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總統

網際網路總統

網際網路總統是指美國總統歐巴馬,他的成就也代表了廣告,行銷,公關手段的進化和發展,伴隨著新媒體和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競選也以更深入和互動的方式建立起與選民之間的關係,獲得選民的忠誠度和信任度。因為他的競選極大地利用了網際網路Web2.0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長尾”和草根力量,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null網際網路總統
歐巴馬獲選總統,成就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的美國夢,他的成就也代表了廣告,行銷,公關手段的進化和發展,伴隨著新媒體和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競選也以更深入和互動的方式建立起與選民之間的關係,獲得選民的忠誠度和信任度。

歐巴馬的勝利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第一個拒絕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競選資金(8400萬美元)的總統,甚至歐巴馬還成為了美國第一個“網際網路總統”——因為他的競選極大地利用了網際網路Web2.0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長尾”和草根力量,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網際網路總統”歐巴馬

null《Second Life》中的歐巴馬競選專區
47歲、黑人後裔、毫無從政經驗……如果不是大選結果已產生,麥凱恩怎么也不會想到打敗他的竟是這樣一個充滿“弱點”的對手。美國大選歷來都是全球最激動人心的行銷活動,而對網際網路和搜尋引擎的套用是歐巴馬連續淘汰希拉蕊、麥凱恩等強有力競爭對手的法寶之一。

早在2005年小布希就曾表示,自己不傳送電子郵件,甚至不給自己的雙胞胎女兒發,因為他擔心這會公開“我的個人隱私”。與之不同,歐巴馬競選陣營則第一時間向美國數以百萬計的支持者發出一封簡訊和電子郵件,宣布歐巴馬已經挑選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拜登作為自己的競選搭檔,也就是副總統候選人。並公開表示將選舉美國首席技術官鮑爾默貝佐斯為候選。

null網際網路總統

競選期間歐巴馬陣營開發了名為“歐巴馬08”的iPhone軟體,此舉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拉攏年輕人選票的手段之一。工作人員還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網站上,替他與支持者保持溝通,廣泛套用了很多高新科技。

事實證明,47歲的歐巴馬的確比72歲的麥凱恩更能接受新事物。當麥凱恩輾轉在各個演講台、主持脫口秀的時候,歐巴馬和他的團隊卻在網際網路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在矽谷公司捐贈競選資金數這一項中,歐巴馬總共獲得1,434,719美元,而他的最大競爭對手麥凱恩只有267,041美元。在谷歌趨勢曲線中,歐巴馬的檢索量和新聞引用量均一路領先於麥凱恩,前者是後者的3倍。

歐巴馬尤其重視搜尋引擎、網路視頻部落格等新行銷工具的使用,歐巴馬的募款總計6.4億美元,其中87%通過網際網路募集得到,而且更是將82%的網路行銷費用投入搜尋中, 谷歌 CEO施密特和Facebook創始人克里斯·休斯也被“特聘”為其網路行銷顧問。

當2007年中期選舉臨近的時候,當時Facebook剛剛對政治人物開放“冬粉”功能,這比歌星和產品可以建立自己的“冬粉群”還要早,當時歐巴馬就意識到網路群體的重要性,他請助手為他申請一個Facebook檔案,馬上就得到了,雖然當時他還不是一個中期選舉候選人,只是一個新議員。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和克里斯·休斯開始了接觸,後者很快就被他的信仰:真正變革的力量來自於人民。而吸引,放棄了Facebook的工作加入歐巴馬的總統競選團隊,並為歐巴馬的網路支持者團體的自組織貢獻了力量。

今天,如何向普通網民介紹歐巴馬,並讓他們產生支持的熱情?

