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社會交往

網路與社會交往

童星等撰著的《網路與社會交往》(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從社會學和哲學的視角對網路社會作了論述。本書介紹了網路時代的社會交往,內容包括網路情感性交往、網路商務交往、網路公眾信息交往等。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網路的出現和發展對人類的日常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原有的社會結構、社會行動方式以及社會分層在網路的衝擊下都發生了變化。隨著網路的逐步推廣和普及,網路社會交往將呈現出向日常社會交往回歸的趨勢,逐步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不管網路生活有多么豐富多彩,也不論網民之間的交往信任程度有多么高,網路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同人類的日常生活之間的不可分割。由於網民同日常生活不可分離,網民的行動不可能一直脫離現實生活而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馳騁,其中的多數必將轉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來。

書摘

書摘

這種穩定的持續交往更接近於日常社會中的交往活動。儘管這些交往活動最早也是發端於聊天室或者BBS等網路空間,但由於交往各方有著比較多的共同點,使得交往活動的基礎更加堅實,交流更加頻繁,方式也更加多樣,除去在聊天室或者BBS中的活動之外,這些網民也會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交往。在長期交往的基礎上,一些網路行動者之間相互熟悉,並逐步產生信任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有一部分網路行動者還開始在日常社會中進行接觸,網路交往與13常交往並存互補。網路交往的發展趨勢

網路的出現和發展對人類的日常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原有的社會結構、社會行動方式以及社會分層在網路的衝擊下都發生了變化。隨著網路的逐步推廣和普及,網路社會交往將呈現出向日常社會交往回歸的趨勢,逐步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不管網路生活有多么豐富多彩,也不論網民之間的交往信任程度有多么高,網路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同人類的日常生活之間的不可分割。由於網民同日常生活不可分離,網民的行動不可能一直脫離現實生活而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馳騁,其中的多數必將轉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來。

台灣花旗信息知識管理中心知識分析師吳姝蓓通過對BBS中情感關係的組成與發展的研究發現,當BBS使用者和網路上的朋友聯繫一段時間,彼此留下好印象後,通常都會透露出一些

真實身份的線索給對方,甚至還會有其他媒介的交往,如打電話。此時,面對面互動的機會就會增大,光是靠網路、電話已不夠了。這意味著虛擬人際關係的傳播舞台將要轉移,原本在虛

擬世界中靠著想像的仿真互動方式也必須改變,所有被文字線索所隱藏的信息在真正見面之後,再也無法遁形。她在研究中還發現,受訪者大部分都有同“網友”見面的經驗,一旦見了面,先前的印象與感覺會有所改變,外表的美醜占了極重要的因素。如果在見了面之後還能維持互動,或者感覺與在網路世界裡面相去不遠,“線上朋友(onlinefriend)”就變成了“離線朋友(off—line-friend)”。①

儘管網路交往確實可以提高人們的交往效率,但它無論如何也無法取代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交往——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網路所傳遞的信息的種類和豐富程度還是十分有限的,直接交往過程中傳遞的非語言信息,如身體的接觸、體態的變化、豐富的表情等在網路交往中還難以實現。直接交往中伴隨交流活動而進行的其他活動,特別是眾人參與的集體活動如共進午

餐、郊遊等,也是交往的重要輔助方式,所有這些更是網路交往難以取代的。

第二章

網路情感性交往

網路情感交往的方式

就目前的狀況看,從大類上可以把網路交往分為情感性交往、商務性交往和公共信息交往三種。所謂網路情感性交往(簡稱網路情感交往)就是指這樣一種網上溝通:交往的動機是滿足

情感需要,交往的主體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自然人,互動信息的內容是表達情感、敞開心靈,支配交往過程的主要因素是情感和興趣。人們在網路世界裡交流情感、互通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電子公告牌、電子郵件和網上聊天,這三者的英文縮寫分別為:“BBS”、“E—mail”和“OICQ”。電子公告牌(BBS】的功能、現狀及其管理BBS為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建立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基礎上的公共論壇。BBS主要具有信件討論區、檔案交流區、信息布告區和多線交談等四個方面的功能。

