。“網際網路 2.0 ” 發揮的是自組織的力量。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創造的內容與內容之間,以及個人匯聚的群體與群體之間,都是以不同的自組織方式,架構起來。以自組織的方式讓人、內容和套用等充分“活動”起來,力量才能最大程度爆發。通過這兩大核心特點,網際網路可以最大程度發揮“人民民眾”的創造力。—方興東
創新性、用戶的參與性、注重用戶體驗、開放平台、SNS Feature,我所欣賞的web2.0 理念是:不斷創新,注重用戶體驗,開放平台和鼓勵用戶的參與創造。—igooi
Web2.0 最大的特點是,每一個用戶身上都會帶有許多的標籤,以前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一個帖子,一條一條的信息,以後我們可能更多要面對和服務的是這些帶有標籤的ID,針對帶有標籤的ID 提供個性服務。—雄傑
Web2.0 天生具備病毒性傳播的特徵,而且是藉助用戶產生的內容而自我發展。—David Cowan
web2.0 的網站特點: 分散化,小型站點的發展;用戶主導、用戶參與、用戶建設;輸入輸出與cms 的組織方式,可讀寫;用戶忠誠與用戶(社區)文化;服務型。—詹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