對於還不了解歐巴馬的選民來說,你的第一反應最可能是,歐巴馬是誰?有何政見?現在要使這兩個問題得出結論,還有多少人會選擇守在收音機前不停地調頻,或者等待在電視前留意節目預報?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到兩位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甘迺迪。弗蘭克林·D·羅斯福是第一位掌握電台技術和人們聽廣播的氛圍的總統。他的演講過程日後被人們稱之為“壁爐聊天”的廣播方式,他用對話的音調對美國人講話,就像他突然造訪,告訴他們華盛頓發生的事情。

另一位甘迺迪則是駕御電視的大師。他是第一位允許電視台直播他的新聞發布會的總統。在當時,這被認為是極其自信和有勇氣的舉動。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總統獨自一人,像角鬥士一樣,將記者們如利劍般的難題優雅熟練地抵擋掉。

而如今的歐巴馬可以說是第一位真正藉助新興媒體成功選舉的美國總統。“我命令你們,4個月時間,花掉這300萬美金,全部用到搜尋引擎上。‘全部’的意思就是一分不剩!” 在過去的兩年中,谷歌、雅虎比任何一個代言人都不厭其煩地將這些信息傳遞給選民。通過搜尋引擎,人們逐漸認識了這個出生在夏威夷的黑人小伙。歐巴馬十分懂得一個道理:搜尋引擎決定你是誰,而“你是誰”很大程度決定了未來的美國總統是誰。

感受歐巴馬的“網路行銷”

null歐巴馬YouTube競選專區
視頻網站傳播——新媒體力量的生動化運用

歐巴馬曾經是一個社區創建者,深知網路力量的他在本次競選中也操起了老本行,他的競選團隊創建了一個社交網路來增進歐巴馬在網路的影響力。歐巴馬在Facebook擁有一個包含230萬擁護者的群組,而在最流行的視頻類網站YouTube上,僅僅在一星期,其競選團隊就上傳了70個歐巴馬的相關視頻。

這些在網路上的競選視頻,開拓了除電視媒體外更廣闊的廣告平台,這些看起來非常草根的網路節目,實際上是由專業的歐巴馬競選團隊量身定做的。但它們看起來更平實而更叫人容易接近,所以實際上這些視頻所獲取的關注不比那些製作精煉的電視廣告差。其中歐巴馬關於種族問題的37分鐘演講,自從3月上傳至網路以來查看率已經超過500萬次,使他成為網路“紅人”中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null歐巴馬Facebook個人主頁
關鍵字購買——搜尋引擎廣告的精準狙擊

大家廣為熟悉的搜尋引擎廣告也沒有被歐巴馬忽視。歐巴馬購買了Google的“關鍵字廣告”。如果一個美國選民在Google中輸入歐巴馬的英文名字BarackObama,搜尋結果頁面的右側就會出現歐巴馬的視頻宣傳廣告以及對競爭對手麥凱恩政策立場的批評等。

歐巴馬購買的關鍵字還包括熱點話題,如“油價”、“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一搜,即知道歐巴馬對這些敏感問題的觀點評論,有助於人們更好的了解這位競選人

可以想像,美國人日常搜尋的關鍵字都打上了歐巴馬的烙印,想不關注歐巴馬都難。這可難為了同台競爭的麥凱恩,麥凱恩在網際網路的信息,就這樣輕鬆的被狙擊了。

網路口碑行銷的最高境界——激發病毒行銷的傳染力

歐巴馬的競選團隊甚至發動了病毒行銷這種形式。一封名為《我們為什麼支持歐巴馬參議員——寫給華人朋友的一封信》的郵件到處傳播。郵件內容甚至非常有針對性的採用了中文,非常詳細的闡述了歐巴馬當選對美國當地華人選民的好處,最後他們說“請將這封信儘快轉送給您的親朋好友(http://tea4soul.org/supportobama/index.html),並煩請他們也能將這封信傳下去。這是您在最後幾天裡所能幫助歐巴馬參議員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null歐巴馬競選官方部落格
部落格戰爭——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媒體

部落格一開始是網民共享個人思想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部落格已經成為一種高級媒體,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甚至正式裁定政治部落格屬於媒體,按照這一裁定,部落格已經被列入媒體的範疇。並將擁有媒體活動豁免權,不受到競選募款法案的限制。

