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蛋白雷射檢測技術

細胞膜蛋白雷射檢測技術

細胞膜蛋白雷射檢測技術研製成功,可助新藥開發。美國范德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型雷射技術,可檢測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和其它多種生物分子之間的相互反應。這種檢測將在藥物開發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技術介紹

人類細胞中約有7000種蛋白質,其中30%在細胞膜上,控制細胞分子運作機制的信號有60%—70%由這些膜蛋白產生,因此當前市場上約一半的藥物都是瞄準細胞膜蛋白。但因為膜蛋白很難提純,科學家在研究它們的結構時面臨很多困難。現有的檢測膜手段大多是將膜蛋白從其所處環境中分離,或用不同方式如螢光標籤加以修改,以分析它們的活性。這些方法不僅昂貴耗時,還可能會影響目標膜蛋白的功能。

范德堡大學化學生物研究院化學教授達里爾·波恩霍普領導的研究小組和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合作,開發了一種名為“後向散射干涉儀”(BSI)的新型雷射技術,能精確檢測出膜蛋白和自然界中各種分子之間的結合力。

BSI操作起來很簡單,只要把兩種分子混合裝入一個充滿液體的顯微鏡小盒中,用一束類似於條形碼掃瞄器的紅色雷射照射,就能測出它們之間的結合力。小盒的幾何形狀調整合適後,雷射就會產生干涉圖案,而這種干涉圖案對分子之間的反應非常敏感。如果分子開始互相作用,圖案就開始變換。

為了檢驗BSI的準確性,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含有GM1小蛋白質的合成膜,霍亂毒素要進入細胞,主要結合對象就是這種小蛋白質。他們把霍亂毒素B和這些膜混合,檢測出的結合力結果與用其他方法所得到的結果一致。為了進一步確認,他們還用了一種和胸腺癌相關的天然分離膜和3種分別與疼痛、發炎和神經傳導素GABA(用於放鬆、睡眠和調節緊張)相關的蛋白質膜進行檢驗,把包含這些蛋白質的膜和對應結合分子相混合,用BSI技術測得的值也和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結果一樣。

此外,該技術進入商業化也前景廣闊,范德堡大學對新型雷射檢測技術已申請了專利,並已獲得3項批准。他們還專門成立了一家分子感測公司對新技術進行獨家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