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陽縣2005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及2006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據此,全縣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11

(2006年2月18日在縣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綏陽縣財政局局長 葉汝魁
各位代表:
一、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5年財政工作在縣委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縣各級各部門團結協作,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緊緊圍繞增收節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財政工作主線,認真組織實施縣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批准的財政預算方案,較好地完成了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年終財政決算反映,2005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405萬元,為年度預算9,225萬元的112.79%,超收1,180萬元,比上年增長4.49%,增收447萬元。各徵收部門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4,046萬元,為年預算3,000萬元的134.87%,超收1,046萬元,同比增長19.43%,增收658萬元;地稅系統完成3,073萬元,為年預算3,100萬元的99.12%,減收27萬元,同比增長1.42%,增收43萬元;財政系系統完成3,286萬元,為年預算3,125萬元的105.15%,超收161萬元,同比下降7.18%,減收254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501萬元,為年度預算6,300萬元的103.19%,超收2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9%,增收201萬元;為市政府考核任務6,500萬元的100%。各徵收系統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426萬元,為年預算375萬元的113.73%,超收51萬元,同比增長15.80%,增收58萬元;地稅系統完成2,820萬元,為年預算2,800萬元的100.71%,超收20萬元,同比增長17.26%,增收415萬元;財政系統完成3,255萬元,為預算3,125萬元的104.16%,超收130萬元,同比下降7.71%,減收272萬元。
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31,519萬元,為年度預算31,584萬元(調整預算26,674萬元,上級專款4,910萬元)的99.79%,比上年增長17.81%,增加4,766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31,834萬元,收支相抵,財政淨結餘315萬元。
縣本級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765萬元,為年度預算2,992萬元的92.41%,短收227萬元,比上年增長22.29%,增收504萬元;縣本級支出完成27,388萬元,為年預算27,453萬元(含專款和鎮鄉上劃教育、公安、畜牧、國土、財政、林業、衛生等支出)的99.76%,比上年增長16.30%,增加3,839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縣本級可用財力為27,546萬元,收支相抵,財政結餘158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具體項目完成情況是:
1、工商稅完成1,431萬元,為預算的85.89%,短收235萬元,比上年增長15.31%,增收190萬元。其中增值稅完成426萬元,為預算的113.60%,超收51萬元。
2、烤菸特產稅完成123萬元,為預算的100.82%,增收1萬元;同比下降38.5%,短收77萬元;
3、行政性收費及罰沒收入完成756萬元,為預算的92.42%,短收62萬元;同比下降5.62%,短收45萬元;
4、專項收入完成144萬元,為預算的144.00%,增收44萬元,同比增長73.49%,增收61萬元;
5、其他收入完成311萬元,為預算的112.27%,增收34萬元,同比增長67.20%,增收125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具體項目完成情況是:
1、企業挖潛改造支出完成45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下降15.09%,減少8萬元;
2、科技三項費完成133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37.11%,增加36萬元;
3、農業支出完成1,894萬元,為預算的99.95%,比上年下降13.63%,減少299萬元;
4、林業支出完成691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2%,減少15萬元;
5、水利和氣象支出完成296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69%,減少82萬元;
6、工交事業費完成218萬元,為預算的100 %,比上年增長15.96%,增加30萬元;
7、文廣事業費完成1,029萬元,為預算的100 %,比上年增長8.20%,增加 78萬元;
8、教育事業費完成 9,207萬元,為預算的99.76%,比上年增長32.04%,增加 2,234萬元;
9、科學事業費完成45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32.35%,增加11萬元;
10、衛生事業費完成1,218萬元,為預算的99.92%,比上年增長23.03%,增加228萬元;
11、其他部門事業費完成808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16.09%,增加112萬元;
12、撫恤社救支出完成860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31.70%,增加207萬元;
13、社會保障支出完成487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25.19%,增加98萬元;
14、行政管理費完成2,775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23.39%,增加526萬元;
