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PS3

索尼PS3,是由索尼電腦娛樂所開發的家用遊戲機。PS3最初於2005年5月的E3電玩展上發表,於2006年11月相繼在日本、美國、歐洲、台灣、英國、香港、東南亞及澳洲地區發售。

簡介

(圖)索尼PS3索尼PS3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3) 是由索尼電腦娛樂所開發的家用遊戲機,位於同公司PlayStation、PlayStation 2的後繼位置。 和PlayStation、PlayStation 2一樣,在口語中使用簡稱為“PS3”的時候較多。PS3最初於2005年5月的E3電玩展上發表,於2006年11月相繼在日本、美國、歐洲、台灣、英國、香港、東南亞及澳洲地區發售,全球統一的行銷口號是“PLAY BEYOND”、“超越玩樂”。若仔細觀察PS3的標誌,會發現它似乎是“PLAYSTATIOn 3”而不是“PLAYSTATION 3”,不過這並不是如同坊間傳聞的,使用n是為了防偽,而是因為該字型N與n為同樣造型,只是大小不同,此點亦可由《蜘蛛俠》(Spider-Man)系列電影的標題Logo得到印證。
PlayStation 3主要的賣點不是提供一個家庭多媒體遊戲機平台,而是帶領玩家進入藍光光碟及高品質影音時代。PlayStation 3以Blu-ray Disc(BD-ROM)作為光碟機的主要規格,透過HDMI端子提供播放高品質畫面及杜比音響,而且亦能夠向下相容CD-ROM及DVD-ROM,包括PlayStation和PlayStation 2的遊戲光碟。 在PlayStation 3發售的同時,索尼新力娛樂設立了“PlayStation Network”(PSN),並且提供“PlayStation Store”(PS Store)服務。PS3玩家可以透過PSN在PS Store內購買以往的PlayStation遊戲,或下載PS3遊戲的相關資料、試玩版及限定遊戲內容等等。此外,PlayStation Portable玩家透過USB裝置與PS3進行連動時,玩家可以於PS Store下載PlayStation遊戲或其他一些收費或免費的遊戲相關資料、試玩版及限定遊戲內容等等到PSP內,另外亦可透過PSN進行PSP遊戲的對戰功能。 PlayStation 3專用的PSN於未來會投入更多服務,包括網上使用者虛擬的家“Home”,利用“Home”這個強大的網上社交平台,玩家可以與全世界玩家溝通,進行遊戲心得交流。每個玩家將會有自己獨立的人物及房間,玩家可以設計自己的虛擬分身及任意裝飾房間,日後玩家可以在PS Store下載擴充內容,或在PS3遊戲上取得特殊的遊戲紀念品放置於“Home”內。

沿革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達成共識,共同開發次世代遊戲機的處理器。
2004年9月21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次世代遊戲機將採用“藍光光碟”作光碟格式。
2004年12月7日 索尼新力娛樂與NVIDIA宣布共同開發次世代遊戲機用圖像處理器。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共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架構發表。
2005年3月30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次世代遊戲機將採用東芝所開發的512Mb XDR記憶體。
2005年5月17日 PLAYSTATION 3正式命名及公開發表,預定2006春季全球發售。
2006年3月15日 由於Blu-ray規格未定與HDMI內容制定進度延遲,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延期至同年11月於日本、歐洲及北美地區同時上市。
2006年8月30日 PLAYSTATION 3官方網站開張。
2006年9月6日 由於“藍光光碟”的關鍵藍光二極體組件產量未達理想,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在歐洲地區的上市日期推延至2007年3月。同時修正日本地區首發出貨量為100000台,預計11月11日上市;北美地區首發出貨量為400000 台,預計11月17日上市。
2006年11月1日 香港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在香港及台灣等地區將於2006年11月17日與美國同步上市。
2006年11月11日 PLAYSTATION 3率先在日本全國發售,在BIC Camera東京旗艦店舉行首賣會,第一批88400台遊戲機被搶購一空。
2006年11月17日 PLAYSTATION 3在美國、香港及台灣地區發售。香港索尼新力娛樂分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及台灣台北西門町“Sony Digital Square”舉行首賣會,兩地首賣會中,香港200台以及台灣300台皆於會場銷售一空。
2006年12月25日 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將PLAYSTATION 3列為“5 Things That Went From Buzz to Bust”。
2006年12月31日 PLAYSTATION 3於日本銷售量達46萬台。
2007年1月8日 索尼新力娛樂在CES2007中表示PLAYSTATION 3自2006年11月上市以來,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00萬台,比預期更快達成目標。
2007年3月8日 PLAYSTATION 3專用網上社交平台“Home”正式發表。
2007年3月23日 PLAYSTATION 3於歐洲、中東、非洲及澳洲地區發售。
2007年4月12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北美地區將會停止生產2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
2007年5月16日 PLAYSTATION 3全球出貨量達550萬台。
2007年6月16日 PLAYSTATION 3於韓國發售,80GB版本定價為韓元518000。
2007年7月9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將PLAYSTATION 3的60GB版本在北美地區減價100美元到US9,新型號80GB版本PLAYSTATION 3將會全面取代舊有60GB型號。
2007年7月15日 PLAYSTATION 3於日本銷售量突破100萬台(數字為101萬492台)。
2007年9月15日 日經新聞報導新力集團將會退出PLAYSTATION 3的中央處理器“Cell”生產,以1000億日元把半導體生產機器賣給共同參與開發的東芝。隨後新力集團發表新聞稿表示還沒有具體的決定。
2007年9月20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推出“DualShock 3”,結合六軸感應及震動功能,預定於11月在日本率先推出,其他地區預定為2008年春季。同時,PLAYSTATION 3專用網上社交平台“Home”將會延期至2008年第一季推出。
2007年10月5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歐洲地區推出4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預定於10月下旬發售。 2007年10月9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日本及亞洲地區推出4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定於11月11日發售,售價為39,980日元,主機的顏色除了鋼琴黑之外,還提供了新的陶瓷白顏色。同時還宣布 “DualShock 3”於同日亦會作獨立發售,售價為5,500日元。
2007年10月18日新力集團在官方網站刊登了由東芝、新力集團與索尼新力娛樂將合資成立PLAYSTATION 3“Cell / B.E.”處理器與“RSX”繪圖晶片生產新公司的新聞,並將把位於九州長崎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出售給東芝,而東芝將會繼續供應“CELL”給 PLAYSTAION 3[2]
2007年10月25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截至2007年9月底,PLAYSTATION 3全球銷量達559萬台。
2007年11月27日 索尼新力娛樂亞洲分部(SCE Asia)宣布成立台灣索尼新力娛樂(SCET)。
2008年1月7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2007年聖誕假期五星期之內,售出120萬台PLAYSTATION 3。
2008年1月8日 索尼新力娛樂於“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中宣布,將會推出利用PlayStation 3拷貝藍光光碟影片並傳輸給PlayStation Portable的功能,使用者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享受可攜式的高清電影。
2008年1月10日 日本索尼新力娛樂宣布20GB及6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在日本地區將會停止生產,意味著20GB及60GB版本完成歷史任務,全球市場上再沒有這兩個版本發售。

