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大師訪談錄

紫砂大師訪談錄

紫砂大師訪談錄,作者為賀雲翱,文物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紫砂大師訪談錄紫砂大師訪談錄

《紫砂大師訪談錄》是關於收錄“紫砂大師訪談錄”的作品集,內中具體收錄了:《以紫砂花器工藝為終身追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先生訪談錄》、《傳承與創新並舉是紫砂陶藝能長久生存的奧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先生訪談錄》、《我的紫砂之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先生訪談錄》等文章。

目錄

以紫砂花器工藝為終身追求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先生訪談錄

傳承與創新並舉是紫砂陶藝能長久生存的奧秘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先生訪談錄

興寄泥丸孜孜以求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訪談錄

從徒工到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泉海先生訪談錄

藝術貴在創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先生訪談錄

成功來自艱辛的勞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先生訪談錄

做傳統技藝的弘揚者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先生訪談錄

我的紫砂之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先生訪談錄

走陶刻與壺藝相結合的道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先生訪談錄

走教學相長與傳承創新之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先生訪談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宜興紫砂陶工藝

編後記

前言

宜興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和滬寧杭三大城市的幾何中心,是中國著名的陶都、江蘇省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江蘇省重要的工業旅遊城市和蘇浙皖三省接壤地區的商貿服務中心,素以“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的世界”享譽海內外。全市總面積2038平方公里,人口106萬,下轄14個鎮、4個街道、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近年來先後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全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排名分別列第20位和第9位。

宜興歷史悠久,自秦代建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古又稱荊溪、陽羨等,是一個具有豐厚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古至今人才薈萃,英才輩出,古代出過4個狀元、10個宰相、385個進士,現代有22位兩院院士、8000餘名教授,湧現出徐悲鴻、蔣南翔、周培源、潘漢年、吳冠中、沙祖康等一批各行各業的領軍型人物,成為全國著名的“教授之鄉”、“書畫之鄉”。

作為享譽世界的中國“陶都”,宜興的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史,境內自漢朝至民國各時代的古窯址數不勝數。陶瓷文化中宜興紫砂工藝更是獨樹一幟。紫砂陶工藝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朝,傳承於當代,迄今已有700年以上的歷史,期間歷經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薪火相傳,工藝技術日臻完美,文化內涵日益豐富,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瑰寶,成為代表宜興形象的一張文化品牌。目前,紫砂工藝的傳承人被多次邀請出國作手工工藝表演或作品展覽。許多作品在國際國內民間工藝賽事中先後獲得數十項高級別獎項,有的作品被作為我國“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為中國傳統工藝贏得了國際聲譽。2006年,國際陶藝學會和美國中華陶藝學會分別授予我市“中國宜興——世界制壺中心”、“中國宜興——茶壺之都”兩項殊榮,充分肯定了宜興紫砂陶工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價值。

宜興紫砂工藝是具有傑出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其工藝流程、器物造型、裝飾技巧及審美理念無不飽含深厚的中國民族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較廣泛的實用價值。可以說,宜興紫砂是祖先饋贈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重視與保護。近年來,宜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紫砂保護工作,從2003年開始,將加強紫砂保護和發展列入人大議案,由政府具體組織實施紫砂礦山資源的開採保護、紫砂作品智慧財產權保護、紫砂藝人職稱評定、紫砂文化發掘與繼承、規範整頓紫砂生產經營秩序等有關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宜興紫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2005年開始研究制訂《無錫市宜興紫砂保護條例》,以立法的形式加大了對紫砂事業的保護力度。2006年該條例經無錫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江蘇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批准,並於2007年4月1日正式實施,宜興紫砂也成為繼“蘇州崑曲”後全國第二個獲立法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此同時,市文化部門積極聯繫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組織開展紫砂工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2006年宜興手工紫砂陶藝列入了江蘇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試點項目,同年6月,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位居傳統手工技藝首位。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等三家單位的有關同志編輯出版《紫砂大師訪談錄》,這是宜興紫砂工藝遺產保護與傳承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對於進一步提升宜興紫砂的知名度、推動紫砂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長期以來,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教授十分關注宜興紫砂工藝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從2003年開始,每年暑假他都冒著酷暑,親自率領師生到宜興對紫砂陶工藝進行調研,足跡踏遍宜興的山山水水,白天考察訪問,晚上研究整理,幾年如一日,形成了一批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宜興紫砂陶藝的“申請”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本《紫砂大師訪談錄》,就是他們在宜興調查研究期間,與紫砂藝人特別是紫砂工藝大師訪談的忠實記錄,這些訪談資料清晰地反映了紫砂工藝這一傳統文化遺產的現代體驗、傳承和新曆程,既是紫砂工藝大師和藝人的心得、經驗和心聲,也是富有價值的口述歷史與遺產現狀實錄,對國內外民眾了解宜興紫砂陶工藝的豐富內涵和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宜興紫砂屬於宜興,更屬於中國,屬於世界,我真誠希望宜興的廣大紫砂藝人能潛心鑽研紫砂藝術,精益求精,開拓創新,不斷把紫砂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同時也熱切期待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士踴躍參與到紫砂工藝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中來,為推進宜興紫砂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我相信,有全體紫砂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廣大有識之士對紫砂工藝一如既往的關心、愛護和支持,宜興紫砂這顆民間傳統工藝的明珠,一定會散發出越來越光彩奪目的藝術魅力,宜興紫砂事業的發展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蒙編者所託,特寫此序,藉此機會,對賀雲翱教授以及所有關心宣興紫砂事業發展的單位和同志致以衷心感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