而本次的總統選舉則給我們上了生動的“關於部落格的媒體作用”的一課。

歐巴馬的競爭者之一希拉蕊通過自己的部落格發布了自己的競選宣言,並且不斷通過部落格這一視窗展示著自己的政見和觀點。選民可以在她的部落格發表對她的看法,希拉蕊的團隊則會選擇好的部落格放在首頁進行推廣。

而善於學習的歐巴馬則通過自己在網路的部落格為自己鮮明地樹立起清新、年輕、銳意進取的候選人形象。拉近了選民與自己的距離,更具親和力更有競爭力。

無論是希拉蕊還是歐巴馬,都生動演繹了部落格在總統競選廣告戰中的重要性。

總統大選已然結束,歐巴馬的勝利代表著太多太多的革新了,尤其是網路互動的套用。歐巴馬籌集的超過5.2億美元的競選經費,據估計超過85%來自網際網路,其中絕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額捐款。憑藉著網路的力量,歐巴馬互動的手法贏得的不僅僅是捐款,更是一張張珍貴的選票,以及偉大的美國夢的傳奇。

歐巴馬的多重勝利,代表了這個時代最“生鮮”最互動最民主的一面,否則NIKE也不會選擇他的頭像作為新款鞋的圖紋。

從這個意義上說,歐巴馬不單單是一個成功的總統,更是美國最出色的廣告人!

Web2_0的勝利:“網際網路總統”歐巴馬

null歐巴馬競選官方網站
CHANGE——歐巴馬一直宣傳的理念,他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最突出的,就是改變了傳統的競選推廣方式。如果說羅斯福是第一個廣播電台總統,甘迺迪是第一個電視總統的話,歐巴馬則成為了第一個網際網路總統。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10月31日公布的調查顯示,10月份以網路為首要渠道獲取選情信息的美國民眾占33%,是2004年同期的3倍。網路已經成為美國民眾獲取選情信息、參政議政的另一個舞台。皮尤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一份調查顯示,11%受訪的美國人曾在網上轉發過關於選情的訊息,5%曾在網上發貼評論大選,6%曾通過網際網路向競選陣營或候選人捐款。

歐巴馬顯然比至今不知道如何上網的麥凱恩更懂得“網”絡民心。

2007年,facebook創始人之一chris hughes離開公司,加入歐巴馬競選團隊,並為其在facebook上建立了競選網站,吸引了100萬“冬粉”。而麥凱恩在facebook上只有不到20萬的支持者。
“我等不及2008年大選,寶貝,你是最好的候選人!你採取了邊境安全措施,打破你我之間的界限。全民醫療保險,嗯,這使我感到溫暖……”這是視頻網站Youtube上《歐巴馬令我神魂顛倒》的一段歌詞。在視頻中,身著比基尼的演唱者埃廷格搔首弄姿,在歐巴馬照片旁大擺性感熱辣造型,毫不掩飾地表達著自己對歐巴馬的傾慕之情。據統計,這段視頻在Youtube已被點擊超過900萬次,並且被無數的網站和傳統媒體轉載。

