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袖齋

紫袖齋

紫袖齋,金陵女子。心性自由敞亮,文風搖曳多姿。擅借音樂影視抒懷,融匯現實,又個性灼現。喜斷句煽情,起筆輕鬆,收尾戛然,留白於遐思。字柔軟帶骨,詩意輕靈,讀之如捧一米陽光,直指心房。 “作者指尖旋舞的情愫是跟著年齡而走,或是時節、風景、一段心歷,一段感悟。人生的味道,揉碎,瀲灩於流光飛舞里,靜靜消融,每一篇,都隱約閃光點點,若以琥珀釋之,應是極品。”(編者語。) 著有《指尖上的華爾茲》(重慶出版社)、《薔薇幾度花》(重慶出版社)。《有你的日子,是我最好的年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個人作品

《指尖上的華爾茲》:紫袖齋十年隨筆合輯。2013年3月出版(重慶出版社)。

《薔薇幾度花》:繼《指尖上的華爾茲》之後又一力作。2014年10月出版(重慶出版社)。

《有你的日子,是我最好的年華》:2016年1月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評論

我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
——讀紫袖齋《指尖上的華爾茲》

凌小汐

讀紫袖齋的散文,總有一種被春陽照耀的溫暖。她是金陵人,得六朝風情古意滋養,文章中自有一股清貴之氣。行文看似隨性,宛如閒話家常,讀來卻毫不拖沓,起筆,斷句,收梢,時常通篇無一贅語,氣場十足。

我喜歡看她“琵琶弦上說相思”那一輯,能勾起無數的青春記憶。她寫影視,也寫兒時的武俠夢,醉里挑燈看劍,筆鋒好一個凌厲鏗鏘。她是資深武俠迷,讀梁羽生,讀金庸,讀古龍,以一支妙筆出入江湖,訪舊時人物,尋昔日情節,猶如一位隔世的知音故人。

紫袖齋直言最愛梁羽生,愛他的不偏激,不刻薄,一如他那雲淡風輕的人生。想那梁羽生出身書香門第,深諳古典詩詞,心境得此潤澤,筆下再毒辣的江湖,也柔軟了三分吧。

“寫字時總刻意避開沉重的部分,直取所需。字裡行間是小女子的小情小調,卻一直以一種徐緩,慢慢沉澱,升華。只要最終的基調是一種善待,善待生活,善待身邊的人和物,又誰說小情小調就一定是膚淺。字不過是載體,幸福平和才是彼岸。”武俠夢之後,她消了醉意,將所有的鋒芒都收納於內心,化作溫和之光,化作另一種力量,一片幽情冷處濃。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曾經那個孤清出塵的雲端女子,如今指尖流淌出的,依然是滿紙的人世溫情。

書中第二輯是“零度沸騰”,收錄了一些音樂筆記。作者曾言,沒有音樂,她是寫不出一個字的。音樂於她,儼然是一種獨特的能量,她指尖的十萬靈感,隨時都在等待著某一旋律的喚醒。或是邂逅,或是重逢,或是念舊,或是懷想,都能讓流離的內心找到源頭。

“人生,本就是一場低唱淺酌。有時在歌里,有時在字里,自抒或旁人代行,一曲曲華爾茲指尖曼舞,不在乎何時曲終,只在那一支間的風情。”作者如此寫道。她的音樂隨筆,在清淨的時候來看,就會有一種電台的享受。文字的香味打通了感官,不可見,不可言,皆可聽。隨著背景音樂一曲一曲切換,身心抵達之境,淺唱低酌,猶如夢中……人間迴旋於眉睫之上,一閉目,意識里全是陌生的驚艷。

書中的第三輯,是“不為繁華易素心”,寫身邊的花木人事,靜水流深。海棠,荷,玫瑰,木棉,桂,梔子,月季……家書,期盼,蛻變,最美的時光。

她說“詩由心生,心由境成”,文亦如是。作者的生活,可謂“半是逍遙半是俗”,她會挽起袖子埋頭忙一天的家務,也會坐在摩天大樓的頂層品味一杯來自遠方的卡布奇諾,生活中的平和清美,直接構築了文字的肌理和氣息。

作者寫道,“人和花,至情至性會晤,莫過如此。濃郁不亞於情人之戀,卻脫開塵俗的相守,無占有之念,也無褻玩之心,只在合適的距離,靜默對視。花開盡覽秀色,花落期待來年。”與植物親近,與日常相守,最樸實的情愫,也可以築成最美麗的城堡。指尖曼舞,豐盛無盡綿長。如此,心念花開處,是海納百川,還是壁立千仞,是深入淺出,還是淡出濃入,都是煙火的浪漫。

