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食品

網紅食品

網紅食品,指的是一些微商通過特殊行銷方式,將自製食品包裝成“網紅”,在微信朋友圈裡銷售。這些食品存在監管難度,並有較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基本信息

簡介

網紅食品網紅食品
作為一種“新食尚”,通過朋友圈微商選購美食很流行。從私房美味到家釀果酒,從早茶點心到夜宵小吃,從美容靚湯到食補偏方,“圈”里出售的食品無奇不有。一些賣家利用社交媒體特殊的宣傳、行銷方式,將自製食品打扮成“網紅”,在朋友圈裡賣得風生水起。

然而,這邊“吃貨”們正忙著下單,那邊“網紅食品”的狐狸尾巴卻被揪出:無證銷售、質量問題、逃避監管……微信用戶時不時打起冷戰:“圈”里選購的私房美食,還能不能放心地吃。

行銷方式

“圈”里的美食宣傳,往往真假莫辨。“分享美食就是分享美好”,這是微信朋友圈賣家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利用朋友圈熟人關係、口碑傳播的社交特性,一些網路私房美食經常發動眾多行銷公號為其背書,並用圖片、視頻等方式,給冬粉製造一種如臨其境的現場感,不僅讓食客胃口大開,價格也越炒越高。

比如,被杭州市查處的網紅曲奇,就曾將一款產品的價格最高炒到每盒300元,單日最高售賣量超過3000盒。即便如此,還經常斷貨,甚至要靠網路“黃牛”搶購。

且不說隔著手機螢幕很難驗證食品原料色、香、味的真偽,光是這種慣用的飢餓行銷手段,就讓人懷疑。另外,由於過度追捧“網紅”,一些消費者對朋友圈裡銷售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地址等信息不太關注,也給不法賣家帶來可乘之機。

“圈”里的美食行銷,往往“套路”很深。比如,一名微商代理有一段時間每天要發七八條某爆款蛋糕的信息,實際上,很多沒有實體店、從網上突然冒出來的“網紅食品”,走的就是這條推廣路徑:多層級的分銷體系、不同門檻的拿貨機制、設定底價的價格策略、一次性返利的獎勵制度,就其整個商業推廣套路而言,幾乎就是非法傳銷的翻版。

監管難度

網紅食品網紅食品
“圈”里的美食監管,往往存在執法難點。《食品安全法》明確將網路銷售食品納入監管範圍,但與淘寶網等電商平台相比,微信朋友圈的平台屬性界定模糊,對個人微信賬號能否從事商業經營性活動,還缺乏明確的法律規範。由於朋友圈的社交空間相對封閉,如何對其有效監管,還處在探索階段。以烘焙產品為例,朋友圈裡兜售過期麵包、劣質糕點的問題暴露,普遍以網友舉報為主,監管部門主動查處的情況並不多見。

查處措施

2017年2月,杭州市場監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微信朋友圈裡火了半年的某曲奇餅乾的一處生產作坊,屬“三無”代工廠,還冒用“QS”企業食品生產許可標誌。事後,該曲奇經營商表示,代工廠生產的餅乾,質量符合相關標準,且未流入市場,相關證件正在辦理中。但無論怎么說,這些食品無證生產的真相被坐實。

另一款名為“蜂窩煤”、同樣紅遍微信朋友圈的“網紅蛋糕”,其標榜的竹炭粉排毒養顏功效,也被專業機構證實為子虛烏有。

應對建議

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真正的網紅食品數量不少,但行銷套路滿滿、消費陷阱遍布的“網紅食品”也不少。在微信朋友圈選購美食,務必多幾分慎重。

相關部門也應創新監管方式,對不法商家侵入朋友圈的行銷行為,一查到底;同時要儘快完善法律制度,標本兼治。希望執法部門、企業與消費者們形成合力,讓玩貓膩的“網紅食品”無處遁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