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力學解疑

如何計算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某點的全量線位移? 如何計算非彈性材料的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 用力法計算超靜定結構的解是唯一的嗎?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為結構力學的教學參考書,內容範圍符合高等學校工科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全書分
10章,共126個問題,對學生學習中有代表性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疑,對容易混淆、出錯的問題加以指導,
全書內容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題方法與技巧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適合土建類、水利類、道橋類專業學生作為學習參考書,也可供研究生、結構力學教師與工程技
術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結構計算簡圖與幾何組成分析
1-1 兩端鉸支座的水平梁與簡支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受力相同嗎?
1-2 為什麼說桿繫結構的分類是按計算簡圖劃分的?
1-3 如何正確理解靜力荷載?
1-4 利用三角形組成規律分析體系的幾何組成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1-5 如何解釋三剛片六鏈桿的幾何不變體系?
1-6 在幾何組成分析中,裝置能重複利用嗎?
1-7 在幾何組成分析中,瞬鉸在無窮遠時如何下結論?
1-8體系內部作構造等效變換時會改變其幾何組成特性嗎?
1-9瞬變體系的特點是什麼?
1-10 瞬變體系為何不能用作結構?
1-11 如何區別瞬變體系和常變體系?
1-12 當體系不能用三角形規律進行幾何組成分析時怎么辦?
1-13 對體系如何進行運動分析?
1-14確定計算自由度W時應注意些什麼?
第二章 靜定結構受力分析
2-1 如何理解用分段疊加法作彎矩圖?
2-2 在豎向荷載下斜梁內力有什麼特點?
2-3 求靜定結構反力和內力時,外力偶可以隨意移動嗎?
2-4 如何快速作出靜定剛架的彎矩圖?
2-5 僅僅已知靜定梁的彎矩圖,能否求得與其相應的荷載?
2-6 如何利用對稱性進行靜定結構內力分析?
2-7 求靜定平面桁架各桿軸力時能不解聯立方程嗎?
2-8 在荷載作用下曲桿內力圖有何特點?
2-9 任意荷載下拱型結構都存在合理軸線嗎?
2-10 靜定組合結構在受力上有何優點?
2-11 什麼叫做複雜桁架?如何求解其內力?
2-12 如何選擇靜定桁架的合理外形與腹桿布置?
2-13 如何證明靜定結構約束力解答唯一性原理?
第三章 虛功原理及結構位移計算
3-1 利用剛體系虛位移原理求靜定結構約束力的優缺點何在?計算虛
位移有哪些方法?
3-2 利用剛體系虛位移原理能否同時計算多個約束力?
3-3 怎樣利用剛體系虛位移原理建立靜定梁和剛架的彎矩方程?
3-4 如何解釋支座位移時靜定剛架只作剛體位移?
3-5 為什麼說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公式
對曲桿來說是近似的?
3-6 如何計算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某點的全量線位移?
3-7 計算平面剛架的位移時,忽略剪下變形和軸向變形的誤差有多大?
3-8 用圖乘法求位移時,哪些情況容易出錯?
3-9 增加各桿剛度就一定能減小位移嗎?
3-10 有應力就有應變,有應變就有應力,這種說法對嗎?
3-11 功的互等定理中,體系的兩種狀態應具備什麼條件?
3-12 在位移互等定理中,為什麼線位移與角位移可以互等?位移係數的量綱與單位是什麼?
3-13 在變形體虛功原理中,兩個狀態的變形體是否必須為同一體系?
3-14 如何計算非彈性材料的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
第四章 力法
4-1 力法中的基本體系與基本結構有無區別?
4-2 在力法中為什麼可以採用切斷鏈桿後的體系作為基本體系?
4-3 對力法的基本結構有何要求?
4-4 在力法計算中可否利用超靜定結構作為基本結構?
4-5 在超靜定桁架和組合結構中,切開或撤去多餘鏈桿的基本體系,兩者的力法方程有何異同?
4-6 套用力法時,對超靜定結構作了什麼假定?
4-7 用力法計算超靜定結構的解是唯一的嗎?
4-8 滿足力法方程能使基本體系與原結構在所有截面的對應位移都
相同嗎?
4-9 超靜定結構發生支座位移時,選擇不同基本體系,力法方程有何不同?
4-10 在力法計算中利用組合未知力有何優點?組合未知力能否任意選擇?
4-11 求力法方程中的係數與自由項時,單位未知力與荷載可否加於不同的
基本結構?
4-12 用變形條件校核超靜定結構內力計算結果時應注意什麼?
4-13 支座位移產生的自內力如何校核?
4-14 溫度變化引起的自內力如何校核?
4-15 利用對稱性簡化力法計算時能否採用半邊結構?
4-16 在力法計算中,什麼情況下可用剛度的相對值?為什麼?
4-17 非彈性體系的超靜定結構能否用力法求解?
第五章 位移法
5-1 位移法如何體現結構力學應滿足的三方麵條件(平衡條件、幾何條件與物理條件)?
