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附加值

經濟附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淨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淨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從算術角度說,EVA 等於稅後經營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後的剩餘收入(Residual income)。EVA 是對真正 "經濟"利潤的評價,或者說,是表示淨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於後者的量值。EVA是一種評價企業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力,體現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經營業績考核工具。

基本定義

經濟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

經濟附加值又稱經濟增加值。等於企業稅後息前利潤減去全部占用資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後的剩餘收入。

體系

簡介

思騰思特公司提出的 "Four M’s" 的概念可以最好地闡釋EVA體系,即評價指標(Measurement)、管理體系(Management)、激勵制度(Motivation)以及理念體系(Mindset)。

評價指標

EVA(Measurement)是衡量業績最準確的尺度,對無論處於何種時間段的公司業績,都可以作出最準確恰當的評價。在計算EVA的過程中,首先對傳統收入概念進行一系列調整,從而消除會計運作產生的異常狀況,並使其儘量與經濟真實狀況相吻合。舉例說,GAAP 要求公司把研發費用計入當年的成本,即使這些研發費用是對未來產品或業務的投資。為了反映研發的長期經濟效益,把在利潤表上作為當期一次性成本的研發費用從中剔除。在資產負債表上,作出相應的調整,把研發費用資本化,並在適當的時期內分期攤銷。而資本化後的研發費用還要支付相應的資本費用。思騰斯特公司已經確認了達一百六十多種對GAAP所得收入及收支平衡表可能做的調整措施。這些措施涉及到諸多方面,包括存貨成本,貨幣貶值,壞賬儲備金,重組收費,以及商譽的攤消等等。儘管如此,在保證精確性的前提下,也要顧及簡單易行,所以通常建議客戶公司採取5-15 條調整措施。針對每個客戶公司的具體情況,會確認那些真正確實能夠改善公司業績的調整措施。基本的評判標準包括:調整能產生重大變化,有確切的可得數據,這些變化可為非財務主管理解。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這些變化能夠對公司決策起到良好的影響作用,並且節省開支。

管理體系

EVA與管理EVA與管理

EVA(Management)是衡量企業所有決策的單一指標。公司可以把EVA作為全面財務管理體系的基礎,這套體系涵蓋了所有指導營運、制定戰略的政策方針、方法過程,以及衡量指標。在EVA體系下,管理決策的所有方面全都囊括在內,包括戰略企劃、資本分配,併購或撤資的估價,制定年度計畫,甚至包括每天的運作計畫。總之,增加EVA是超越其他一切的公司最重要的目標.

從更重要的意義來說,成為一家EVA公司的過程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將揚棄所有其他的財務衡量指標,否則這些指標會誤導管理人員作出錯誤的決定。舉例說,如果公司的既定目標是最大程度地提高淨資產的回報率,那么一些高利潤的部門不會太積極地進行投資,即使是對一些有吸引力的項目也不願意,因為他們害怕會損害回報率。相反,業績並不突出的部門會十分積極地對幾乎任何事情投資,即使這些投資得到的回報低於公司的資本成本的。所有這些行為都會損害股東利益。與之大相逕庭的是,統一著重於改善EVA將會確保所有的管理人員為股東的利益作出正確決策。

EVA公司的管理人員清楚明白增加價值只有三條基本途徑:一是可以通過更有效地經營現有的業務和資本,提高經營收入;二是投資所期回報率超出公司資本成本的項目;三是可以通過出售對別人更有價值的資產或通過提高資本運用效率,比如加快流動資金的運轉,加速資本回流,而達到把資本沉澱從現存營運中解放出來的目的。

激勵制度

(Motivation)如今許多針對管理人員的激勵報償計畫過多強調報償,而對激勵不夠重視。無論獎金量是高還是低,都是通過每年討價還價的預算計畫確定的。在這種體制下,管理人員最強的動機是制定一個易於完成的預算任務,並且因為獎金是有上限的,他們不會超出預算太多,否則會使來年的期望值太高,甚至使其信譽受損。

EVA使經理人為企業所有者著想,使他們從股東角度長遠地看待問題,並得到象企業所有者一樣的報償。思騰思特公司提出現金獎勵計畫和內部槓桿收購計畫。現金獎勵計畫能夠讓員工象企業主一樣得到報酬,而內部槓桿收購計畫則可以使員工對企業的所有者關係真實化。人們按照所得報酬乾相應的事情。以EVA增加做為激勵報償的基礎,正是EVA體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因為使得EVA的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東價值最大化。在EVA獎勵制度之下,管理人員為自身謀取更多利益的唯一途徑就是為股東創造更大的財富。這種獎勵沒有上限,管理人員創造EVA越多,就可得到越多的獎勵。事實上,EVA制度下,管理人員得到的獎勵越多,股東所得的財富也越多。

