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將軍府

綏遠將軍府

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原鼓樓附近路北。將軍府是綏遠省將軍駐綏遠城的衙署,後改名“將軍府”。前內蒙古區委主席布赫題匾“漠南第一府” 。在呼和浩特市人們都稱其為“將軍衙署”。

歷史沿革

府院於1737年(清乾隆二年)開工興建,至1739年(乾隆四年)建成。正南端(現馬路南)為大照壁,東西為轅門,正門前左右蹲立一雙石獅,進門後有大堂、二堂,為綏遠將軍的衙署,三堂和四堂為將軍的內寢,第五進院為"後堂",兩側為花園。府院各種用房130間,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

該府從1737年到1912年名為綏遠將軍衙署,在175年中,有75位將軍授任

1912年到1913年北洋軍閥政府時改為"將軍府"

1914年到1923年改名綏遠都統公署

1921年到1937年為綏遠省政府

1937年到1945年為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45年到1949年復名綏遠省政府

解放後到1983年,分別由綏遠省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在這裡辦公

建築特色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為加強西北邊防,奏準在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東北2.5公里,另築駐屯滿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動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為綏遠城。設立綏遠將軍統領,並管轄漠南蒙古王公、歸化城土默特蒙古,調遣宣化大同二鎮綠營官兵。將軍衙署設於城內中心鼓樓西側。按清工部工程則例規定一品封疆大員級建造,磚木構制,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門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額,門側立石獅一對,大門內廳堂凡3進,前為公廨,後為內宅。自大門進入須經過儀門,儀門凡3門,中門形同過殿但不常開,平常出入經由兩旁門。儀門正北為大廳,為議事決策中心;東西各建有廡堂和廂房,為官吏辦公場所。第二進正中建有宅第門房3間,東西各建廂房3間,同是官吏的辦公場所;第三進為將軍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東西兩側各建配房3間。宅第與配房間並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廳東面建有花園,園內建有亭榭;東南隅建有馬號;大廳西南面建有更房,為衛戍官兵住所。

綏遠將軍府綏遠將軍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