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常識

《經濟學與常識》是由張宇燕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裝: 27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211049138
條形碼: 9787211049134
尺寸: 22.6 x 15.8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張宇燕,1960年9月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領域為新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出版了《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1991年),《說服自我》(1997年),《共享繁榮》(1998年),《舊邦新命》(2004年),《美洲金銀與西方世界的興起》(即出),《櫻桃園裡的梯子》(即出);與他人共同主編《西方經濟學》(1997年),《從計畫到市場》(1999年)等,主持翻譯《新制度經濟學前沿》(2003年),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管理世界》、《改革》、《國際經濟評論》、《社會科學戰線》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目前關心的問題是運用政治經濟學於歷史研究之中。

內容簡介

《經濟學與常識》主要內容:不知何時開始,經濟學走上了一條漫長的自我保護和“科學化”之路:先是用一套普通人不太熟悉的概念來替代日常語言,之後再用大眾更為陌生的數學來使經濟學形式化。然而,踏上這條道路的代價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大量的成語、俗語的背後,同樣是一個又一個“故事”。“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三個和尚沒水吃”,“三人成虎”,“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以所多易所鮮,以所工易所拙”,“田忌賽馬”,“放長線釣大魚”等,所對應著的正是下面的經濟學概念或理論:帕累托最優、外部性或搭便車、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比較利益、博弈論、短期收益與長期收益。
“回到常識”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口號,意味著無論其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其“科學性”的判定標準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夠被最終還原為常識,或用常識性語言加以表述。從某種意義上講,真理永遠是具體的、簡單的,正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目錄

狐兔博弈的經濟學啟示/1
經濟學與常識/10
——從“三個和尚沒水吃”談起
馬克思主義與經濟科學方法論/17
表述方式、經濟效應及其他/23
制度選擇、歷史哲學與蘇聯經濟史/30
經濟學與道德行為/38
——為什麼盜竊行為不道德及其他
經濟學中的時間/48
“假如沒有……"/58
——談談199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福格爾
“三生萬物"/66
——經濟學與數字“3”
不確定性:人類的朋友/74
消費與儲蓄/81
腐敗的政治經濟學/91
經濟學?生理學?病理學/100
——關於經濟學或經濟學家之社會功能的對話
對公有制及其有關問題的一些思考/108
羅斯福?凱恩斯?希特勒/123
奧爾森和他的集體行動理論/130
跟奧爾森教授學習政治經濟學/143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152
——寫在美國伊拉克開戰之際
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159
經濟體制的“主義分類”與整體演進/172
科斯定理?產權?經濟制度/180
——讀張五常著作隨想
凡勃倫和他的《有閒階級論》/192
戰爭的啟示/205
——讀《昨與今——戰後世界的變遷》隨想
企業家的性質/214
經濟體制的太極圖/22l
理解中國的經濟改革/227
——談談《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
觸摸經濟學的靈魂/235
“科學的歷史也就是能者的錯誤史"/244
有關公共選擇理論的幾點想法/252
由制度安排決定的經濟發展/256
解讀“行政性一致同意”/263
——評唐壽寧先生對中國公共職能機構改革的解釋
附錄原序/26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