《指尖上的華爾茲》,一支心靈的圓舞曲,見證了作者最美的十年。如今集結成書,遂消枕夢之憾,真是好。十年沉澱,十年印記。以文字為容器,回憶才不會流失,不會腐朽。以文字為翅膀,靈魂就可以騎在紙背上,自由飛翔。

紫袖齋愛文字,一如她愛生活,“只要心懷美好,每個人的心底都會開出溫情的花來”,這樣的女子,得情懷滋養,一支筆,將永不枯竭。我們都溫暖地篤信著,她一定會繼續寫下去。一切都只是開始。人生如此滯重,所幸指尖還可以有不斷滴落的美好,在一紙河山間,延綿不絕,川流不息。

一道融進光陰的午後茶

——有感《指尖上的華爾茲》

塗鴉小墨

讀完紫袖《指尖上華爾茲》的那一日是午後,天空的雨像走秀的模特,短暫而急促。窗半合,氤氳的水氣隨風偶爾爬進,將前幾日的燥熱浸濕一層細細的露珠。我半仰著坐在窗前扶椅上,守著雨後的安寧,並在意猶未盡的文字里徜徉了許久後,才起身對著窗外的清新伸了伸懶腰,結束了一段思想上的唯美之旅。

己所不能,勿施於人嗎?喔,不對的。如果我要美化一下,那就是“己所不能,施望於人”。對於紫袖的文字,我的確用遺失許久的那份安謐去看的,有種寄望文字上的苛刻。念想自己也曾是個把玩心靈文字的文青,詞藻如泉涌,那時不在乎堆砌出的是否是一堆贅肉,而是關乎一種心靈上的表達,一種拋去肉體上的伸展。現在想想,偶爾還會會心的一笑。笑的不是那份青澀,而是我曾紮根思想深處那份純淨。

寫給自己看的文字是從不市儈的,品讀一個人的文字,只需短短的幾句隨意,便可窺到安逸過後,流於筆端的那份高遠寧靜。記得曾經喜歡上一幅畫,名字我忘了。是個俄羅斯的畫家,油畫上是一棵粗壯的橡樹下,一個小婦人持著籃框,端坐在草坪上,對著流雲遠望。那時我學過幾天畫,所以現在還能殘留點對美的己見。然而其他的卻隨著時間的久遠,隨著年華老去,沉入了世俗的湖底。我讚賞這份寧靜的持久,堅持一份工作是容易的,而堅持一份心境卻非常人所能做到。這就是紫袖,我能關聯到那副畫作的小婦人。

時光猶如沙漏,點點滴滴中灑下細碎的光陰,細碎的人生往事,不經意間便積澱了人生的每一次過往後的沉實和厚重。紫袖的字就如同沙漏里流淌的細沙,輕盈而細膩。讀她的散文就像打開相冊翻到的每一張照片,從年少的青澀到為人妻母后的端莊典雅,每一張色彩的背後都有一段對記憶的存檔,無關喜悅與悲傷,無關平實和銘刻,只是真實,才是將自己留在文字里,留在記憶里所作出最好的託付。作者的難得之處就是貴在堅持,自始至終沒有受到外界浮華噪雜的薰染,還是將一貫的風格流於筆端。能做到如此,想想絕非偶然。

在開篇的“雲中漫步”一文中,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等到某天老去,老得模糊了性別,著一襲少時不喜的紅衫,滿頭銀髮,和神交多年的藍顏紅粉,相約於海邊。”讓我想到了禪語中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即便是塵埃一粒,也會融於泥土中期待生命。好的文字不是用來粉飾生命,而是用來將生命賦予情感。時光總如逝水,在不經意中滑落指間,哪怕只掬起幾捧清涼入口,又何嘗不是記憶里幸福的橋段呢。老友老酒老時光,一歲一歌一回眸,於天高雲淡處,回望用腳步丈量過的小路,思量一下生命,有味亦是清歡。