nullMySpace中的歐巴馬競選專欄
歐巴馬在Myspace空間上有41.5萬個朋友。在歐巴馬的競選網站上,網民註冊後立即就會收到歐巴馬團隊熱情洋溢的電子郵件。網民不但可以加入社群,還可以線上購買歐巴馬標記的產品,甚至下載歐巴馬的演講作為手機鈴聲。
歐巴馬總共籌集競選資金6.415億美元,花費5.64億美元;而麥凱恩加上公共競選資金才籌到3.58億美元,花費2.62億美元。歐巴馬所募集的大量款額,高達87%是通過網路募來的2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款。網民在歐巴馬的競選網站註冊後,就會收到郵件請求“在下周一前捐款15美元或更多”,因為“周一將看到我們的捐款總數,看我們能否與麥凱恩的競選活動相競爭”。捐款連結也附在郵件里,點擊即可進入。就算沒有大財團的支持,黑人歐巴馬一樣也能籌到競選需要的巨額資金。
歐巴馬陣營利用的新媒體平台包括在大網站投放廣告、在YouTube網站發布視頻、向支持者傳送手機簡訊等。這其中,YouTube在2004年選舉時根本還不存在;網上廣告和手機簡訊的投放頻率、使用力度也遠超以往。他還在更是在遊戲廣告方面大有動作,《第二人生》背景里就有他的廣告牌,甚至角色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他的陣營還將廣告投放到新的Xbox賽車遊戲Burnout Paradise上。
nullTwitter中的歐巴馬競選專欄
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1月至4月,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共支出了347萬美元的網際網路廣告費用。而Google獲得了其中的280萬美元,位居各網站第一。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檔案顯示,歐巴馬將82%的網際網路廣告支出投放在Google上。其1至4月的網際網路廣告支出總額分別為64萬、190萬、88.8萬和23.4萬美元。其中4月份的數據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與大部分商業廣告不同,歐巴馬競選團隊更注重廣告效果,並從其他網站購買了“以行動收費(cost-per-action)”廣告。這些包括雅虎搜尋廣告,以及來自SpecificMedia、Pulse360、DrivePM和Quigo等廣告網路的廣告。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對於生活在美國的人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對於網際網路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好訊息。
歐巴馬當選後,一句名言再次想起:“我有一個夢想!”歐巴馬的當選——登上美國最高權力寶座——將給網際網路帶來新的啟示和巨大的希望!

美國總統大選:網際網路影響下的深刻變革

null麥凱恩惡補網際網路入門傻瓜書
·美國總統大選:網際網路影響下的深刻變革
“我並不了十分解他,但6個月來,我每天都看到一則歐巴馬的網際網路廣告。”簡單的一句話就道出了奧巴馬大選取勝的關鍵:網際網路。

·歐巴馬的勝利得益於《長尾理論》
黑人、女性、網際網路、墨西哥裔、摩門教徒……這些都是這屆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字。這些關鍵字過去和“總統”這個名號似乎難以扯上關係,然而這一次卻都得到了粉墨登場的機會,第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然而,大浪淘沙,流光散盡,當總統大選最終塵埃落定時,最後只剩下了兩個關鍵字:黑人和網際網路。這兩個關鍵字都屬於同一個人,他就是歐巴馬。

·歐巴馬的當選是網際網路的勝利
歐巴馬非常聰明,他深知,打贏2008年的競選,網路的力量非借用不可,於是,很早他就延攬了一批網際網路行銷方面的專家,其中克里斯•休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SNS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有了這樣的一個強大的網路行銷幕僚團隊,歐巴馬的全部規劃僅僅圍繞網際網路展開,他是怎么

null歐巴馬總統競選廣告驚現網路遊戲
做的?

·競報:歐巴馬當選仰仗網際網路技術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而他贏得的這場選舉卻有些與眾不同。網際網路的異軍突起,徹底改變了大選的遊戲規則:如何遊說選民,如何募集資金,如何組織支持者,如何操縱媒體,如何跟蹤和製造公眾輿論等,這些都與網際網路的運用密切相關。而在四年前,民主黨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

·借用網路入住白宮 看歐巴馬如何玩行銷
在說歐巴馬之前,看看他們曾經說的話吧:
布希總統曾經發誓要戒掉電子郵件,因為他擔心信息泄露。
在2007年2月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比爾·蓋茨宣稱:網際網路5年內“顛覆”電視。言猶在耳,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網際網路的驚人力量已經顯現出來,正是依靠網際網路的力量,這位黑人走向了美國總統的寶座,突破了膚色和種族的偏見,跨越出了歷史的重要一步。
2006年,Google埃里克:網際網路將決定美國大選結果,如今的結果,已經再一次的印證了埃里克的話。

·李志起:解讀歐巴馬——美國歷史上第一屆“網路總統
歐巴馬的當選創造了一個從來沒有的歷史:在相當程度上,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靠“網路化生存”的總

null歐巴馬總統競選Banner廣告
統。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正是網際網路幫助歐巴馬籌集了巨額競選經費,讓他不僅打敗了財大氣粗的希拉蕊,也最終打敗了只能用公共財政經費競選的麥凱恩。截止10月15日,歐巴馬已成功募款6.4億美金,要知道,這其中的87%是通過網路募來的!

