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師

維京師

維京師成立於1940年12月,由從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來的外籍志願者組成,是一個狂熱和善戰的師團。

基本信息

維京師的建立

維京師師徽維京師師徽
維京師團由首任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於1940年12月,起先被稱為“日耳曼尼亞師”,但在1941年1月被改稱“維京師”。2月時,一個芬蘭志願者單位加入了師的編制。在Truppen-Ubungsplatz Heuberg進行的訓練持續到4月,這個師完成了出擊準備。

維京師的戰爭經歷

“維京師”第一次作戰是在1941年6月29日作為南方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在加里西亞(Galacia)附近向特洛普(Tarnopol)進攻。1941年8月,“維京師”在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為奪取橋頭堡而戰。很
維京師袖標維京師袖標
快,他們穿過了第聶伯羅夫斯克(Dnepropetrovsk),奔向羅斯托夫(Rostov)。1941年冬天,這個師撤至米烏斯河Mius River一線並在那裡渡過了冬天的幾個月。
當1942年春天和夏天德軍發起攻勢時,“維京師”推進至高加索地區,是到過德軍推進極限的部隊之一。他們在高加索一直戰鬥到1943年春天,由於史達林格勒的慘敗,不得不回撤。
“維京師”和其他師一樣,編成部隊經常發生變動。“諾德蘭”(Nordland)步兵團被撤編,以和其他一些包含有斯堪的那位亞(Scandinavian)人員的單位一起組成一個新的武裝黨衛隊師。同樣,“納瓦”(Narwa),一個愛沙尼亞(Estonian)單位,在1944年加入維京師,但又在同年撤編。
1943年10月,“維京師”的名稱變為第5武裝黨衛隊“維京”裝甲師,成為又一個武裝黨衛隊的裝甲師。在1943年夏秋期間,這個師在哈爾科夫(Kharkov)和第聶伯河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當蘇軍在1944年6月發起他們旨在沖向德國邊界、消滅中央集團軍群的大攻勢時,“維京師”是許多被包圍師團中的一個。他們被包圍在“切卡西口袋(Cherkassy Pockets)”,而且是包圍圈中唯一的裝甲部隊,擔當起了突圍時的“裝甲矛頭”。那時,另一個外籍部隊單位“沃倫涅”(Wallonien)(說法語的比利時人)也劃歸該師指揮。儘管整個部隊最後還是設法衝出了包
首任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首任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
圍圈,但損失了全部裝甲部隊和大量的人員和裝備。
殘存的人員和裝備被臨時編成一個戰鬥群,很快被送到波蘭以組建新的第5武裝黨衛隊“維京”裝甲師。在整編的同時,蘇軍已經推進到維斯瓦河畔(Vistula River)和波蘭的華沙地區。“維京師”和第3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以及陸軍第19裝甲師一起進行了阻止蘇軍前進的拚死努力,將蘇軍制止在華沙城下,使其回撤過維斯瓦河,並將戰線的僵持一直維持到了1945年1月。
“維京師”於1944年12月從華沙前線撤下,立刻被運去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為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維京師”向前推進了兩周,但由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隨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逐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直至1945年5月向蘇軍投降。

維京師外籍人員

“維京師”著名之處並不僅在於它是一個狂熱和善戰的師團,還在於它的很大一部分成員並非德國人,而是從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來的外籍志願者。以下列出了一些“維京師”中外籍人員的概要情況:
荷蘭: 631個荷蘭人在1941年6月加入了“西方(Westland)”步兵團。

外籍部隊士兵外籍部隊士兵

弗蘭芒人 (說服蘭芒語的比利時人): 人數不詳,主要在“西方”步兵團。
挪威: 1941年6月22日時共有294個挪威人在“北方Nordland”步兵團服役。一些訊息說挪威人還組成了一個獨立的武裝黨衛隊外籍裝甲擲彈兵營,但也有人說此營是“北方”步兵團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單位。
丹麥: 1941年6月時共有216個丹麥人在“北方(Nordland)”步兵團服役。有訊息說一個獨立的丹麥單位(名稱即為“丹麥”)成立過,但未得到證實。
瑞士: 同樣存在不同的說法,爭論在於瑞士人是以一個獨立單位作戰的還是僅僅為“維京師”貢獻了800人。
芬蘭: 1941年時師中共有421個芬蘭人,另一個芬蘭志援營在1942年加入。
瑞典: 人數不詳。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人組成了武裝黨衛隊“納瓦(Narwa)”裝甲擲彈兵營。
沃倫涅人(Wallonian): (說法語的比利時人)-服役於武裝黨衛隊“沃倫涅”突擊旅。
Volksdeutsche(很抱歉,我不知道這怎么翻譯): 在巴爾幹地區作戰時,一些該師的補充人員來自Volkdeutsche以及一些其他地方。

組織結構

師部

武裝黨衛隊第9“日耳曼尼亞”裝甲擲彈兵團

武裝黨衛隊第10“西方”裝甲擲彈兵團

武裝黨衛隊“北方”裝甲擲彈兵團(1943年撤編)

愛沙尼亞武裝黨衛隊外籍裝甲擲彈兵營“納瓦”(1944年撤編)

芬蘭武裝黨衛隊外籍裝甲擲彈兵營

武裝黨衛隊外籍“沃倫涅”突擊旅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團

武裝黨衛隊第5反坦克營

武裝黨衛隊第5坦克殲擊跑營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炮兵團

武裝黨衛隊第5高炮營

武裝黨衛隊第5火箭炮營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通信營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偵察營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工兵營

武裝黨衛隊第5師後勤部隊

武裝黨衛隊第5修理營

武裝黨衛隊第5後勤保障營

武裝黨衛隊第5醫務營

武裝黨衛隊第5戰地救護隊

武裝黨衛隊第5戰地記者排

武裝黨衛隊第5憲兵隊

武裝黨衛隊第炊事營

I./武裝黨衛隊第23“諾奇(Norge)”裝甲擲彈兵團(未肯定)

I./武裝黨衛隊第24“丹麥(Danmark)”裝甲擲彈兵團(未肯定)

歷任師長

武裝黨衛隊上將非列克斯·斯塔內爾(FelixSteiner),40年12月1日-43年5月1日

武裝黨衛隊上將赫爾貝特·吉列(HerbertGille),43年5月1日-44年8月6日

武裝黨衛隊上校埃德蒙得·德賽霍芬(EdmundDeisenhofer),44年8月6日-44年8月??日

武裝黨衛隊上校魯道夫·繆倫肯普(RudulfMühlenkamp),44年8月??日-44年10月9日

武裝黨衛隊上校卡爾·烏爾里希(KarlUllrich),44年10月9日-45年5月5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