每個人看一部好的文字,都會有主動去揣摩作者的心境及文字走向的想法,個人以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閱讀方式。但散文又與小說不同,所以在看散文隨筆時,套用小說的導讀方式難免會走進誤區。看紫袖前半冊的文章時,我便開始武斷的將作者歸類了,曾試想這是一個孤獨而寧靜的女子,一台留聲機,幾打黑膠唱片,一襲白色的長裙,幾本原版的英文小說,或許還有鞦韆和一地梧桐枯黃的敗葉,總之這是一個充斥無限小資的空間讓我去遐想。直到看了“琵琶弦上說相思”,我又看到了不一樣的紫袖。原本臆想中文弱的作者,居然也有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情懷。眼前頓時一亮,又覺得此事過於無厘頭,險些笑出聲來。好奇總有窺探的心理去催化去驅使神經,在接下來的“被風吹過的夏天”里我又看到一個與我同樣痴迷過王朔的女憤青。十七八歲是一個懵懂一切的年齡,對愛情、對生活、對待未來,我們有太多的未知和自信,我們標榜過犀利,標榜過青春無敵,總之鋒芒了所有武裝,現在想來人就是一個季節性的產物,春夏秋冬劃分了不同時期的成熟度。

讀書有時像在旅行,一站一站的新奇,一頁一頁的走入下一橋段,當你意猶未盡,變得越加貪婪之時,你會發現原來已接近尾聲。在讀到“滿天的花滿天的雲”時,我欣然看到了紫袖不止是對著書桌和文字痴迷的書香女子,原來也可以是拎著菜籃,穿梭於煙火塵世里的鄰家女子,使之對待文字的親切感又多了一份理性的認識。在書中你會清楚的看到作者如何還原生活的本質,如何將生活分配的如此細化。所謂的幸福不是每天都去面對個人的喜好,而是你給予了別人多少的歡顏。每當為生計奔波一天,在夜裡看看孩子熟睡的憨態,輕輕的在額頭一吻,幸福陡然而生,然後在這安寧的靜夜裡,倒一杯清茶或是一杯咖啡,舒適的坐在電腦旁,打出自己想要抒發的文字,想來這就是平凡生活中,自己能夠信手拈來的幸福。

“指尖花開”里,又悄然看到玉蘭花開,這是作者與又一個春天不期而遇,每個春天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神馳空間,對枇杷熟透後的垂涎,蝴蝶花開的艷麗,還有那小小的指甲花伴隨過的快樂童年。感悟就像一道道不同顏色的顏料,藍代表了天空的顏色,綠代表了生命的顏色,紅色是熱情黃色是陽光,每個人,則是自己人生的畫師。

期待總是一種美好的展望,讀書像旅行,憧憬和收穫才是這一路下來的感悟,期待紫袖的指尖,在下一次又會舞出怎樣的華爾茲,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沉澱到發酵的過程。

簡若清泉

遠聲

《指尖上的華爾茲》是一本散文集。我捧讀的一刻,仿佛感覺清風攜著晨曦落入手中,迴旋流動抵達心頭。爽利。

清晨的陽光浸過薄薄的樹蔭鋪滿清泉,青白潺潺。翻開簡約清淨的封面,吸,久違的油墨那淡淡清香在肺腑里洇開。時光幻化,留聲機沙沙轉動,傳來《卡薩布蘭卡》曼妙輕音。筆者一襲素雅長裙在水面輕盈旋轉三步華爾茲,輕風徐徐,長發飄飄。清泉與白雲交融,光影和清音重疊,自然《雲中漫步》。“歌是有靈魂的”,輕翻書頁,音樂交響,重返雲中,漫步繁華中的田園……

多年來,我徜徉在文字的世界裡,正當走累了,走倦了,要返身回了的時候,讀到《指尖上的華爾茲》中的幾篇文字。筆觸輕柔若溪流,筆鋒英氣似凌風。仿佛走到一條清澈的泉流邊,那種欣喜地感覺被秦牧先生言中——藝海拾貝。而我卻拾到一顆珍珠。初讀紫袖的文字是09年的初秋。清爽、乾淨、洗鍊的文字彙聚成穿流過大地的清泉。涼薄、澄澈、本真。泉中的藍天只有湛藍、泉中的白雲只有潔白、泉中的小草只有翠綠、泉中的胡楊只有傲然。泛起的漣漪折射出陽光點點輕快和溫暖。不加修飾的極富性格的文字表達,猶如高原上藍天下的一湖清泉,直接、閒散,自然。

那時,我在想:紫袖的文字若匯集成冊出版多好呀!隨身攜帶。工作之餘翻頁品讀,如水的行板躍出字裡行間,心隨樂曲飛揚,緊張釋放便化為輕鬆;生活閒逸佐綠茶翻閱,涓涓花溪輕音叮咚穿過喧譁,身已經置於世外,浮躁沉沒漸歸於寧靜。我們的生活不能全部都是物質,精神空間需要音樂回聲,需要虹光投射,以心悅。紫袖於書中寫到:“有兩處房子,一處安於塵世,無關奢華大小,依自己的喜好裝飾,一處心靈之窩,字的世界裡,避開熙熙攘攘,一切由心。半是逍遙半是俗。如此,幸福的意義便齊了。”寫字如此,讀如此本真純淨的字亦如此。風吹,沙流,珍珠愈發晶瑩。無心插柳柳成蔭。喜聞紫袖的文字在今年的春天結集出版,我幸運地在第一時間就能先睹為快。歌中行。