·歐巴馬贏了,中國網際網路輸了
一個專業的網路行銷團隊,裡面包括FACEBOOK的創始之一,通過網際網路,為歐巴馬贏得競選做了三件重要而十分有效的事情:募捐籌集資金,即時通報選情,打造歐巴馬的明星形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不但讓支持自己的人多了很多,而且讓原本並不想去參加投票的公民也去投票了,網路輕易地做到了傳統競選方式高成本才能做到的效果。從這個事情中,我們能看到了中國網際網路與世界網際網路的差距在哪裡?

·歐巴馬——利用網際網路工具成就美國黑人總統夢
今天當選美國總統的黑人歐巴馬是如何宣傳競選的呢?這離不開網路……
1、歐巴馬創辦自己的官方網站,整合網上宣傳工具,宣傳競選理念:Change We Need
2、在美國知名社交、視頻、圖片分享等web2.0網站上爭取支持者
3、利用iPhone免費軟體爭取人氣
4、歐巴馬在美國知名網站,甚至網路遊戲投放廣告

歐巴馬競選團隊1~3月份網際網路廣告投放分布

歐巴馬在此次總統大選中,採用了電子郵件廣告、Banner廣告、搜尋引擎廣告、網路遊戲內置廣告等形式。在2008年第一季度,歐巴馬競選團隊的網路行銷支出就高達347萬美元。截至10月15日,歐巴馬已經成功募款6.4億美元,其中87%是通過網路募來的。

null網際網路總統

網際網路公司 1月 2月 3月
Google 507,000美元 1,755,500美元 679,000美元
雅虎 77,000美元 173,000美元 100,500美元
Right Media 23,560美元 -- --
微軟 22,000美元 15,000美元 30,500美元
Pulse360 4,000美元 32,500美元 --
Quigo 2,500美元 22,500美元 --
FaceBook -- 9,000美元 17,000美元
Broandband -- -- 80,000美元

矽谷公司捐贈競選資金數目對比(部分)

null歐巴馬網際網路廣告一季度支出達347萬

公司名稱 歐巴馬 麥凱恩
安捷倫 14,300 4,940
AMD 5,900 6,100
蘋果 98,023 16,950
美國套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9,464 1626
卡爾派集團(Calpine) 10,700 2,300
思科 149,078 80,676
EBay 46,660 4,150
富蘭克林資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 12,210 4,700
吉利得公司(Gilead Science) 26,258 1,500
Google 485,961 20,600
惠普 148,057 15,750
Intel 84,710 29,663
甲骨文 134,421 36,586
Rpbert half 6,650 8,050
新美亞電子(Sanmina-SCI) 250 2,800
賽門鐵克 38,123 5,100
Sun 63,678 21,500
雅虎 100,276 4,050
總計(單位:美元) 1,434,719 267,041

透視歐巴馬當選背後:網路總統凸顯網際網路力量

null網際網路總統
 轟轟烈烈的美國總統大選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名字——貝拉克·歐巴馬。他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的多個第一: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第一位拒絕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競選資金的總統候選人,更成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網際網路總統”。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歐巴馬近乎完美地利用了網際網路的種種助推功能——為自己塑造了無比親民的網路形象,籌得了超乎想像的巨額資金,更有力地在網路平台上給了對手重重的打擊。不出各方的意料,這位網路高手凱鏇,同時也贏得了“網際網路總統”的稱號。而這也凸顯出在科技盛行的時代,網際網路正在傳統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形象之戰:“超級歐巴馬”打敗“滿臉皺紋的老頭子”