EVA 獎金額度是自動通過公式每年重新計算的。舉例說,如果EVA值提高,那么下一年度的獎金將建立在當前更高的EVA水平增長的基礎之上。不僅如此,還推薦"蓄存"一定量的額外獎金,並分幾年償付。蓄存獎金可以在EVA下降的時候產生一種"負"獎金,並且確保只有在EVA可持續增長之時才發放獎金。因為獎金沒有上限,並且脫離了年度預算,EVA管理人員更有動力進行全面經營(home runs),不再單打獨鬥(singles),並且會在進行投資時考慮到長遠利益(long-run payoffs)。採取EVA激勵機制,最終推動公司的年度預算的是積極拓展的戰略方針,而不是被保守預算限制的戰略方針。

理念體系

(Mindset)如果EVA制度全面貫徹實施,EVA財務管理制度和激勵報償制度將使公司的企業文化發生深遠變化。在EVA制度下,所有財務營運功能都從同一基礎出發,為公司各部門員工提供了一條相互交流的渠道。EVA為各分支部門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決策部門和營運部門建立了聯繫信道,並且根除了部門之間互有成見,互不信任的情況,這種互不信任特別會存在於運營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

在此僅舉一例。Harnischfeger 公司的CFO弗朗西斯.科比(Francis Corby)說,自從公司採用EVA之後,管理層並沒有拒絕一個可行的資本投資要求。生產管理人員明白,如果新投資項目的收益低於資本,他們的獎金將受到影響,所以他們不會為了使項目通過而故意誇大項目的預期回報。實際上,EVA是由一套公司法人治理制度。這套制度自動引導所有的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鼓勵他們為股東的最大利益工作。EVA制度還幫助決策權的有效下放和分散,因為它使得每個管理人員有責任創造價值,並且對他們這樣的做法給以獎勵或懲罰。

把EVA寫入企業文化的關鍵在於使其成為匯報,計畫和決策的共同關注焦點。這就要求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因為EVA是全部生產要素的衡量指標,人們必須認識到EVA能夠,也必須處於高出其他財務和營運指標的地位。如果EVA只是做為許多其他業績衡量指標的附加手段實施,那么混亂的,本可解決的複雜情況仍將繼續存在。其次,決策過程必須採用EVA指標。可以協助客戶公司根據具體情況將EVA套用於廣泛的決策活動中,在諸多重要程式中,比如制定預算和戰略方針時,使用這些方法。

誤區

經濟增加值(EVA)與其他衡量經營業績的指標相比,有兩大特點 :一是剔除了所有成本。EVA 不僅象會計利潤一樣扣除了債權成本,而且還扣除了股權資本成本。二是儘量剔除會計失真的影響。傳統的評價指標如會計收益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會計失真,從而歪曲了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經濟增加值(EVA)則對會計信息進行必要的調整,消除了傳統會計的穩健性原則所導致的會計數據不合理現象,使調整後的數據更接近現金流,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因此,經濟增加值(EVA)更真實、客觀地反映了企業真正的經營業績。

EVA 不能簡單地追求數量上的越大越好,而應該是質量約束下的越大越好。經濟增加值的質量主要體現在:結構質量,即構成中的經營性經濟增加值要占到 75% 以上;投入質量,即投入資本要占到總資產的65% 以上 ;效率質量,即投入資本產出的經濟增加值越大越有效率 ;增長質量,即當期比前期越來越好。

運用

EVA=稅後營業淨利潤-資本總成本

=稅後營業淨利潤-資本×資本成本率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由於各國(地區)的會計制度和資本市場現狀存在差異,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的困難與差別在於:

一是在計算稅後淨營業利潤和投入資本總額時需要對某些會計報表科目的處理方法進行調整,以消除根據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對企業真實情況的扭曲;

二是資本成本的確定需要參考資本市場的歷史數據。根據國內的會計制度結合國外經驗具體情況如下:

1、會計調整

稅後淨營業利潤(NOPAT)=營業利潤+財務費用+當年計提的壞帳準備+當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當年計提的長短期投資減值準備+當年提的委託貸款減值準備+投資收益+期貨收益-EVA稅收調整

EVA稅收調整=利潤表上的所得稅+稅率×(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一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準備-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債務資本=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

