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秦望山

紹興秦望山

秦望山是千燈地名由來的地方,據漢書《吳月越春秋》和宋《玉峰志》記載,三江之首的吳凇江畔有土墩及千,離我們崑山市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個高高的土墩,就是第一千個墩,因此,地名就叫“千墩”。 清宣統二年(1910年)千墩改名茜墩。來由是墩上長滿了茜茜草,是文化雅士對它起的雅稱。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茜墩”改名“千燈”,是因為千燈的當地人在念“墩”和“燈”時,家鄉話都是同一個發音的。因此,幾十年了,千燈就一直叫到了現在。在公元前750年,吳越爭霸時吳王壽夢為防越國侵犯,所以在土墩上修築烽火台,因此2750年前的千燈就已經是一個軍事要塞了。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目的是去浙江祭祀大禹,走水路經過吳地來到千燈上土墩望東海,因此,這個土墩就名為“秦望山”或“秦柱山”。

地理環境

在浙江省紹興平水鎮平江村寺裡頭村背後,與諸暨市交界處,也就是諸暨市楓橋鎮樂山村東部,是會稽山脈的名山,土名“燕子岩頭”,山巒與龍頭崗、鵝鼻山、石屋山相連,

秦始皇望東海的目的是想從東海得到長生不老之藥,千燈往東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沒有任何建築群,潮來是海,潮退是一片灘涂,在秦始皇身邊有一名占卜師叫徐福,他告訴秦始皇東海有蓬萊仙島,東海有蛟龍,東海有長生不老藥,於是秦始皇就派徐福帶上數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藥。在<<史記.秦始皇本記>>中有資料證明,徐福他博學多才,精通醫學,天文,氣象,農耕,航海等知識,可是他尋找了九年也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怕皇帝怪罪下來,從重發落,便對秦始皇說:"蓬萊仙島的藥可以得到,只是海中鯊魚興風作浪,無法抵達,"請求皇上造巨船,攜童男童女,百工匠人、技師及武士數千人,裝載五穀種子和絲綢等,浮渡東海赴蓬萊求藥,他們經過生死搏鬥,藥沒找到,卻到過今日九州地區佐賀市,並就此定居,不再回來。徐福在日本影響很大,開拓土地,並傳授種田養蠶和醫藥等知識,把中國的農業文化帶到日本,現在日本現存徐福的遺址56處,他是我國出使日本最早的使者,中日文化交往的始祖.只是秦始皇始終沒能得到他的長生不老藥。

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該墩泥土建通裕社倉,嗣後民間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無跡。2003年,恢復舊貌。

主要景點

古越之地,歷史悠久,一橋一石皆有來歷,山川江河更是一部物化的史書。別的不說,窺其名,便可探一番歷史的煙雲者,量莫大焉。如紹興城南的秦望山,便因當年秦始皇南巡時,登臨此地,遠望南海(今杭州灣)而得名。

遙想2200多年前的那個初冬,龍車鳳輦、萬夫簇擁的一代霸主,於諸暨、大越一路逶迤而至會稽祭禹之後,登臨五百多米的秦望山巔,遠眺浩瀚的大海,俯視腳下新征服的領地,那種君臨天下、捨我其誰的威嚴和雄儀,該是何等的氣勢。也許天下為王者,除了指點江山的得意外,都有激揚文字的嗜好,登臨秦望山的秦始皇同樣忘不了這一茬。於是他命隨行的丞相李斯,手書小篆,銘文刻石,以頌政德。秦望山因秦始皇的登臨望海而成越中名山,也因李斯的銘文刻石,而成紹興於蘭亭之外的又一書法重地。

其實,即使秦望山沒有秦始皇的登臨和李斯的銘文刻石,在會稽群山中也是獨傲翹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會稽山秦望、法華、蘭渚、香爐、雲門、委宛等眾山的最高峰。作為越地的標誌,秦望山一定意義上就是會稽山的代表和特謂。“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朝陽半蕩漾,晃朗天水紅。奚谷壑爭噴薄,江湖遞交通。振緡還早潮,弭棹候長風。”挺拔巍峨的山勢,眾峰之傑的雄竣,使秦望山成為俯瞰越中勝景的最佳所在。“懸瞪孤危,徑路險絕;板籮捫葛,然而能升。山上無甚高木,當由地迥多風所致。”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中寥寥數筆的記載,則將秦望山陡峭險艱的風光和山腰樹木蔥蘢,山頂惟有裸岩、灌叢的獨特氣象和體貌摹寫得纖毫畢露。“絕頂高峰路不分,嵐煙長鎖綠苔紋。獼猴推落臨岩石,打破下方遮日雲。”在唐朝詩人蕭翼的眼裡,雲蒸霞蔚,氣吞碧湖,勢入東溟的秦望,無疑更是一座“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仙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