通讀。心裡時不時會淡淡笑,又或自然而然地對話。齊豫空靈的《橄欖樹》零落飛散,再聽小娟唱起《花祭》,三毛那本真,心事不遮不掩的性格喚起紫袖的共鳴。乾淨淳樸的歌聲中,指尖飛旋,寫下《我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自由無邊,路卻有盡頭。而清泉的歸宿是走向自由的海洋,文字就是紫袖的海洋。紫袖在書中說:於現實中,難免陷入陳雜俗事中。沒有彎彎曲曲的水岸,哪能看到一湖清泉?泉水東流,折彎處,落差位,總會沉渣泛起。但是,水,只要在流動中就有著本能的自淨特質。紫袖的文字用詞凝鍊,語句輕快,表達清爽,觀點鮮明,就是叮叮咚咚彎彎曲曲東流向大海的清泉。

掩卷。一個個人物從眼前走遠,一支支歌曲隨風飄去,一幕幕生活情景輪迴飄渺。然,總有沉靜的畫外音在耳畔迴響:“美麗的東西,不能掰得太碎,也不能太深入。太碎,容易流失;太深入,經不起推敲。”

嗯。心向純淨,煙火也浪漫。

玉玲瓏

——讀紫袖齋《指尖上的華爾茲》

思賢

紫袖齋三字讓我聯想至一截長袖,一盞風燈,一方古硯,一處別院,一叢綠竹,美人幽居此齋,長袖善舞,隨風而起,指尖所出之字,質地可期。不論電影與音樂來自何地,到了她的筆下,都流著古韻。紫袖將生命沉澱至旋律與影像,流瀉成字,收放隨心。也許,連她自己也分不清真實與虛幻的界限,沉溺至美好,必定自好,又或者說她本就是一部音樂劇,美而不艷,哀而不傷。大情懷,大抱負,其實遠不如真實的人生來得讓人唏噓,她的人生與音樂水乳交融,讓觀者自然陷入,無法自拔,也無需自拔。誰的記憶里不曾有過一段磨滅不掉的旋律?誰的生命中又沒有過一場沒有落幕的華爾茲?那就索性跟隨她的指尖,去經歷一場夢幻,一場久違的溫習,去觀賞一場由她親手點燃的焰火。

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戰神傳說》,情節記不確切,倒是劇中一樣信物過目不忘,其狀如新月,雌雄一體,鏤空,晶瑩剔透,遇風幽咽自鳴,取名玉玲瓏。若要尋一樣珍品形容紫袖其人,莫過於此物。音影為風,一遇紫袖,即作鳳鳴,聽者惻然。

片中主角梅艷芳女士有一句獨白,“煢煢白兔,東遊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豈止是人,音影字概莫能外。紫袖的筆尖流著淡淡濃的懷舊,舊如古玉,溫潤生澤。

書達之日,忐忑拆分,一直不曾開卷。讀一卷書也得講究機緣。後輾轉至洛陽出差,料想一路寂寞,有書作伴,未嘗不是一樁美事。登機,歸置行李,落座,開卷,自此無法釋手,空姐將便餐遞至身前,我竟渾然無覺。置身三萬英尺的高空,閱覽此書,應是對紫袖最虔誠的致敬吧!也正應了紫袖喜歡的一部電影——《雲中漫步》。音樂,電影,似水流年,從濃密皎潔的雲層中呼嘯而出,瞬間將自己厚厚的防禦貫穿,讓曾經冰封的血液奔涌不止。有人把電影當作消遣,而紫袖將此灌注入精神,並親身演繹成一種生活方式。音影文字應是對殘缺的現實世界最優雅的彌補。無怨恨,無憤慨,無得失,紫袖從容遊走於影音世界。我唯有從字中側看,所見已不單是行走姿態,更似一種舞蹈,一種旋轉的舞蹈,維也納華爾茲。

