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的魅力

經方的魅力

《經方的魅力》是2006年7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經方的魅力》彙編了他的部分講稿、論文及談話實錄。全書就經書醫學的特色與學習研究方法、經方家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及學術經驗、中醫學的特色與發展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學術見解。全書文筆流暢,視角新穎,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臨床實用價值。作者是長期從事中醫學教育及臨床工作的我國知名學者,在經方醫學、中醫學術流派等方面頗多研究。

編輯推薦

《經方的魅力》適合於從事中醫臨床、教學人員、中醫院校學生以及中醫愛好者閱讀。

目錄

經方的魅力/1

什麼是經方/1

《傷寒雜病論》是經方之祖/1

經方與時方有何差異/2

為什麼要提倡經方/4

古方能治今病嗎/6

經方有毒副反應嗎/7

如何判定經方的療效/8

經方不流行的原因/9

學習經方的三大關鍵/9

學經方還應注意的問題/13

雖古猶新的經方——師生關於經方的討論實錄/16

經方與中醫現代化/16

方證相應/20

經方的加減/26

經方的重投與輕取/27

經方與時方/29

經方的用量/31

經方的劑型/33

經方療效的評價/36

經方與中醫理論/38

中醫教育與經方/40

日本漢方/44

經方研究問答/50

研究的理想模式與突破口/50

研究成果預測/51

誤區及原因/52

思想基礎/53

欣賞的醫家及期望的學生/54

困惑與困難/55

論方證相應說/57

方證相應說的源流/57

方證相應說的基本內容/59

倡導方證相應的意義/61

經方的學習與套用/64

經方是中醫的根本/64

方證是規範/65

藥證是基礎/67

用經方要辨“人”/68

重視加減法及煎服法/70

醫案及驗方要研究/71

實驗結果不是臨證指南/71

用經方,留住根/72

談經典與用經方/74

類方類藥法/74

最簡方/75

量效關係/75

加減方/76

經方劑量/76

煎服法/77

方證術語/78

症狀量化與方證/79

方藥關係/80

經方家醫案/80

經方套用/81

論《傷寒論》類方研究/84

類方研究的回顧/84

類方研究的理論依據/85

類方研究的意義/87

關於藥證的思考/90

關於藥證/90

關於藥證相應/93

關於張仲景藥證/95

關於《張仲景50味藥證》的宗旨/98

經方雜談/100

桂枝湯/100

麻黃湯/100

小青龍湯/101

小柴胡湯/102

大柴胡湯/107

炙甘草湯/109

五苓散/111

豬苓湯/113

苓桂術甘湯/114

半夏厚朴湯/115

梔子厚朴湯/117

梔子柏皮湯/118

瀉心湯/118

麻黃附子細辛湯/120

芍藥甘草湯/121

葛根芩連湯/122

防己黃芪湯/123

葛根湯/124

當歸芍藥散/125

澤瀉湯/125

越婢湯/126

麥門冬湯/127

枳術湯/128

白虎湯/130

黃連解毒湯/131

黃連阿膠湯/133

黃芩湯/134

甘草瀉心湯/134

大青龍湯/135

麻杏石甘湯/136

小陷胸湯/137

小建中湯/138

大建中湯/139

四逆散/140

柴胡桂枝湯/141

柴胡桂枝幹薑湯/142

胡加龍骨牡蠣湯/143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144

桂枝茯苓丸/145

桃核承氣湯/146

大黃牡丹湯/147

理中湯/148

真武湯/149

溫經湯/150

半夏瀉心湯/150

當歸四逆湯/151

經方家的魅力/183

人格/153

醫德/154

著述/155

醫案/156

用藥/156

傳承經方的名醫群——中國著名經方家簡介/158

喻嘉言/158

舒馳遠/158

柯韻伯/159

徐靈胎/159

尤在涇/160

陳修園/160

鄭欽安/162

余聽鴻/162

汪蓮石/163

莫枚士/164

曹穎甫/164

范文虎/165

包識生/165

祝味菊/167

徐小圃/167

陸淵雷/167

陳鼎三/168

吳佩衡/169

葉橘泉/169

陳慎吾/170

胡希恕/170

岳美中/170

趙錫武/171

陳達夫/171

范中林/171

徐靈胎與吉益東洞——其學術思想的異同點及其原因探討/173

《傷寒論類方》《類聚方》/173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與《藥徵》/176

醫學源流論》與《醫斷》——關於對醫學的總體認識/180

兩人異同點的原因分析/185

曹穎甫推崇經方的啟示/192

他為什麼推崇經方/192

推廣套用經方的現實意義/195

章次公醫學思想的現實意義/197

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是中醫學研究的靈魂/197

融會新知的創新精神,是中醫學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198

嚴謹求實的科學思維,是中醫現代化的關鍵/200

中醫學的魅力/202

“一個蘿蔔一個坑”——從藥證相應談中醫學的嚴密性/202

1+1=?——從藥物配伍談中醫學的技術性/204

“人的病”與“病的人”——從張仲景的辨體用藥談中醫學整體性/205

“大黃還是那個大黃”——從中藥談中醫學的自然性/206

孟河名醫冠吳中——從師承授受談中醫學的經驗性/207

隨俗為變”——從扁鵲行醫談中醫學的社會性及文化性/208

從遠古走來的中醫學/209

中醫學是漢民族的傳統醫學/209

中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209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經親身嘗試的經驗積累而形成的醫學/209

中醫學具有自然的氣息/210

中醫是以人為本的醫學/211

中醫是一門臨床技藝/212

中醫學是經濟安全有效的醫學/212

中醫學是隨俗為變的醫學/213

談中醫學的繼承與超越/214

繼承的內涵/214

繼承的態度/215

當代的繼承與超越/219

百年來中醫學發展理論述評/222

中西醫匯通論/222

中醫科學化論/223

中醫改進論/224

中西醫結合論/224

特色論/226

多學科研究論/227

繼承創新論/228

結語/229

關於中醫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231

中醫教師臨床素質的培養/231

中醫基礎學科的發展/232

西醫基礎課程教學/233

提倡學術個性/234

流派/235

醫案教學/236

臨床教育/237

人文素質教育/238

當前中醫研究思路的幾個轉變/239

從研究“人的病”向研究“病的人”轉變/239

從研究“理法證”向研究“方藥證”轉變/240

從研究“實質”向研究“實效”轉變/241

從“中西醫結合”向“中西並重”轉變/242

談談名中醫現象/244

名中醫的職業特徵/244

古代名中醫的成長曆程/245

名中醫與中醫學的發展/245

我國當代名中醫的群體臨床特徵/247

社會的呼喚與中醫界的反省/248

中醫與烹飪/250

醫食同源/250

醫食同理/251

醫食同技/253

我所期待的中醫——與《揚子晚報》記者談中醫/255

中醫現代化要給百姓以實惠/255

中西醫要互補中醫藥要規範/260

名中醫為何越來越少/264

經典古方為何難普及/269

中醫理論有用嗎/270

從醫生的角度看病人/273

後記/277

……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