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紹興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九千年左右的人類活動史、四千餘年的文字記載史和兩千五百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文物資源,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2007年3月6日開展的《越國史館》、《紹興酒史館》、《紡織史館》三個專題館充分詮釋了紹興悠久的歷史文脈,展示了紹興深厚的文化底蘊。

基本信息

基本陳列

(圖)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越國史館》以文物印證歷史的藝術手法,通過近千件自遠古時期至西漢時期的越地文物,包括最富特色的越國青銅器、玉器、原始青瓷、印紋陶器,系統介紹越地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

越國文化博物館高三層,總面積六千八百平方米,展廳四千餘平方米,由《越國史館》、《紹興酒史館》、《紡織史館》三個專題館和一個臨時展廳組成,內有數以百計的文物珍品,有石器時代的石犁、石斧,有戰國時期的銅劍、鳩杖,還有大量的越窯青瓷。博物館再現了紹興越國歷史的燦爛文明,呈現了傳統產業紹興酒的悠久歷史,凸現了紹興主導產業紡織業的獨特魅力。博物館建築新穎,設計獨特,在

(圖)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尊重以實物展品為前提的條件下,融入了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幻影成像、環幕電影、動感影視等等,進一步提高了陳列藝術和可觀賞性。

紹興縣是個文物大縣,有著極為豐富的文物資源,越國文化博物館的建立為保護當地的文物資源,弘揚越國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悉,越國文化博物館的建立得到了社會各界有志之士的關心和支持,紛紛捐款捐物貢獻自己的一份綿力。

珍貴藏品

(圖)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戰國泥質黑衣陶編鐘

明器。共19件,形制相同,大小參差。最大一件通高34厘米,最小一件通高13.3厘米。泥質灰陶,器表施黑色陶衣,多已剝落。

春秋青銅鳩杖

杖首長26.7厘米,杖鐓長30.6厘米。鳩杖在古代為敬老之物,亦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此杖由杖首、杖身和杖鐓三部分組成。杖首為一隻鳩鳥,短喙翹尾,展翅欲飛,通身飾羽紋。杖鐓為跪坐人像,頭上蓄髮至額前和耳部,腦後一椎髻,橫穿一簪,身上飾幾何紋、蟬紋等,真實地再現了古越人“斷髮文身”的習俗。杖首和杖鐓均中空,用於固定木質杖身。

西晉越窯青瓷堆塑罐

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兩層堆塑殿闕、人物、飛鳥;下層正面立一圭首龜趺碑,上刻“會稽,出始寧,用此喪葬,宜子孫,作吏高遷,眾無極”銘文。四周殿闕間又捏塑多種胡人俑,或撫琴,或吹笙,或擊鼓,或說唱,形神兼備。下部為罐體,腹壁四周堆貼騎射和禽獸圖案。外施青綠色釉,釉面均勻光潤。

戰國原始瓷壺

壺蓋已佚,子母口,肩部有三隻半環形耳。肩腹部飾雲紋寬頻三周。外施青黃色薄釉。器形較大,成型複雜,在紹興屬首次發現。

藏館陳列

越國史館

(圖)戰國原始瓷壺戰國原始瓷壺

越國史館是越國文化博物館的主題陳列,占博物館總展示面積的50%。數千年來,於越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曙光在古越大地同樣絢麗多姿,五彩繽紛。鳥圖騰為越民族的崇拜物;以綿綿城牆為造型的展廳裝飾,表示越文化的悠久與深遠,其間的片片燈光,象徵著古越文明的璀璨與博大精深。

紹興酒史館

紹興酒史館採用逼真的情景再現手法,突出了稽山鑒水的特定地理環境和文化氣息,將越文化、酒文化予以充分展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這是數千年來中華文明禮儀的傳統習俗。綜觀現代,酒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紹興黃酒作為我國酒類中的佼佼者,以其溫和的個性、濃郁的醇香、豐富的營養保健功效而被更多的民眾接受和推崇。

紡織史館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為適應生存環境,抵禦自然災害,提高生存質量而奮鬥。紡織的發展,是和人類的發展同步進行的。紡織推動了社會文明,豐富了文學藝術,美化了人類生活。

交通指南

(圖)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地址:浙江省紹興縣柯橋明珠路398號明珠文化廣場

交通線路:蕭山機場或紹興至柯橋

開放時間:淡季9:00~15:30 旺季8:30~16:00

閉 館 日:星期一

郵編:3120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