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碟(EP)

g,現在很多單曲唱片都是有兩首歌的,為什麼Sin gle,如果有人買他們的唱片,就一隻一隻的做下去 gle,但是有小一號的盤,EP,和

細碟(MCD/EP)

也就是小專輯,一般有3-7首歌(當然也可能更多),時間也比較短,通常在 15-20 分鐘左右。它是一種較不正式的專輯,樂隊有了幾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時推出,但又夠不上一張大碟的數量,所以就發行這種細碟,當然也可能純粹就是為了賺點外快。它的價格介於單曲和大碟之間。為了使細碟更具有吸引力,樂隊有時會在細碟上放一些較為罕見的歌曲,如現場或翻唱歌曲。作為一支搖滾樂隊來說,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細碟就屬於可有可無的東西了。在膠木唱片時代這種細碟叫做EP,現在當然就叫 MCD 了。

現在所說的EP, album,已經不再是密紋唱片時代的概念了。
Single依然叫單曲,EP就大致等同於迷你碟
密紋時代,因為錄音的標準不同,轉速不同,各種唱盤的音質也不同
45轉的EP就是比100/3轉的LP要好很多,以前還有78轉SP,我沒聽過,估計質量會……
其實簡單想想就知道,78轉,一張牒一面只能錄一兩首歌,所以Standard Playing
也就被稱作Single Playing,現在很多單曲唱片都是有兩首歌的,為什麼Single會有兩首?
就是密紋時代一面一首的傳統(其實現在也不能說密紋時代過去了,黑膠唱片的音質
絕對是好於母板較差的雷射唱片的,具體的問題在錄音技術里算一門學問)
到了EP技術,一張牒正反面各能錄3首歌左右,到了LP,一面五首,總共60分鐘的錄音時間
唱片也才作為標準錄音器材走入千家萬戶。
數位化之後,黑膠被CD取代,CD本身,是一個壓縮的概念,普通LP 8、90分鐘的錄音時間,
能夠壓縮在CD糟的一面上。不論Single,EP,LP,都是一張塑膠片解決
所以單曲EP的概念也就從錄音技術定義演化成唱片經銷定義了
日本和歐美的歌手,很習慣於發Single,如果有人買他們的唱片,就一隻一隻的做下去
時間差不多了,就合起來發一張Album,如果湊的歌不是很多,就發成EP。
香港唱片業是以LP為主,他們一般沒有單獨發的Single,但是有小一號的盤,EP,和
常見的LP,大碟。不過,現在很多EP也是拿大盤來做了,典型的比如黎明的EP和張國榮的
EP。香港的唱片流程是,先用單曲打榜,成績比較好,就會籌備整張大牒,然後一面賣
一面用接力主打和第三主打派台做宣傳。容祖兒的第一張EP就是這樣,五首歌全部打到熟
。新歌手,或者來不及籌備大牒的時候,歌手就會出EP,這個跟概念專輯不是一回事,
有的樂評人自己搞混了,雖然EP因為歌曲少,一般商業性的東西都會相對少,整體結構也明顯,確實有不少概念專輯以EP形式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