同時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相比,四十多歲的歐巴馬也許在使用網際網路方面並不是非常時尚,但是同年過古稀的麥凱恩比起來,歐巴馬則要在行得多。於是,人們通過網路看到了一個活力十足、異常親民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也憑藉這一成功的網路形象獲得了大量的擁躉。

null網際網路總統
在宣布競選之時,歐巴馬內容豐富的網站就已經上線了。他的網站設計大量利用了社交網路和互動元素,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開展討論組、自己舉辦籌款、觀看視頻等。在美國最大的兩個交友網站MySpace和Facebook上,歐巴馬就像普通人一樣不時記錄著自己的最新動態、心情,閒暇時候偶爾也會說說自己的星座。這樣的網民作風為歐巴馬贏得了不少的正面評價,他的MySpace也因此被數萬人列為好友。2007年底,最火爆的視頻網站YouTube公布了當年最熱門的視頻,一個名為“歐巴馬女孩”的視頻位列其中。該視頻描述的是一位年輕的美女歌手表達自己對歐巴馬的熱愛,點擊率迅速突破上千萬,網友回復達數萬條。

同歐巴馬相比,麥凱恩在網路形象構建方面則重重地摔了幾跤。看到歐巴馬對網路技術的套用如此得心應手,麥凱恩的團隊心急如焚,也想如法炮製。今年初,麥凱恩的一位經濟顧問在一次記者會上,拿著自己的黑莓手機宣稱“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黑莓奇蹟,是麥凱恩協助發明的”(黑莓實則是加拿大RIM公司的產品)。對於幾個月前才對網路有所了解,剛剛學會使用電子郵件的麥凱恩來說,這無疑成了一個笑話。在科技盛行的今天,類似的事件使得麥凱恩在選民中的形象大受影響,由於其傳統、老套的形象,有人甚至將麥凱恩叫做“滿臉皺紋的老頭子”。

即使在歐巴馬勝選後,他的網路支持度依然高漲。近日,美國一家企業以他為主角推出一款電腦網路遊戲,名為“超級歐巴馬”,基本沿襲了“超級瑪麗”的遊戲模式。據稱,這款新遊戲備受美國民眾的期待。8

null網際網路總統
資金之戰:85%競選資金來自網路

美國總統大選向來是資金交鋒的戰場。在這場選戰中,歐巴馬更是憑藉網際網路贏得了重要的籌碼。由於通過網路打造了頗為成功的形象,擁護者的捐款從網上不斷湧來。儘管捐款多是低於100美元的小額資助,但是由於支持者眾多,歐巴馬的網上募捐最終聚沙成塔,總額突破了5.2億美元,是歷史上籌集競選資金最多的總統的數倍之多。在美國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蹟。

歐巴馬是首位將募捐渠道轉至網際網路的總統候選人,同時也是首位成功利用網路募捐的候選人。自參選之初,歐巴馬在籌款集會上一般就不接受現金,選民只需留下E-mail地址,他每周都會給選民傳送有吸引力的競選內容。

美國聯邦選委會規定,在黨內初選期間,個人對於特定總統參選人的捐贈上限是2300美元。歐巴馬獲得的捐贈多半是小額捐贈。以今年1月份通過網路轉賬的捐贈為例,有40%是25美元以內的捐款。這些小額捐款人多半是自發性地上網轉賬,與在造勢大會上募款及舉行募款餐會的傳統模式大不相同。而當時同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希拉蕊的捐款來源則仍靠傳統募款模式。

根據選舉中心的數字,在上半年,歐巴馬通過網際網路賺了1.05億美元,而麥凱恩僅僅斬獲了7600萬美元。在歐巴馬勝選後,有媒體報導稱,歐巴馬所募集的資金中超過85%來自網際網路,其中絕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額捐款。而這些捐幾十美元的人和捐幾千美元的人的投票權是一樣的。

