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粥

《大明本草》言其"止嗽,潤心肺,消痰氣"。 《本經逢原》言其"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痰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 1.《本經逢原》言蘇子"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溏者皆不可用";

基本信息

原料

紫蘇子10-15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

將紫蘇子研細加水熬,沉澱取汁備用。煮米做粥,臨熟前投入紫蘇汁調勻,早餐用之,可加入冰糖少許以調味。

功效

止咳定喘,適用於表虛復受寒邪而致的咳喘、痰多、食少,老年人、病後大便不通,燥結難解等症。
粥義解說:紫蘇子,又名蘇子、炒蘇子、黑蘇子,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成熟果實,生用或炒用。
中醫認為,蘇子性味辛、溫,入肺經,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適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本草綱目》言其"下氣,除寒溫中....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但在本方中,只取其潤腸通便作用。《大明本草》言其"止嗽,潤心肺,消痰氣"。《名醫別錄》言其"主下氣,除寒溫中"。《本經逢原》言其"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痰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煮粥服食,既能消積通便,又能下氣平喘,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患者咳嗽、便秘時,本方既可下氣止咳,又能潤腸通便,且能補益脾肺,可謂一舉數得。
注意事項:
1.《本經逢原》言蘇子"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溏者皆不可用";
2.還有一種白蘇子,色呈灰白而粒較大,氣較淡薄,性質、功用與紫蘇子相同而力稍遜。兩者可相互代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