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龍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二里頭遺址一座墓葬時,在墓主人屍骨上,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 龍是神異靈物,是多種動物的綜合,它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經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發展,到秦漢時龍的形象基本成形。 在“華夏第一都”二里頭遺址,發現這樣完整的龍形器,證明早在夏代的時候,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二里頭遺址一座墓葬時,在墓主人屍骨上,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
綠松石龍形器現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收藏,其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富有衝擊效果。龍形器是一個在紅漆木板上粘嵌綠松石組合而成,綠松石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仔細數來,竟有2000餘片!直徑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僅僅0.1厘米,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見的,令人嘆為觀止.
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有3700多年,這一“超級國寶”的發現,專家學者無比興奮,大家一致決定將其命名為“中國龍”,並認為它的出土,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龍是神異靈物,是多種動物的綜合,它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經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發展,到秦漢時龍的形象基本成形。中華民族的先人將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等諸多人格賦予其身,龍身上承載著他們的願景和追求。
華夏兒女永永遠遠都是龍的傳人,在神秘莫測的自然界面前,華夏民族的祖先以龍作為圖騰崇拜,龍那真實而又虛無的形象,逐漸演化成為華夏兒女的民族信念和精神象徵。
在“華夏第一都”二里頭遺址,發現這樣完整的龍形器,證明早在夏代的時候,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從1987年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蚌塑龍圖,到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再到商周禮器中的雙龍龍紋等,可以清晰看到中國龍的形象一脈相承,進一步證明中華龍文化的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