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緣海龜

綠海龜因其身上的脂肪為綠色而得名。它的身體龐大,外被扁圓形的甲殼,只有頭和四肢露在殼外,體長80—100厘米,體重70—120千克,最大的巨形綠海龜可達體長150厘米,體重250千克。

瀕危信息

綠緣海龜 綠緣海龜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瀕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EN A1bd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極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態特徵

頭略呈三角形,為暗褐色,兩頰黃色,頸部深灰色,吻尖,嘴黃白色,鼻孔在吻的上側,眼大,前額上有一對額鱗,上頜無鉤曲,上下頜唇均有細密的角質鋸齒,下頜唇齒較上頜長而突出,閉合時陷入上頜內緣齒溝,舌已退化。背腹扁平,腹甲黃色,背甲呈橢圓形,茶褐色或暗綠色,上有黃斑,盾片鑲嵌排列,具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的斑紋,色澤調和而美麗。中央有椎盾5枚,左右各有助盾4枚,周圍每側還有緣盾7枚。四肢特化成鰭狀的橈足,可以像船槳一樣在水中靈活地划水游泳。前肢淺褐色,邊緣黃白色,後肢比前肢顏色略深。內側指趾各有一爪,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鉤狀。雄性尾較長,相當於其體長的二分之一,雌性尾較短。尾部的脊骨經鹽酸處理後,可以隱約看出生長年輪。它在自然界生長速度較為均勻,年平均生長為10—15千克,以2—4歲時生長比率最高,壽命可達100歲以上。為了適應海水中的生活環境,在眼窩後面還生有排鹽的腺體,能把體內過多的鹽分通過眼的邊緣排出,還能使喝進的海水經鹽腺去鹽而淡化。
綠海龜是用肺來進行呼吸的,但胸部不能活動,是一種吞氣式的呼吸方式,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將頭伸出海面來呼吸。但也可以比較長時間地在水下生活,因為它還有一種具特異呼吸功能的肛囊,即直腸兩側的一對薄囊,在肛囊袋的壁上密布著許多微血管。當綠海龜在海中棲息時,能有節奏地收縮著肛門周圍的肌肉,使海水在肛門、直腸和肛囊間進出,此時微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即可從海水中攝取氧氣,不必把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了。夜晚綠海龜就躺浮在海面上睡覺,暫時停止肛囊的呼吸作用,而改用肺來呼吸。
綠海龜在海水中游泳時,阻力相對比陸地上要大得多,需要較多的能量供給,因此它的食量也比陸地生活的龜鱉類大得多,每天要吃大量的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大葉藻等。但它對惡劣環境有高度的忍耐性,在水質嚴重污染、食物缺乏的時候,也能正常生活,但生長停滯,血紅素減退。

繁殖習性

綠緣海龜 綠緣海龜

綠緣海龜

綠海龜在我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的沿海地帶都有分布,尤以南海為多,但產卵場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廣東東部的沿岸和島嶼。它在國外還分布於東南亞海域和印度洋,循洄游路線在沿岸近海的上層活動。雖然綠海龜常年遨遊于海洋之中,可是一到繁殖季節,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要回到出生的地點,在海岸、海島的周圍水域中或陸地上交配。此時雄性和雌性活動頻繁,相互追逐,選擇配偶。雄性用前肢爪鉤住雌性的背甲,將其交接器插入雌性的泄殖腔中,交配的時間可達3—4個小時之久。然後雌性多於夜晚在坡度小,沙質鬆散均勻,便於爬行和挖掘的海岸登入,直至高潮線以上的灌木林邊緣,用後肢挖掘一個坑口為20×20厘米、深50厘米的洞穴產卵。產下的卵為數十個到百餘個不等,卵的直徑為41—43毫米,白色,形狀很像桌球,卵殼堅韌而富有彈性,不易破損。隨卵還排出粘液,形成保護層,對於防止水分蒸發,保證胚胎正常發育都有重要作用。綠海龜產卵的時期在各地區均有不同,在我國西沙群島每年4—7月為繁殖旺季,但產卵時期持續很長,甚至可以一直延續到12月。由於綠海龜卵的成熟時期不同,較早成熟的卵已進入輸卵管內,成熟較遲的卻仍在卵巢中,而且還很小,所以需要產卵2—5次。
產卵之後,綠海龜便用後肢將沙土撥入洞穴中,蓋在卵上,厚約10厘米。然後爬出洞穴,用前肢將洞穴上的沙土弄平,再爬回到海中。卵藉助太陽的熱量孵化,在28—34℃的溫度下,大約需要40—70天時間,幼龜即可破殼而出。剛孵出的幼龜呈黑色,只有甲殼、四肢邊緣套有白色。它們鑽出沙土後立刻爭先恐後地迅速爬到大海中去生活,到處遊蕩、覓食,並在旅途中不斷發育成長,7—8年以後,到了性成熟年齡時,就再次回到故地去繁殖、產卵。在其洄游的過程中,有著準確的季節性、目的性和固定的路線,這種奇特的本能,早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它為什麼能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中準確無誤地找到故地,至今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有人說它從小嗅到出生地海水和海流的化學成分和味道,形成“嗅覺梯度”的記憶,也有人說它是用眼睛觀測太陽和星辰的方位,還有人推測它具有一種能夠利用地球重力和磁場的能力來辨別方位的導航系統。最近進行的科學研究實驗還表明,幼龜都是利用海浪的方向而移動,能夠根據海流、海浪來校正航向,所以當海面風平靜的時候,它們就只能在原地打轉了。

