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颯

索颯

索颯,著名作家張承志的妻子,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離退休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拉丁美洲文化,著有《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等。

個人信息

索颯,原名劉承軍,張承志妻子,60年代末於內蒙古草原插隊,70年代就讀、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與西班牙有關的工作,曾赴西班牙及拉美數國進修、考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離退休研究員,著有:《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1998)、《思想的旅遊:西班牙散記》(2001)、《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2003),《彼岸潮湧:拉丁美洲隨筆》(2007),《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2009年8月),並發表各類文章、譯文數十萬字。

個人簡介

簡歷

1972 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於1975年畢業

1987 開始在拉丁美洲研究所工作,重點從事文化研究

1992 以中國教育部獎學金赴墨西哥“墨西哥學院”中心進行學術研究

1993 被評為副研究員

1998 發表專著《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

1999 以中國教育部獎學金赴西班牙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學術訪問

2000 被評為研究員

2001 發表專著《思想的旅遊:西班牙散記》

2003 自費赴西班牙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拉丁美洲現代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訪問

2003 發表專著《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所重點項目)

2004 擔任拉丁美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5 承擔所重點項目,開始撰寫《拉丁美洲經典文獻譯註》

2006 以墨西哥外交部獎學金赴墨西哥考察,並應秘魯太平洋大學邀請自費赴秘魯學術考察

2007 發表學術散文集《彼岸潮湧:拉丁美洲隨筆》

2009 發表專著《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

主要研究領域

拉丁美州文化,拉丁美州思想史

研究成果

專著

1、《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2、《思想的旅遊:西班牙散記》,(繁體字版)香港科華出版社,2000年;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3、《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4、《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修訂再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5、《彼岸潮湧:拉丁美洲隨筆集》,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年7月。

6、《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論文

1、《阿根廷文化結構中的〈馬丁·菲耶羅〉》,《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期刊;

2、《“美洲熱忱”的使者——拉美知識分子的浪漫氣質與拉美當代小說的成功》,《拉丁美洲研究》1989年第2期;

3、《實證主義思潮在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第2期;

4、《拉丁美洲的文化民族主義思潮》,《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第3期;

5、《關於“另一個”的猜想》,《讀書》1990年第9期;

6、《救贖與歷史——對“解放神學”的再認識》,《拉丁美洲研究》1991年第1期;

7、《回憶未來》,《讀書》1991年第5期;

8、《不死的心》,《讀書》1991年第8期;

9、《拉丁美洲種族融合思想的現實意義》,《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第6期;

10、《美洲式痛苦的代言人》,《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2期;

11、《戰敗者的目光》,《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第3期

12、《永不孤獨的孤獨者──讀張承志的〈荒蕪英雄路〉》,《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第1期;

13、《塞亞與“拉丁美洲哲學”》,《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第3期;

14、《何塞·馬蒂反帝愛國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在何塞·馬蒂逝世10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第5期;

15、《具體的人道主義──墨西哥哲學家塞亞及其思想簡析》,《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第11期;

16、《差異權:讓理解和尊重超越寬容》,《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第11期;

17、《兩個美洲──拉美反殖思想傳統的歷史淵源》,《拉丁美洲研究》1996年第2期;

18、《拉斯卡薩斯的基督教人道主義思想》,《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4期;

19、《切·格瓦拉與他的“新人”思想》,《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6期

20、《阿根廷歷史上的探戈》,《拉丁美洲研究》1997年第6期;

21、《明天為誰降臨?》,《讀書》1997年第12期;

22、《找回語言》,《東方藝術》1998年第2期;

23、《切·格瓦拉: 永遠的懷念》,《讀書》1998年第5期;

24、《倒騎毛驢的阿凡提與資訊時代》,《讀書》1999年第1期;

25、《語言,走過歷史的滄桑》,《讀書》1999年第7期;

26、《語言的情感價值與譯者的角色》,《讀書》2000年第2期;

27、《歷史化石──西班牙境內的兩處伊斯蘭文明遺蹟》,《回族研究》2001年第2期;

28、《簡析印第安文明中的思想因素及其研究的意義》《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3期;

29、《塞亞對最新國際熱點問題的表述》《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4期;

30、《何塞·馬蒂與拉丁美洲的反帝思想傳統》,《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6期;

31、《知識分子危機與批判精神的復甦》(一、二),(索颯、海因茲·迪特里齊),《讀書》2002年第5、6期;

32、《懷念馬蒂》,《天涯》2003年第1期,海南作家協會期刊;

33、《弗拉門戈——安達盧西亞的玫瑰》,《當代學生》2003年第20期;

34、《實用主義哲學與美國的領土擴張》,《書摘》2003年第6期;

35、《讓語言脫下灰制服:關於拉丁美洲新政治語言》,《天涯》2004年第1期;

36、《拉丁美洲左翼思想近況》,《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5期;

37、《從“他人”到“我們”》,《香港傳真》/No.39;

38、《拉丁美洲印第安運動的崛起》,《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5期;

39、《在〈堂吉訶德〉的甲冑之後》,《讀書》2005年第5、6期連載,《新華文摘》2005年第二十二期轉載;

40、《挑戰風車的巨人是誰:塞萬提斯再研究》《回族研究》2005年第2期;

41、《從“他人”到“我們”——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運動的崛起》,《天涯》2005年第5期;

42、《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和他的333個故事》,《書城》2005年第8期;

43、《“新法西斯主義”與第四次世界大戰——〈資本之戰:從塞拉耶佛到伊拉克〉引言》(林華、索颯),《書城》2005年第12期;

44、《當影子登上歷史舞台》,《香港傳真》/No.60;

45、《三十九年後的致敬》,《讀書》2006年第10期;

《印第安文化與印第安政治運動的新崛起》《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5期;

46、《“解放神學”死亡了嗎?》,《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1期;

47、《五月廣場母親》,《天涯》2007年第3期;

48、《莊稼敘說的歷史》,《南方周末》2007年6月24日;

49、《8月15日委內瑞拉全民公決有感》,《彼岸潮湧:拉丁美洲隨筆》;

50、《奧爾蒂斯與他的“菸草-蔗糖”情結》,《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4期;

51、《全球化進程中的拉丁美洲傳統作物(土豆篇)》,《綠葉》2008年第10期;

52、《全球化進程中的拉丁美洲傳統作物(玉米篇)》,《綠葉》2008年第11期。

53、《中國海外研究》(上,劉小楓;何新華;老田;唐仁虎;錢江;汪新生;嚴海蓉;陳宜中;李安山;蘇振興;索颯;舒詩偉等)《開放時代》2010年第1期;

54、《“蒙特西諾斯呼聲”:西方殖民史上第一次內部抗議》,《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6期。

譯文

《古巴與國際形勢》,(古巴)費利佩·佩雷斯·羅克演講,劉承軍譯,《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3期。

早期論文

探戈與阿根廷,1980

拉美當代小說的啟示,1987

從中國看拉丁美洲,1995

塞維亞的美洲印記,2000

西班牙的古今移民潮,2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