15、公檢法支出完成1,682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16.56%,增加239萬元;
16、城市維護費完成800萬元,為預算的98.77%,比上年增長27.39%,增加172萬元;
17、政策性補貼支出完成20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0.00%,減少5萬元;
18、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完成1,234萬元,為預算的98.41%,比上年增加75.28%,增加530萬元;
19、專項支出完成256萬元,為預算的95.88%,比上年增長2.40%,增加6萬元;
20、其他支出完成3,690萬元,為預算的100%,比上年增長26.67%,增加777萬元;
2005年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集中表現在:一是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克服全面免徵農業稅、停止徵收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落實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和征管手段改革等政策性減收困難,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實績增長4.49%,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實績增長3.19%,剔除全面免徵農業稅的政策性減收因素,分別實際增長13.99%和18.85%;增值稅在完成政策性退稅867萬元後,實現了“淨上劃基數”穩定增長;二是認真對接財政政策。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採取有效措施,依法將地方財政收入控制在市委、市政府的調控目標以內,著力提高收入質量,為有效對接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促進我縣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全面免徵農業稅,宣告中國幾千年的“皇糧國稅”退出歷史舞台;糧食直補、雜稻直補、取消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充分體現了“多予不取”的惠民政策;四是財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強。全縣財政支出31,519萬元,其中工資性支出15,143萬元,占48.04%,幹部職工工資收入人均增加2,713元;機構運轉和經濟社會事業投入16,376萬元,占51.96%,比上年增加1,878萬元;五是繼續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六是積極消化政府負債,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在2002年至2004年通過本級預算安排消化政府負債4,407萬元的基礎上,2005年安排預算1,460萬元消化歷史欠帳,財政運行環境發生根本性轉變;七是財政改革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運行進一步規範;“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完成前期準備工作,2006年1月份鄉鎮資金收付可以上網運行;八是逐步轉變鄉鎮財政職能,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作用的實現途徑,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為了完成全年預算任務,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稅收征管,圓滿完成收入任務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切實維護國家稅收法規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從嚴查處偷、逃、抗稅行為,確保國家稅收不流失;二是加強對畜牧、煤炭和所得稅、營業稅、烤菸特產稅等重點行業和重點稅源的監管,努力增加稅收收入,不斷提高收入質量;三是加強征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大力推行文明辦稅;四是強化任務考核,以組織收入為核心,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保護各級各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確保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二)強化預算執行,加強支出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支出預算。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資金供應。堅持撥款按預算、追加按程式,著力杜絕無預算撥款;二是嚴格執行轉移支付政策。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中央和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集中用於基本工資發放、增加幹部職工津貼和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落實“三獎一補”政策情況順利通過全國性檢查,政策落實到位,上報財政供養人員信息真實可靠;三是穩定增加幹部職工收入。近年來縣政府始終致力於穩定增加幹部職工收入。2005年人均工資收入比上年增加2,713元,比2000年增加7,771元,增幅為110.55%。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基本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地方津貼處於全市中的水平;四是始終堅持“還債也是政績”的觀念。我們制定縣級政府債務管理辦法,堅持“借得來、還得起、講效益”的基本原則,重大項目堅持報縣人大常委會批准。積極做好償債準備,按時歸還到期債務。2005年縣本級預算內償債1,460元,2002至2004年縣本級累計償債4407萬元。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財政運行環境實現了根本性轉變,縣級財政開始步入良性運行軌道。
(三)深化財政改革,著力構建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一是深化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過兩年多來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銀行賬戶管理與收支行為更加規範,資金撥付透明度進一步增強,政府採購行為不斷規範,財政監督進一步加強,有效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為“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打造了良好的運行平台。