念大學那幾年,偶爾會去舞廳廝混,獨好華爾茲,如一枚旋轉的陀螺,沉浸於音樂之中,體會另一種生命的頻率。紫袖寫字大概也是一種境地。

適逢洛陽落雨,差旅清閒,窩在酒店客房的沙發里,繼續觀賞這場不曾落幕的華爾茲。《Gone With The Wind》,震撼的不獨有年少的我,對紫袖似乎同樣有過非比尋常的薰染。電影也好,原著也罷,都以不容爭辯的姿態,進駐筆者的內心世界,給嚴厲的青春添一抹浪漫的底色。紫袖豈只因此理解了愛情,甚至於通透。或者此書便是紫袖幸福的密鑰,也未可知。我從書中領略到筆者別樣的熾熱與感喟。

夜色漸濃,雨夜的古都格外寧謐,鵝蛋青的封皮在燈下泛出淡冽的溫暖。叛逆是每個人必經的成長,萬幸的是,筆者在那時有音影字相伴。因此,不羈轉成優雅,放逐蘊含節制。

一冊書當然不會泄露筆者的全部,我們卻可以從片段中看到紫袖的疼痛,掙扎,平復。因了音影字,疼痛催不毀意志,掙扎熄不滅激情。一切都被修復,被稀釋,被溶解,這當是人生最美好的被動。

一曲終了,旋轉的舞步噶然停歇。我耐心等待下一曲響起,“紫袖!可以邀請你再跳一曲么?”

袖聲袖色

1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熙熙攘攘中,有的人蹉跎了情致,有的人卻活出禪意。所謂的頓悟,不過是適度的濾和潤,於心底淀成一處溫軟,陰霾層籠時,可以透出一米陽光。最完美莫過,還有三兩知己,文字作陪,情義長流。(《指尖上的華爾茲》·雲中漫步)

2 走得最遠的,才是最真最美最純的愛。愛的最高境界,遠非塵俗的肉身相守,而是心靈的默然相依。略去萬千華美辭藻,不過樸實無華四字,你好,我安。(《指尖上的華爾茲》·你的手心有紫薊花嗎?)

3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座“挪威的森林”,“那裡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空氣充滿寧靜,雪白明月照在大地。”沉醉於燈紅酒綠的男人,夜夜哼著十八摸,一樣會在某個無人的角落,聆聽蕭邦的《夜曲》。即使所有的愛情都滄海桑田,所有的人情都沾染物慾,某刻頓首間,襁褓中的嬰兒一個純淨的微笑,一樣會讓心驀然生花。(《指尖上的華爾茲》·此刻天涯)

4 有些記憶,是珍貴的瓷器,寧可收藏在舊時的櫥窗里。心倦了,累了,停下腳步,慢慢想,細細擦。愈美好的東西,愈嬌貴。以倒退的方式靠近,適度的距離,其實是一種珍惜。(《指尖上的華爾茲》·被風吹過的夏天)

5 純粹的愛是什麼,就是在他面前,洗盡鉛華,回歸真我,無一絲矯揉造作,你細紋滿面,他注視你的眼光依然柔軟,你素顏以對,揉在他懷裡一樣恬靜入睡。因為你知,怎樣的你,都是他心中至愛。(《指尖上的華爾茲》·我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

6 歲月淡褪了容顏,卻豐富了回憶的模樣。心向純淨時,某些片斷便鮮活跳出。仿佛每個指尖都開滿溫情的花。(《指尖上的華爾茲》·指尖花開)

7 有的人終老都未曾縈繞過這樣的影子。而他遇到了,相知了,寫下了,梁老美化了,延續了,世人看了,記住了:愛到深處,一切繁華皆背景。(《薔薇幾度花》·一朵芙蓉著秋雨)

8 年少時蓬勃過的情懷,亦如茉莉植於心田,記憶似春雨潤過,催醒一季的盛開。紙上一朵,心裡一朵,流年飛上指尖輕吟。(《薔薇幾度花》·香從清夢回時覺)

9 歲月如歌,總有一些記憶,貼心而存。即使陳舊得只剩下一絲模糊的痕跡,隱約提醒著曾經的艷麗極致,猶潤滑如故。只因習慣數年如一日的包裹。(《薔薇幾度花》·一縷茶煙透碧紗)

10 心若蓄滿初見的美好,每一次重逢,都是春暖花開。(《薔薇幾度花》·好久不見)

11 真想賴在這樣的時光里,和親近的人形影不離,醉臥花蔭,看童年在風中跑,念及舊時模樣,潮汐般的涌動,打濕心房。大愛無言,也只是輕道一聲:原來你還在這裡。(《薔薇幾度花》·紅薔薇)

12 年少時愛過的花,讓人放鬆的音色,輕柔叩醒的夢,想起生命中無私相助的貴人,全心全意關愛的親人。記憶抹了一季的清芬,悠然流長。明年復明年,薔薇幾度花。(《薔薇幾度花》·紅薔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