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文化館

綦江區文化館

重慶市綦江區文化館 是綦江民眾文化的活動中心、創作中心、輔 導中心、培訓中心、研究中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著全區民眾文化工作和非遺工作的組織、策劃、創作、輔導、 實施等系列工作。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區文化館始建於1951年,新館於2004年由老城區移建到新 城區,2005年突出版畫發展,將原文化館美術門類版畫業務拓展成為綦江農民版畫院,單列為事業單位。新建文化館館舍大樓 位於商業繁華的文龍街道九龍大道中心地帶,面向營盤山公園,毗鄰渝黔高速路綦江出口和區公車站。大樓共七層,占地面 積507.21平方米,建築面積2793.62平方米,有藝術培訓中心、文化休閒茶樓、老年藝術大學、藝術幼稚園等功能區域,擁有 非遺展示廳、綜合排練廳、培訓教室、電子閱覽室等業務用房2032.73平方米。館設館長一名,副館長兩名,內設“兩部一室 (文藝輔導部、文化產業部和行政辦公室)”,下轄“兩會四團(綦江民眾文藝協會、綦江藝術攝影家學會、蒲公英少兒藝術 團、青春藝術團、永城吹打劉家班和綦江輕音樂團)”。2011年6月起免費面向民眾開放,開放內容包括排練廳、培訓教室等 13項內容1198平方米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空間設施,以及公共文化藝術基礎輔導培訓、南州百姓大講壇、公益性展覽等17項 免費開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活動介紹

文化館常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相繼舉辦或承 辦了九屆春節聯歡晚會、六屆畫鄉之夜、兩屆版畫藝術節、送文化下鄉等近千場大中小型的民眾文化活動。
文化館重視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傳承,成功申報了永城吹 打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石壕楊戲、橫山昆詞、農民版畫、三角吹打、東溪腐乳釀造技藝為市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與 區教委聯辦了綦江永城吹打學校,被市文化局命名為“非遺傳承教育基地”,讓永城吹打技藝得以有效傳承。
本館是原綦江縣十五期間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縣反腐倡廉 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是縣委、縣政府表彰的首屆農民版畫節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被國家文化部評估為“一級文化館”。

館園地址

重慶市綦江區文龍街道核桃灣社區九龍大道52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