二是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嚴格執行全面免徵農業稅和停止徵收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繼續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和雜稻補貼。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兌現糧食直補資金140萬元,受益農戶10.47萬戶,受益人數42.71萬人;兌現雜稻直補資金91.4萬元,受益農戶10.15萬戶。把黨和國家對廣大農民民眾的關懷不折不扣地送進千家萬戶。
三是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們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清理化解鄉村債務方案的編制,前期工作按計畫推進,其中“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已經完成計算機網路建設,從2006年1月起鄉鎮級資金收付全面上網運行。
四是加強 “非轉經”國有資產管理。2005年6月,縣政府成立國有資產清理工作組,對全縣公房、行政事業單位門面房進行全面清查。清理登記面積13.7萬平方米,土地29萬平方米,受託管理資產5.4萬平方米,為加強國有資產非轉經管理摸清了家底。
(四)強化財政監管,規範財經秩序
一是加強會計基礎規範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大力宣傳貫徹《會計法》,組織開展《會計法》執法大檢查;二是抓制度建設。規範全縣鄉鎮財務管理。充分運用財務檢查成果,對鄉鎮預算編制、財政從業人員規範、鄉鎮政府負債做出專項規定,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三是開展收支脫鉤試點。在全縣公安系統推行收支脫鉤試點工作,其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其支出由財政全額保障,取消與收入掛鈎的返還和獎勵;四是加強票據管理,從源頭治理亂收費。全面開展票據使用情況檢查,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進一步規範票據領用、繳銷制度,從源頭遏制涉農“三亂”。
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集中表現在:一是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缺乏工業項目支撐,農業對財政的貢獻率低,三產發展滯後,地方收入增長後勁明顯不足;二是財政依存度高,自我發展能力弱。2005年可用財力中,轉移支付為24,387萬元,占76.61%,由於受用途規定的限制,縣財政缺乏支持經濟發展的自主能力;三是財政公共職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難以落到實處。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6年縣本級財政預算草案
2006年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統領財政工作全局,堅持從源頭抓起的財政工作方針,加強財源建設,最佳化財源結構;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持公共財政理論,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公共保障力度;調整縣鄉財政體制,完善考核機制,促進縣鄉財政協調發展;轉變財政職能,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監督,規範財經秩序;統籌安排,精心部署,為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國民經濟發展計畫,2006年財政預算安排的基本原則是:收入預算安排堅持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對接國家財政政策,服從於“十一五”規劃和積極可靠的原則;支出預算安排堅持有序原則,足額安排幹部職工工資和機構運轉經費;優先安排農村社會保障、農業、教育、計畫生育投入;堅持“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適當集中財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據此,全縣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11,800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3.41%,增加1,395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4,700萬元,同比增長16.16%,增加654萬元;地稅系統3,800萬元,同比增長23.66%,增加727萬元;財政系統3,300萬元,同比增長0.4%,增加14萬元。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7,300萬元,同比增長12.29%,增加799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增值稅525萬元,同比增長23.24%,增加99萬元;地稅系統3,500萬元,同比增長24.11%,增加680萬元。其中煤炭420萬元、畜牧180萬元分別由地稅局委託鄉企局和畜牧局負責組織徵收;財政系統3,275萬元,同比增長0.65%,增加20萬元。
全縣支出預算安排26,149萬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加3,723萬元,增長16.60%;其中:人員經費16,405萬元,同比增加1,958萬元,增長13.55%;公務費1,472萬元,同比增加268萬元,增長22.26%;專項經費7,584萬元,同比增加1,163萬元,增長18.11%;總預備費688萬元,占支出的2.70%,同比增加334萬元,增長94.35%。各鎮鄉財政預算經人代會審議批准後,全縣匯總財政收支預算會發生變化,屆時將報縣人大常委會備案。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26,15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00萬元,稅收返還1,042萬元,以獎代補4,497萬元,增加工資補助5,239萬元,“三費一補”補助2,165萬元,“海爾”財力劃轉73萬元,稅改轉移支付3,609萬元,所得稅返還202萬元,結算補助268萬元,“三獎一補”補助1,745萬元,上年結餘315萬元,專項上解300萬元。收支相抵,財政收支保持平衡。
