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瘦的洋燭

細瘦的洋燭

《細瘦的洋燭》是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文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細瘦的洋燭》

而人類是不能沒有儀式感的。
儀式感純潔和聖化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那些玩世不恭、只知遊戲的輕浮與淺薄的時代,有了一分嚴肅,一分崇高。
於是,人類社會有了質量。
這是口語化的時代,而這口語的質量又相當低下。惡俗的口語,已成為時尚,這大概不是一件好事。
優質的民族語言,當然包括口語。
口語的優質,是與書面語的悄然進入密切相關的。而這其中,朗讀是將書面語的因素轉入口語,從而使口語的品質得以提高的很重要的一環。
朗讀著,朗讀著,優美的書面語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口語,從而提升了口語的質量。
朗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集有《紅葫蘆》、《甜橙樹》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天瓢》、《大王書》等。《紅瓦》、《草房子》、《根鳥》、《細米》、《天瓢》、《青銅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翻譯為英、法、德、日、韓等文字。獲獎40餘種,其中有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圖書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中國作協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大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等。2004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圖書目錄

古堡
古堡
白馬
西行
兩個乞丐
黑夜是把雕刻刀
黑夜是把雕刻刀
馬和馬
馬和馬
背景
背景
前方
前方
阿雛
船 
................

試讀章節

第二章 青塔
根鳥記不清他離開菊坡已經多少天了。他已走出山區。自從離開菊坡後,他就一直往西走。他在直覺上認定,那個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在遙遠的西方。現在來到他腳下的是一望無際的荒漠。
站在荒漠的邊緣,他踟躕了半天。空蕩的、漫無盡頭的荒漠,一方面使他感到世界的闊盪與遠大,一方面使他感到心虛力薄,甚至是恐懼。“我能走過去?”這個念頭抓住了他,使他雙腿發軟。
當太陽高懸在荒漠之上,遠處飄散著淡紫的煙霧時,他往上提了提行囊,還是出發了。
前些天,他一直是在山區走。天氣雖已進入初冬,但滿眼仍是一番生命四下里流動的景色。淙淙流淌的小溪,翠竹與各種蒼鬱的松樹,振動人心的林濤聲與深山處清脆的鳥鳴,這一切,使他並無太深的離家感覺,心中也沒有太深的荒涼與寂寞。現在,荒漠向他顯示的,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觀:空曠,幾乎沒有生命的氣息。偶爾才能看到幾叢枯死的草,或幾叢銹鐵絲般的荊棘。即使看到一兩棵樹,也都已落葉,在沒有遮攔的風中苦苦抖索。這裡的植物,即使是已經死了,他也能感覺到它們活著時從未痛痛快快地生長過,它們總是緊緊地伏在地上,惟恐被大風連根拔去。眼下,枯草與荊棘,不是過於袒露,使他感到它們隨時都可能成為荒漠上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就是被沙石重重地壓住,使他感到它們將永世不得翻身或窒息而亡。
空氣變得十分乾燥,根鳥很快就感到嘴唇的乾焦和喉嚨的苦澀。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它們分散著,布滿了大地。一眼就能看出,多少年前,這裡曾經是海洋,海水退盡,無邊的洋底從此就裸露在風暴與烈日之下。這些石頭與粗沙一起,在那裡用勁吮吸著空氣里已經不多的濕潤。即使是這樣,它們仍然還是顯出隨時要被乾裂成碎末的樣子。
根鳥用手搓了搓發緊的臉,一步一步地走著。大多數時候,他腦海里一片空白。他既不去想菊坡的父親,也不去想懷中那根布條以及大峽谷和夢中的紫煙。他就知道走。既無勞累,也無輕鬆,既無目的,也無行走的衝動。仿佛他根鳥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不停地搬動雙腿,不停地前行,永無止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