手段之戰:藉助網路發動草根力量

“沒有人知道網路視頻的影響有多大,但是它肯定已經改變了政治世界,案卷保管人和看門人的角色已經被轉移到訪問網際網路的每個人身上。”面對這場網路時代的選舉,維克森林大學的數字政治教授阿蘭作出了上述感嘆。的確,網路時代開啟了一個草根政治的時代,在這樣一個言論開放、觀點自由的時代,任何一個善用網路的人都可能成為影響選戰的重要人物。歐巴馬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最為成功地利用了這一點。

在黨內競爭階段,歐巴馬的一個平民支持者曾經製作了一段名為“不同的選舉”(Votediffer-ent)的視頻。該視頻用奧維爾小說《1984》為背景,暗喻希拉蕊上台將成為小說里獨裁的“老大哥”。自從去年3月上載以來,這段74秒的視頻,獲得了上千萬的點擊量。在談到它的影響時,《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豪爾德·庫爾特一針見血地說:“網路時代,一個稍懂技術的平民,就能讓政客學富五車的顧問自愧不如。”

正是認識到了草根力量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歐巴馬從始至終都將網路作為一個重要的戰場。歐巴馬認為寬頻是每個美國人都需要的服務,提倡不分窮人富人、不分城市鄉村地普及網路,甚至暗示可能將寬頻作為公共服務提供,因此深受網民愛戴。他在Google的一個廣告產品“關鍵字廣告”上投入了數百萬美元。如果一個美國選民在Google中輸入歐巴馬的英文名字,搜尋結果頁面的右側就會出現一個歐巴馬的視頻宣傳廣告。歐巴馬購買的關鍵字廣告不僅包括自己的姓名,還包括熱點話題,如“油價”、“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

在黨內競爭階段,美國多次的全國民調顯示,希拉蕊一度領先歐巴馬達兩位數之多。然而,希拉蕊最終卻沒能笑到最後。Google的政治廣告團隊負責人彼得·格林伯格認為,希拉蕊輸給歐巴馬和她不重視使用Google關鍵字廣告不無關係。

歐巴馬對網路手段的套用不僅體現在他積極發動廣大網民方面,同時,他也通過更多立場鮮明的表態贏得了科技行業的擁護。矽谷最具影響力的報紙《聖何塞水星報》與政治反應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披露,在這次競選中,矽谷營業收入排名前20位的科技公司共向歐巴馬捐贈143.4萬美元,麥凱恩則從中籌集到26.7萬美元,前者是後者的5倍多。在這20家公司中,支持歐巴馬和支持麥凱恩的企業數分別是17家和3家,局面非常懸殊。

網際網路參與總統選舉,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活力四射。回首美國曆次大選,一場科技的變革軌跡異常清晰:18世紀末,美國總統競選活動剛開始的時候,競選信息主要經由報紙、演講、集會等形式傳播;二戰前後,新的通信方式廣播問世,羅斯福抓住時機,通過“爐邊談話”深深地打動了美國選民;20世紀60年代,新興傳媒電視在美國日趨成熟,1960年,美國歷史上首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應運而生,成為一次劃時代的事件;上世紀90年代初,網際網路在美國總統大選中開始嶄露頭角;而在最新的這次選舉中,網際網路無疑已經成為美國總統大選舞台上事關成敗的因素。(郭慶婧)來源:人民郵電報

參考文獻

美國歷史上誕生首位網際網路總統-搜狐IT:http://it.sohu.com/s2008/obama
http://www.99114.com/Corp/News.aspx?id=540872
http://shangzhen626.blog.163.com/blog/static/18406336200810512550679/
http://news.hexun.com/2008-11-18/111332626.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n/it/hlwxw/news/2008/11-21/1458194.shtml

《克里斯·休斯:如何建立Facebook和幫助歐巴馬競選的?》(上)

《克里斯·休斯:如何建立Facebook和幫助歐巴馬競選的?》(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