2006年縣本級地方收入預算安排3,666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32.59%,增加901萬元。縣本級地方財政收入加上稅收返還1,042萬元、以獎代補4,497萬元、增加工資補助5,239萬元、“三費一補”補助2,165萬元、海爾財力劃轉73萬元、稅改轉移支付2,354萬元、所得稅返還202萬元、結算補助238萬元、“三獎一補”補助1,745萬元、上年結餘158萬元、鎮鄉上解收入1,229萬元、減去專項上解300萬元,當年縣本級可用財力為22,308萬元。縣本級財政支出預算安排22,306萬元,比上年增長13.36%,增加2,628萬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2006年縣本級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1、工商稅2,159萬元,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50.87%,增加728萬元。其中地方工商稅1,634萬元,比上年增長65.59%,增加 629萬元;增值稅525萬元,比上年增長23.24%,增加99萬元;
2、烤菸特產稅120萬元,比上年下降2.44%,減少3萬元;
3、契稅12萬元,比上年增加12萬元;
4、行政性收費115萬元,比上年下降65.88 %,減少222萬元;
5、罰沒收入380萬元,比上年下降9.31%,減少39萬元;
6、其他收入120萬元,比上年增長300%,增加90萬元;
7、國資收益600萬元, 比上年增長113.52%,增加319萬元;
8、專項收入1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1%,增加16萬元;
2006年縣本級地方財政支出預算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1、科技三項費148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長11.28%,增加15萬元;
2、農業支出1,222萬元,比上年增長53.13%,增加424萬元;
3、林業支出352萬元,比上年增長29.96%,增加81萬元;
4、水利和氣象支出182萬元,比上年增長44.20%,增加56萬元;
5、工交事業費148萬元,比上年增長41.36%,增加43萬元;
6、文廣事業費528萬元,比上年下降19.69%,減少129萬元;
7、教育事業費9,115萬元,比上年增長28.20%,增加2,005萬元;
8、科學事業費42萬元,比上年增長49.40%,增加12萬元;
9、醫療衛生支出1,259萬元,比上年增長24.11%,增加245萬元;
10、其他部門事業費692萬元,比上年增長30.04%,增加160萬元;
11、撫恤社救支出37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56%,增加190萬元;
12、行政管理費2,283萬元,比上年增長15.95%,增加314萬元;
13、公檢法支出1,274萬元,比上年增長34.27%,增加325萬元(落實“公安計費保障機制”和推行“收支脫鉤”);
14、城市維護費605萬元,比上年下降11.01%,減少75萬元;
15、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559萬元,比上年下降6.83%,減少41萬元;
16、專項支出134萬元,比上年增長0.75%,增加1萬元;
17、其他支出2,693萬元,比上年下降33.03%,減少1,328萬元;
18、社會保障支出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2.86%,增加30萬元;
19、總預備費600萬元,占支出的2.76%,比上年增長100.00%,增加300萬元。
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比上年實績增長12.29%,符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與市政府考核目標一致。增值稅的主要增量在於2005年烤菸豐收和“電煤”兩個因素;地稅系統的主要增長因素是煤炭、畜牧和公路改造、清溪河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財政系統基本保持上年實績水平,完全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是可行的;支出預算安排,工資和運轉有保障,幹部職工收入穩定增加,住房公積金可以按照規定標準啟動;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保障和重點項目建設投入穩中有升,縣本級安排各類專項投入7,235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815萬元。其中農業大類支出安排702萬元,比上年增加391萬元;交通、城建城管、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安排1164萬元,比上年減少116萬元(上年年終追加590萬元);教育、計畫生育等社會事業投入安排1170萬元,比上年增加128萬元;政權建設安排893萬元,比上年增加148萬元;社會保障支出安排470萬元,比上年增加220萬元;重點項目前期經費安排500萬元,比上年增加400萬元;償債支出安排195萬元,比上年增加83萬元。支出預算安排充分考慮了穩定、改革、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今年我縣財政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巨觀經濟發展環境。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交通、教育、衛生、農村社會保障等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隨著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投資領域相對飽和,其投資正在發生戰略性轉移,包括我縣在內的廣大西部地區的能源、旅遊成為投資熱點,我們具有良好的投資機遇;中央財政實施“三獎一補”政策,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縣鄉財政困難逐步得到緩解。二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微觀經濟發展機遇。“重化工基地項目”核准前的準備工作全面完成,特別是探礦權的取得和土地進入預批階段,標誌著取得實質性進展;清溪河電站動工建設指日可待;S207綏陽至土坪段改造工程即將立項動工;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協定已經簽訂。縣域經濟正處在飛躍發展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估計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重化工基地”項目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還需要艱苦努力,紮實工作;二是中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內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社會矛盾突出;三是農村弱勢群體保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前期投入和配套資金需要量大,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分析,正確估價我們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紮實工作,確保完成預算任務。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點,堅定信心,為全面完成財政收支預算而努力奮鬥
