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黃化病

一種植物疾病。 48科約300種野生及栽培植物均能感染。 葉蟬卵或植物種子無傳病作用。

紫菀黃化病
asteryellows
一種植物疾病。大部分世界上氣溫很少持續大約超過32℃(90℉)的地方均可發現,初以為病原系病毒,今已證實為菌質體。48科約300種野生及栽培植物均能感染。典型症狀包括嫩枝黃化(失綠)、挺直及成束狀生長,花略呈綠色、變形或變小,植株生育受阻或矮化。葉蟬在受侵染植株上取食後轉移至健株上取食時便會傳播疾病。葉蟬卵或植物種子無傳病作用。
菌質體在越冬雜草及作物植株、繁殖器官(鱗莖、球莖、塊莖)以及葉蟬(溫暖氣候中)體內保存。植株及葉蟬體內的菌質體於38∼42℃(100∼108℉)經兩三周即受破壞,因此紫菀黃化病在許多熱帶區域罕見或未見。有效防治法是驅除葉蟬,迅速去除受病作物及雜草植株和越冬的易感染雜草,用接觸殺蟲劑噴霧或噴粉。土素族抗生素可消除新出現的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