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分析史

經濟分析史

《經濟分析史》描述經濟分析這個領域中分析工作的發展和命運。從希臘――羅馬時代直到現在,以社會與政治歷史為背景,同時注意其他社會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本書被公認為迄今資產階級經濟學界關於經濟史的涉及範圍最廣、分析最為詳盡深入的專著。

《經濟分析史》共三卷,約瑟夫·熊彼特著。
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
美籍奧國經濟學家,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特里希鎮的一個織布廠主家庭。1901-1906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學和社會學,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是E.von柏姆-巴維克的門生,隨後遊學倫敦,求教於A.馬歇爾。1908年出版經濟學理論著作《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奧地利青年經濟學家中卓有才華的名聲。1909年返回維也納接受切爾諾維滋大學的教授職位。1910年成為格拉茨大學經濟學教授。1912年出版成名作《經濟發展理論》。1913~1914年,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並被該校授以榮譽博士學位。1918年,曾一度出任由K.考茨基、R.希法亭等人領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會化委員會”的顧問。1919年,又曾短期出任由O.鮑威爾(1881~1938)等人為首的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參加組成的奧國混合內閣的財政部部長。1921年,任私營皮達曼銀行經理。1925~1932年,又從官場仕途回到學術界,赴德國任波恩大學經濟學教授。1932年遷居美國,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直到逝世。其間,1937~1941年,曾任“經濟計量學會”會長,1948~1949年任“美國經濟學協會”會長。主要著作如下:《經濟發展理論》(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訂版)、《經濟周期:資本主義過程的理論、歷史和統計分析》(1939)、《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從馬克思到凱恩斯十大經濟學家》(1951,由生前所寫傳記評論匯集而成)、《經濟分析史》(1954)。
《經濟分析史》描述經濟分析這個領域中分析工作的發展和命運。從希臘――羅馬時代直到現在,以社會與政治歷史為背景,同時注意其他社會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本書被公認為迄今資產階級經濟學界關於經濟史的涉及範圍最廣、分析最為詳盡深入的專著。 此書對於西方的市場機制、競爭體制、企業創新、技術進步、自由貿易、保護政策、財政金融與貨幣管理等等的特點和作用,以及有關學派人物的學說主張和分析方法的來龍去脈和發展過程,都有十分詳盡而比較深入的分析,還有作者本人的一些具有獨特見解的評論。
熊彼特原本打算將《經濟分析史》共寫四卷,但天不假壽,在第四捲動手不久後,熊彼特便留下未完成的遺稿,離開人世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