分布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溫水水域。我國北起山東沿海、南至北部灣均有發現。
綠海龜在我國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的沿海地帶 都有 分布, 尤以南海為多,但產卵場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廣東東部的沿岸和島嶼。它在國外還分布於東南亞海域和印度洋,循洄游路線在沿岸近海的上層活動。

生活習性

海水生活。以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物。在我國西沙群島,每年4~10月為海龜繁殖期,到沿海沙灘掘穴產卵,每次產卵90~160枚。卵白色,球形,卵徑34~45 mm。在自然條件下,經40~50天卵出仔龜。雌海龜一年可產卵數次。

估計數量

S.S. Frazier等(1988)報導在我國福建與廣東調查資料,共觀測得海龜130號。據該文作者統計我國海龜記錄多在海南島與西沙群島(79%)。海龜數量又占此次研究各種海產龜類總數的69%,認為海龜是我國沿海最常見的種類。

致危因素及現狀

掠奪性的亂捕濫殺,濫挖龜卵,是西沙群島海龜資源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據報導:“每年4-7月份大批漁民成群結隊來西沙,尤以瓊海縣漁民為甚。他們不僅在海上撒網捕龜,(該文所指海龜包括海龜、玳瑁、龜、棱皮龜),而且上島捉龜挖蛋。在每個島嶼附近的海面上都能看到捉海龜的漁船游弋。在中建島看到瓊海00258號漁船已捕有海龜20多隻(該船回瓊海縣譚門港被漁政部門抓獲,海龜沒收放生並罰款);在珊瑚島,有2條裝有海龜的漁船看到調查船開來便倉惶逃跑。每當海龜產卵旺季,捕捉海龜的船隻多達數十條, 1條船1年捕捉海龜100隻以上,挖去的海龜蛋多的達1000隻以上。”(歐陽統等,1992)據該文介紹,過去海南島也曾有過較多海龜,正是由於人們捕龜挖蛋,導致海南島早在20年前就看不到海龜蹤影了。台灣省東海岸沙灘風景優美,可惜在人為捕殺破壞後,已幾乎無海龜在此產卵(程一駿,1997)。
近年來綠海龜的數量已經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人類為了吃它的肉和用它的甲殼來作藥材和裝飾品等,進行濫捕亂殺。其次是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使綠海龜的生存環境逐漸惡化。另外,由於海灘上的人工建築越來越多,使必須回到其出生的海灘上產卵的綠海龜無法找到故地而造成終生不育。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改善,綠海龜將在20—30年內絕滅,所以世界各國都在紛紛呼籲,行動起來,保護綠海龜。
● 作為食物被捕獵: 海龜體大者重達四百五十公斤,肉、卵可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過度捕獵: 西沙群島每年四月至六月是捕龜旺季,漁民在礁盤附近下網和在礁石上捕捉交配龜,還捉登錄龜。
● 因為貿易被捕獵: 將其皮甲做成標本出售,稚龜亦被當成水族寵物加以出售圖利。
● 棲息地破壞: 除了過度捕殺外,大部分海龜在陸上與海上的棲息地亦遭到嚴重破壞。
●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海龜龜板可練膠入藥,是高級補品,行銷國外,很受歡迎,對腎虧、失眠、肺結核、胃出血、高血壓、肝硬化等病均有一定療效。據記載,龜掌有健胃、潤肺補腎、明目等功效。龜油、龜血可治療哮喘、氣管炎。龜肝、龜胃、龜膽和龜旦都可入藥。因此被利用。