2006年財政預算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逐步轉變財政職能,加快農村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突出抓好增收節支,穩步推進財政改革,大力促進財政發展,充分發揮縣鄉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作用。
(一)堅持從源頭抓起的財政工作方針,集中財力支持經濟發展,切實加強財源建設
我縣經濟發展最大的機遇是擁有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東部地區投資取向的大項目、好項目。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有項目不發展”的觀念,通過調整支出結構,適當集中財力千方百計保證重點項目前期投入需要,確保可行性研究、勘測設計、占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政府舉債等措施,加快重點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投資吸引力。2006年,全力支持“循環經濟型綏陽重化工基地”一期工程、新增100萬噸煤炭生產能力礦井建設、清溪河電站等能源工業項目,寬闊水、雙河洞、九道門為主的旅遊資源整體開發項目,“通鄉油路”和S207綏陽至土坪段改造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投資拉動,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發展後勁。二是繼續加大對烤菸、畜牧產業的扶持力度,鞏固現有財源。完善風險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調動和保護廣大農民民眾和鄉鎮政府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三是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煙水配套”工程,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著力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四是妥善處理好“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關係。財政部門要認真研究和對接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千方百計增強財政實力,保證工資發放、機構運轉和社會穩定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經濟發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做大經濟總量,改善財源結構,增強發展後勁。
(二)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各級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稅收法規,堅持依法治稅。堅決反對和制止越權減免稅行為,嚴肅查處偷、逃、抗稅案件,切實維護國家稅收法規的嚴肅性和統一性;最佳化收入結構,著力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收入“含金量”,妥善處理速度與效益的關係,準確對接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增強財政實力;完善收入考核機制,推行“雙向考核”,充分調動和保護鄉鎮政府、主管部門和徵收單位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加強收入調度,抓好均衡入庫,確保完成收入預算。
(三)嚴格執行支出預算,加強支出管理
嚴格執行《預算法》,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深化預算編制改革,全面施行細化部門預算,進一步增強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加強支出預算管理,堅持撥款按預算、追加按程式、開支按標準,有效制止支出隨意性;堅持有序原則,加強資金調度,確保工資發放和機構運轉,確保重點需要;堅持公共財政理論,最佳化支出結構,逐步增強財政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保障力度;積極籌措資金,確保按照序時進度和工程進度供應資金,增強資金供應的時效性;全面開展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加強跟蹤問效,堅決制止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開展績效評價試點,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積極穩妥地推進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鞏固改革成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順利完成“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重點抓好“兩取消、兩補貼、三改革、一化解”工作。財政部門要認真履行在農村稅改中的牽頭和協調作用,協調機構編制、教育、農業抓好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清理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工作,組織實施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試點工作。結合縣情實際,切實抓好方案制定、措施落實、紀律保障、組織領導等工作。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全面取消農業稅和除烤菸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停徵、糧食直補和雜稻直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加強涉農收費監管,堅持收費許可制度,從嚴查處巧立名目收費和提高標準收費的違紀違法行為;加強“一事一議”監管,切實防止變相增加農民負擔;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積極探索“收支脫鉤”管理辦法,全面推行單位收入與單位利益脫鉤,從體制和機制上治理亂收費,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五)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強農村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財政職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實現途徑