股本資本=股東權益合計+少數股東權益

約當股權資本=壞帳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短期投資|/委託貸款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算EVA的資本=債務資本+股本資本+約當股權資本-在建工程淨值

2、資本成本率計算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率×債務資本/(股本資本+債務資本)×(1-稅率)+股本資本成本率×〔股本資本/股本資本+債務資本)〕

3、債務資本成本率

3一5年期中長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6.65%)

4、股本資本成本率=無風險收益率

+BETA係數×(市場風險溢價)

5、無風險收益率計算

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當年最長期的國債年收益率(20年,3.25%),市場風險溢價按4%計算。

6、BETA係數計算

日值可通過公司股票收益率對同期股票市場指數(上證綜指)的收益率回歸計算得來。

比較

]EVA、FCFF、SVA、CFROIb]

在當前的企業價值評估理論與實踐中,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以下簡稱FCFF估價法)是主流方法。該種方法認為企業的價值等於該企業以適當折現率所折現的預期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現值。所謂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經營所產生的稅後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企業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等於本期稅後營業淨利潤與本期新增投資資本(這裡的投資資本與前述一致,已扣除了固定資產折舊)的差額,用公式表示為:

FCFFt= NOPATt− ΔIt

其中:

FCFFt——第t期期末所能得到的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NOPATt——第t期稅後營業淨利潤;

ΔIt——第t期新增投資資本( = It− It− 1)。

EVA估價法優於FCFF估價法之處在於,EVA對於了解公司在任何單一年份的經營情況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衡量,而FCFF卻做不到。FCFF估價法難以通過對實際和預計的現金流量的比較來跟蹤了解企業經營期投資資本的情況,任何一年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金方面的隨意的投資,都會影響現金流量及折現值,管理者很容易只是為了改善某一年的現金流量而推遲投資,使企業長期價值創造遭受損失。而EVA估價法不考慮前後年度資本隨意投資額的大小,僅確定單一時期的預計EVA,並可以同實際產生的EVA對比分析,以彌補FCFF估價法的這一不足,有與企業價值相關聯又便於對價值實效計算考核的雙重優點。

SVA、EVA、CFROI的共同特點:

首先,它們計算時都考慮了資本的機會成本。這也是使它們與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如EPS(每股收益)、ROE(淨資產收益率))得以區別的重要標誌。在資本資源稀缺的證券市場上,股東之所以將資本投入到某一特定企業而不投到其他企業,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一企業能夠為其帶來高於社會一般收益水平的收益,企業收益水平只有在高於一般社會平均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才能講為股東創造了價值。機會成本,就是一般收益水平的體現,它既可用“絕對額”的形式來描述,也能以“折現率”的形式來計量,EVA採用的是前者,而SVA和CFROI採用了後者。按照金融經濟學中的價值理論,決定企業價值大小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淨現金流和風險水平,傳統財務指標只考慮了前者而未考慮後者,因此會和價值產生背離。SVA、EVA和CFROI不存在這一問題,因為這些指標都考慮了機會成本的影響,而機會成本高低和“風險水平”在實質上是相同的。

其次,它們都試圖通過評估歷史來影響未來。這些指標都是“後向”的,它們的計算依據都是已成為事實的歷史數字,而企業價值只決定於未來的收益和風險,與過去無關。這些指標的意義在於:對過去進行衡量,並將衡量結果與經理人薪酬掛鈎,就可以有效影響經理人在以後價值創造中的行為,從而通過引導經理人的行為來影響未來的價值創造結果。

第三,只有基於長遠,這些指標的評價才有意義。價值創造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單一會計期間的這些指標結果通常不具備實質意義。只有將計算期間拉長到數年、或者將一定連續年度的結果綜合考察,價值創造結果方可顯現。同樣,要想通過這些指標促使經理人為股東更多地創造價值,經理人薪酬與指標的掛鈎辦法也必須立足長遠。例如,基於EVA的經理人激勵制度一般以5年為一個評價周期,SVA則是3年。

第四,它們的計算遠比傳統指標困難。這些指標的優勢是考慮了機會成本,但計算機會成本也是一個難題。對上市公司而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等金融理論為資本成本計算提供了可能,但對於大量的非上市企業卻沒有普遍認可的辦法,在一個企業內部的各個事業部層次如何計算資本成本也有待探討。這些指標計算所需的基礎數據雖然來自於會計報告,但又必須對會計數據進行調整和修正,個別調整相當複雜且不易理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