馴養繁殖狀況

僅沿海少數水族館或海洋公園飼養1-2頭供觀賞。

保護措施

[現有保護措施]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名錄中。1988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與農業部聯合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列為Ⅱ級保護動物。
為了保護綠海龜和它的棲息地,我國於1986年在廣東南海沿岸建立了以保護綠海龜為主的惠東港口自然保護區。它是伸向大亞灣和紅海灣交界處的稔平半島最南端的一個小海灣,從港口鎮火星山老虎坑到賊沃25米等高線以下山地以及低潮水位線的灘涂延伸海域,三面被群山幽閉,總面積為800公頃。這裡屬於亞熱帶型的外海性海域,是我國大陸沿岸綠海龜洄游產卵、繁殖的一個重要場所,風浪不大,水質透明,海底為砂質,沙灘的長度約為1公里,寬約500米,每年上岸產卵的綠海龜超過100隻以上,產卵量達數萬至數十萬枚,被稱為“海龜灣”。保護區成立後,有效地制止了捕龜、拾卵的現象,加強了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了當地民眾保護珍稀動物的自覺意識,使綠海龜的數量開始增加。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歐陽統等(1992)文中對此有較全面中肯的闡述,現摘編如下:
1. 加強宣傳教育,認識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性運用各種媒介,在駐島機關、部隊及民眾中掀起保護西沙群島生物資源重要性的宣傳,特別要大力宣傳嚴禁捕殺保護動物,宣傳島上與海洋里的資源歸國家所有,宣傳不能以破壞生態平衡來牟取私利。 2. 加強西沙群島資源管理
①駐島有關部門聯合制訂生物資源管理條例,任何人都必須嚴格執行;
②取消海島承包的錯誤做法;
③限制去西沙群島的船隻,凡進入西沙群島的船隻及人員必須執行上述條例,對進出船隻嚴格進行檢查是否有違反條例情況。
3. 加強漁政管理 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知法犯法要嚴懲。
4. 建立海龜自然保護區在永樂群島的中建島和甘泉島,宣德群島的東島和西沙洲建立4個海龜自然保護區,形成四角形的保護包圍圈。

人工飼養

設施飼養和日常護理
飼養海龜首需要一個比較大的魚缸或其它容器,飼養容器當然是越大越好,長度最好相當於龜甲長的2—3倍,寬度最好相當於龜甲寬的2—3倍。水質也很重要:可以是人工海水,最好還是請魚店的專業師傅上門調配,還有其它海水缸所需設備專業師傅也會為你介紹;也有人用天然海水。什麼龜都忍受不了高鹽度,海龜也不例外,它會在排淚腺中把鹽份排出,而且野生海龜有時也回出現在淡水中,所以推薦用海水:淡水是4:1或3:1。在飼養海龜時,過濾系統的好壞也影響著海龜,過濾系統最好選擇上部式過濾,過濾槽一定要大一點。還有氧氣,水中的氧氣量一定要足,建議加個氧氣泵。最後還有照明,最好能添加一根紫外線殺菌燈。
飼養海龜的日常護理是比較容易的。在水質方面,可以採用硝化細菌和水質安定劑(水族店有售)來達到“免換水”的效果,但“免換水”的效果也不是長久之計,每隔半年左右就可請水族店專業師傅上門換水,每個月要加水。海龜每天的光照最好在4小時。定期消毒,日常用紫外線殺菌燈最好,每天2—2.5小時,不可超過3小時,不然反倒有害。冬天加溫。

食譜

野生海龜多以海藻為食,也食魚、蝦。幼體則偏肉食。
海龜食量較大,飼料一定要足,尤其是幼體。

紅色綠海龜

2006年9月14日傍晚,一隻體色棕紅、嘴巴呈鷹鉤狀的紅海龜來到了福州左海海底世界。
這隻紅海龜是連江縣黃岐鎮赤材村漁民吳品伙13日上午在黃岐海域收網時意外撈上的。它體重15公斤左右,體長0.43米,體寬0.4米。吳先生說,自己當了20多年的漁民,還是首次見到這樣體色通紅的海龜。
海底世界技術人員介紹,紅海龜學名其實為綠海龜,由於龜殼花紋呈棕紅色,所以俗稱“紅海龜”,為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綠海龜主要集中在廣東惠東和西沙群島,我國南海成年綠海龜不到2000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