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苷

紫菀苷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 ”2.《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又能通利小腸。 ”3.《本草正義》:“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辛而溫,非燥烈可比。

紫菀苷紫菀苷
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根及根莖。主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安徽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有節的根莖,編成辨狀曬乾,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藥性】苦、辛、甘,微溫。歸肺經。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

【套用】

咳嗽有痰。本品甘潤苦泄,性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長於潤肺下氣,開肺郁,化痰濁而止咳。對咳嗽之證,無論外感、內傷,病程長短,寒熱虛實,皆可用之。如風寒犯肺,咳嗽咽癢,咯痰不爽,配荊芥、桔梗、百部等,如止嗽散(《醫學心悟》);若治陰虛勞嗽,痰中帶血,則配阿膠、貝母等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嗽,如王海藏紫菀湯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肺癰、胸痹及小便不通等證,蓋取其開宣肺氣之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虛久咳蜜炙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
2.《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又能通利小腸。”
3.《本草正義》:“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辛而溫,非燥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潘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而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紫菀皂苷A~G、紫菀苷、紫菀酮、紫菀五肽、紫菀氯環五肽、丁基-D-核酮糖苷、槲皮素、無羈萜、表無羈萜醇、揮髮油等。
2.藥理作用:水煎劑及苯、甲醇提取物均有顯著的祛痰作用,目前,初步認為祛痰的有效成分為丁基-D-核酮糖苷;根與根莖的提取物中分離出的結晶之一有止咳作用。體外試驗證明,紫菀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所含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槲皮素有利尿作用。
3.臨床研究:有報導,以本品配知母、川貝、桔梗等組成紫菀湯治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咯血,總有效率為71.7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