一是信件討論區功能。包括各學術專題討論區、疑難問題解答區和閒聊區等等。在這些信區中,上站的用戶留下自己想要與別人進行討論的信件,相互之間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經驗。目前,比較有特色的信區包括軟硬體討論區、Intemet技術探討、音樂音響討論、電腦遊戲討論、球迷世界、軍事天地和笑話區,等等。

二是檔案交流區功能。一般的BBS站台中,大多沒有供交流用的檔案區,依照不同的主題分區存放為數不少的軟體,有的BBS站還設有CD—ROM光碟區,眾多的共享軟體和免費軟體都可以通過BBS獲取,這不僅使用戶得到合適的軟體,也使軟體開發者的心血由於公眾的使用而獲得肯定。

三是信息布告區功能。一些有心的站長會在自己的站台上擺出為數眾多的信息,如怎樣使用BBS、國內BBS站台介紹、某些熱門軟體的介紹、BBS用戶統計資料等;用戶在生日時甚至會

收到站長發來的熱情洋溢的“賀電”,感受到BBS大家庭的溫暖;BBS上還提供線上遊戲功能,用戶閒聊時也可以玩玩遊戲,放鬆放鬆。

四是多線交談的功能,用戶能夠與其他同時上站者做到即時的在線上交談。這種功能也有許多變化,如ICO、Chat、Netmeet-img等;有的只能進行文字交談,有的還可以直接進行聲音對話。

那么,BBS與人們常常說的“網路社區”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從共同點上說,BBS和網路社區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相似的概念,他們都是網民自己的“窩”。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BBS是一塊電子黑板,沒有特定的分區,或者只在版內分討論區,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而網路社區是被嚴格加以區分的,並且有自己的名稱,只有認同該社區文化,或者對此有興趣的網民才能進入。可以打一個比方,如果說BBS是一個超市、什麼都賣的話,那么網路社區就是專賣店,只賣一種或數種特定的貨物。此外,網路社區管理相對嚴格,社區中的網民成員相對穩定,成員之間彼此較為熟悉,忠誠度也比較高;而BBS中的成員有相。

……

後記

2001年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有幸爭取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主持“網路社會對交往行為的影響”的研究課題,探索網路社會崛起後人們社會交往的新變化和新發展。此後,我帶領我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碩土生)們投入了這一課題的研究。除了已公開發表一系列中期階段性成果以外,奉獻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本課題研究的結項成果。

該書的基本觀點和結構框架都是由我確定的,如有不妥(或今後發現甚至是完全錯誤)之處,概由本人負責。參與本書初稿寫作的有:魯興虎(第一、五、六章),曹俊(第二、三、四章),嚴新明(第八、九章),其餘各章的初稿均由我撰寫。最後的修改、統稿和定稿都由我完成。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日千里,網路社會交往的進展日新月異,本書的許多觀點和論述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現實的發展進程所突破和超越。對此,我們不僅不會感到沮喪,反而會興奮無比。

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參與網路社會交往!

童 星

2002年8月10日

作者編著的書

社會轉型與社會保障,童星,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978-7-5045-6607-2,D632.1

社會保障與管理,童星,南京大學出版社,7-305-03794-X,C913.7

社會管理學概論,童星,南京大學出版社,7-305-01081-2,C916

國情與省情,童星,南京大學出版社,7-305-03627-7,K925.3

開放大潮下的生活方式,童星,中國青年出版社,7-5006-1752-6,D669.3

教育科技與知識經濟,童星,南京出版社,7-80614-437-4,F062.3

中國現代化熱點審視,童星,南京出版社,7-80614-433-1,D61

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童星,南京大學出版社,7-305-04142-4,C91

交往、適應與融合,童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978-7-5097-1389-1,D422.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