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黃葛樹(原變種)

綠黃葛樹(原變種)

落葉或半落葉喬木,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時附生。葉薄革質或皮紙質,卵狀披針形 至橢圓狀卵形,長10-15厘米,寬4-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至淺心形, 全緣,乾後表面無光澤,基生葉脈短,側脈7-10對,背面突起,網脈稍明顯;葉柄長 2-5厘米;托葉披針狀卵形,先端急尖,長可達10厘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榕果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於 已落葉枝葉腋,球形,直徑7-12毫米,成熟時紫紅色,基生苞片3,細小;有總梗。雄 花、癭花、雌花生於同一榕果內;雄花,無柄,少數,生榕果內壁近口部,花被片4-5, 披針形,雄蕊1枚,花葯廣卵形,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片3-4,花柱側生,短於子 房;雌花與癭花相似,花柱長於子房。瘦果表面有皺紋。花期5-8月 。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300-1000 (-2100)米地區。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墨江、巍山、瑞麗、盈江、景東、西雙版納、石屏、河口至富寧)、廣東、 海南、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斯里蘭卡、印度(包括 安達曼群島)、不丹、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 內亞至索羅門群島和澳大利亞北部均有分布。

本種特別是下一變種,以前多誤定為Ficus lacor Buch. -Ham.,但該種小枝、托葉及. 榕果均被較厚的長柔毛或絨毛,榕果一般徑約10毫米,僅分布於印度南部、喜馬拉雅山 區諸國、緬甸、高棉及越南中部。

主要價值

常用作行道樹,為良好的蔭蔽樹種;木材紋理細緻,美觀,可供雕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