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樹科

紫樹科

落葉或常綠喬木,稀灌木(我國不產)。單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無托葉。花輻射對稱,雜性異株或同株,雄花為頭狀、總狀或傘形花序,雌花及兩性花單生式或組成2—12花的頭狀花序。

基本信息

紫樹科

Nyssaceaesensustricto,nom.conserv.

紫樹紫樹
落葉或常綠喬木,稀灌木(我國不產)。單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無托葉。花輻射對稱,雜性異株或同株,雄花為頭狀、總狀或傘形花序,雌花及兩性花單生式或組成2—12花的頭狀花序。萼片小,5或更多齒,覆瓦狀排列,或萼全緣或缺;雄蕊(8—)10(—16),常排成2輪;花絲長,鑽形,花葯小,內向或側向;花盤大,墊狀;子房下位,1(—3)心皮,1室,具1枚頂生懸垂倒生胚珠。核果或乾而近翅果狀;種子1顆,具胚乳。
約2屬14種,分布於東亞(南達印度尼西亞,北至我國長江流域)和北美東部。雲南產2屬5種。
本科自1825年創立以後,長期被忽視了它的正確地位,曾經被改隸於檀香料(Santa-laceae),八角楓科(Alangiaceae)或山茱萸科(Cornaceae)中。1909年以後,一般已承認為獨立的科,而包含珙?屬(Davidia)在內,但大多數仍主張放在廣義的桃金孃目(Myrti-florae)中,少數人則認為和山茱萸科關係較密切,而與該科合成山茱萸目(Cornales),或與該科共列為傘形目或五加目的一員。無論如何,在親緣關係上本科與山茱萸科、珙?科較為密切。其與相近各科的區別點在於葉互生,無托葉,花序常成頭狀,雄蕊常2倍於花瓣,子房具一胚珠,果為核果狀。與山茱萸科的關係已有細胞學證明材料。
有些種供觀賞,材用或藥用。

紫樹

落葉喬木,高10—18米;樹皮粗糙,薄片狀脫落;幼枝紫綠色,老枝褐色,有明顯皮孔。葉互生,紙質,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2—15厘米,寬5—6厘米,全緣,有時稍呈波狀;葉脈突出於背面,疏生柔毛;葉柄長約2厘米,有短柔毛。花雌雄異株,聚傘狀短總狀花序;花萼5裂,裂片小;花瓣5;雄蕊5—10,著生於肉質花盤周圍;雌花有小芭片,子房無毛或基部有毛,花往細長。核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紫綠色至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
紫樹木大部分來自水紫樹(Nyssaaquatica),顏色從發白的黃色到淺棕,結構緻密,木質很硬。用於製作板條箱和木箱、地板、廚房用的木質器皿以及裝飾面板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