隨著農業稅全面免徵和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停徵,鄉鎮財政職能由“收支並重”轉變為“輕收重支”,其主要任務是加強對鄉村兩級幹部工資支出、機構運轉支出、農村社會保障支出、農村義務教育支出以及其他經濟社會投入的監管。
一是全面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確保基層政權穩定。在鞏固縣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按照“縣鄉利益分配不變、預算分配權不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核算主體不變、債權債務關係不變”的原則,穩步推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票據統管、採購統辦、集中收付”為主要內容的鄉鎮財政管理模式,確保財政資金運行更加安全、快捷、透明,確保鄉鎮政權穩定。
二是加大村級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縣財政以稅改後落實到戶的農業稅附加應徵數為基數,按照“自然村”分村計算轉移支付,其中不足8000元的補助其差額。推行“村財鄉管村用”管理方式,鄉鎮財政設定“村級賬戶”,按月撥付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分村進行明細核算。堅持村級資金“不集中、不平調”的原則,確保全額到村,切實解決村乾報酬拖欠、辦公經費不足問題。制定村乾報酬保障機制,穩定增加村幹部收入;制定離任村乾生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老有所養問題。充分調動和保護“村(居)兩委”帶領民眾脫貧致富和加強農村公益項目建設的積極性,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改革“兩補貼”和民政救濟資金髮放辦法。糧食直補和雜稻直補、民政定期定量補貼推行“一卡通”發放。補貼對象、補貼標準、補貼數額按照政策規定仍由業務主管部門確定,農村信用社為補貼對象開立個人賬戶並辦理“通存通兌卡”,財政根據補貼對象花名冊將資金劃入農村信用社,然後進入個人賬戶。補貼對象可以隨時到全省範圍內的任何一家信用社支取現金。對於一次性的補貼,由財政直接發放現金。以此實現“決定”與“執行”的分離。縣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弱勢群體保障的投入,切實解決生活困難,營造和諧環境。
四是加強對“四在農家”為主的農村公共項目投入的監管,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在農家”包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部內容,縣財政大幅度增加投入加速“四在農家”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粘合作用,吸引幫扶單位和農民民眾投資,積極探索項目資金捆綁使用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投入總量,加快建設速度,提高建設質量。
縣鄉兩級財政部門都要認真研究和切實加強農村公共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六)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一是進一步加強各單位國有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及時進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做到家底清楚,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二是繼續做好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全面完成縣食品公司、物資公司、供水公司的改革改制,進一步做好企業改制中的國有資產管理和處置工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三是加強“非轉經”資產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必須按程式報批,足額徵收“非轉經”占用費,增加財政收入。
(七)嚴格執行鄉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和保護鄉鎮政府當家理財積極性
2006年鄉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已經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和“讓利於鄉鎮”的原則確定。其特點一是具有強大活力。繼續執行2001年確定的收入基數,歷經四年之久,各地經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支出中的人員經費進行了徹底清算,四年之久的自然增資都全部進入了包乾基數,同時運轉經費基數增加179萬元。所以是一個低收入基數、高支出基數的體制,具有強大的活力;二是鄉鎮政府承擔的收入責任有所減輕。農業稅免徵、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停徵實行全額補助,鄉鎮政府沒有短收風險;其他工商稅同時對地稅局機關和徵收單位進行考核,縣級財政為各鄉鎮完成收入任務提供了後勤保障。縣鄉兩級財政部門都要嚴格執行體制規定的征管範圍和超收分成辦法,準確計算縣鄉兩財力,堅持自求平衡。鄉鎮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產,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壯大鄉鎮財政實力,促進縣鄉財政協調發展。
各位代表:新年的財政工作目標即將鎖定,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縣委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全面完成2006年財政預算任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