5-2 彎曲桿件剛度方程中的剛度矩陣在什麼情況下存在逆陣?
5-3 鉸結端角位移和滑動支承端線位移為什麼不作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5-4 固端力表中三類桿件的固端力之間有何關係?
5-5 彈性支座處桿端位移是否應作為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5-6 用“鉸化法”確定結點獨立線位移時應注意些什麼?
5-7 什麼情況下獨立結點線位移可以不作為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5-8 非結點處的截面位移可作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嗎?
5-9 位移法可否求解靜定結構?
5-10 位移法的兩種計算方法的基本方程是否相同?它們的關係是什麼?
5-11 在一般情形下,如何用位移法計算在求結構自振頻率時所用的結構剛度係數?
5-12 具有剛性桿件的結構用位移法求解時應注意些什麼?
5-13 位移法與力法混合套用和聯合套用有何區別?
第六章 漸近法
6-1 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有何異同?
6-2 力矩分配法的計算過程收斂於真實解嗎?
6-3 怎樣估算力矩分配法的計算誤差?
6-4 在力矩分配法中結點力偶荷載和約束力矩的正負號怎樣規定?
6-5 用力矩分配法計算時如何處理結點力偶荷載?
6-6 用力矩分配法求出桿端彎矩後,怎樣求結點角位移?
6-7 力矩分配法的計算結果怎樣用變形協調條件進行校核?
6-8 具有彈性支座的連續梁和無側移剛架能否用力矩分配法計算?
第七章 超靜定結構的特性
7-1 超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布隨各部分剛度比值變化的規律是什麼?
7-2 在荷載作用下,當超靜定結構各部分剛度比值變化時,內力分布是否必定隨之變化?
7-3 剛架計算中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軸向變形的影響?決定軸向變形影響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7-4 剛架計算中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剪下變形的影響?決定剪下變形影響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7-5 荷載作用下超靜定梁和剛架的變形圖怎樣繪製?
7-6 當支座位移時,超靜定梁和剛架的變形圖怎樣繪製?
7-7 溫度變化時,超靜定梁和剛架的變形圖如何繪製?
第八章 影響線及其套用
8-1 如何繪製移動的單位力偶作用下靜定結構內力的影響線?
8-2 如何用機動法求靜定剛架內力的影響線?
8-3 機動法繪製間接荷載作用下的影響線應注意什麼?
8-4 如何求靜定結構位移影響線?
8-5 靜定結構的位移影響線和超靜定結構內力影響線都是由曲線組成的嗎?
8-6 在求剪力Q的荷載臨界位置時如何使用判別式?
8-7 如何求桁架的荷載最不利位置?
8-8 移動荷載含有均布荷載時如何確定荷載最不利位置?
8-9 當左右微動荷載組而∑Ritgai均為正值(或負值)時,荷載應怎樣移動才能得到臨界位置?
8-10 移動荷載含有均布荷載時如何確定簡支梁絕對最大彎矩?
8-11 如何求靜定多跨梁的絕對最大彎矩?
8-12 簡支梁絕對最大彎矩與跨中截面的最大彎矩相差多少?
第九章 結構矩陣分析
9-1 在結構矩陣分析中什麼叫柔度法、剛度法和直接剛度法?
9-2 矩陣位移法是如何確定基本未知量的?
9-3 在矩陣分析中如何處理鉸結點?
9-4 “對號入座”集成法的實質是什麼?
9-5 彈性支座和支座移動如何處理?
9-6 如何處理斜支桿支座和斜桿?
9-7 不經過單元坐標變換,可用矩陣位移法解題嗎?
9-8 矩陣分析中,溫度變化如何處理?
9-9 不同階的各種類型單元剛度矩陣能否在一起使用?
9-10 力法採用矩陣分析如何進行?
9-11 如何利用矩陣分析方法計算位移?
第十章 結構動力計算
10-1 體系的運動自由度和振動自由度有何異同點?
10-2 在動力計算中不引入慣性力的概念行嗎?
10-3 求自振頻率時,什麼情況下採用剛度法?什麼情況下採用柔度法?
10-4 動荷載作用點不在集中質體上的單自由度體系動力計算如何進行?
10-5 什麼叫做動力係數?單自由度體系位移動力係數和內力動力係數是否相同?
10-6 柔度法與剛度法所建立的自由振動微分方程是相通的嗎?
10-7 求自振頻率與主振型和坐標選取有關嗎?
10-8 求自振頻率和主振型能否利用對稱性?
10-9 主振型正交性的意義是什麼?
10-10 頻率相等的兩個主振型互相正交嗎?
10-11 什麼叫做正則坐標?什麼叫做振型疊加法?
10-12 如何用矩陣位移法分析多自由度體系的固有振動?
10-13 疊代法計算結果是否都收斂於第一主振型?
10-14 動荷載作用點不在多自由度體系的集中質體上時,動力計算如何進行?
10-15 主振型疊加法能否用於靜力計算?
10-16 怎樣用主振型疊加法求解簡諧荷載作用下的強迫振動?
10-17 何謂伴生自由振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