科學運算

索尼新力娛樂已加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Folding@home”計畫,由於PLAYSTATION 3能提供強大的運算性能,從PS3的1.6版本固件開始,利用PS3的Cell處理器來支援該項目科學運算。當PS3閒置時就會啟動運算程式,精確計算蛋白質的摺疊效應,利用所得的結果研究各種疑難雜症。當CELL處理器運算時,NVIDIA的RSX顯核就會提供立體的蛋白質的摺疊實時圖形展示。該圖形展示效果支援1080p輸出,還有HDR效果,用家可利用手柄來控制觀賞不同角度。
2007年東京電玩展上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S3全球玩家們成功將 “Folding@home”科研運算專案的資料處理速度推進到一個新里程碑,就是超越“1 petaflop”。“1 petaflop”運算量相當於1000萬億次運算每秒,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IBM Roadrunner剛剛達到這一運算水平。索尼新力娛樂稱,目前“Folding@home”項目在20萬台PC平台上僅提供了“250 teraflps”運算能力,但是在60萬台PS3參與後,將總數據運行能力首次推進到“1 petaflop”級別。
PlayStation 3的詳細規格內容為,使用SCE、東芝及IBM共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Cell”是一枚高性能的處理器,最大特徵是稱為“Cell運算”的網路分散運算功能。PS3內藏的Cell能將家庭伺服器和電視機等連結成位元網路中的一部份。情況就好像格線運算一樣,分散並即時處理各個指令。透過光纖網路,“Cell”能夠與其他“Cell”連結成為可比擬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

CELL開發史

兩位擔任Cell處理器研發重梁的工程師David Shippy與Mikie Phipps,在新書The RACE For A New Machine中回憶起2001年Sony/IBM/Toshiba三者投資40億美金Cell五年計畫如何與微軟的新主機研發產生聯繫。IBM在整個計畫中提供研發人力,設於美國德州Austin的研發總部有著Sony及Toshiba派遣的工程師團隊,大家一同生活吃住,目標為2005年聖誕節讓 PS3上市。
就當2002年微軟與IBM接觸後,事情有了變化。在IBM 的Adam Bennett甚至向微軟公開正在開發中的Cell 規格詳圖,微軟決定交由IBM研發新主機的CPU,至此IBM兩手掌握兩大訂單。
一段詭奇的回憶:同住於緊鄰小臥間的IBM的員工得對來自Sony與Toshiba的工程師保密以防他們為微軟設計處理器的契約計畫泄漏,而360處理器晶片的驗證進度也比Cell超前。Shippy先生感受到一股良知上的煎熬,稱自己的本性已被污染,因為他是在用著之前為PS3主機處理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經驗在與微軟工程師協同規劃新處理器的架構需求。
Sony遭遇的慘事不只於此,就當IBM完成兩大公司的設計契約後,IBM的晶片製造部門卻發生問題。相比於未預料到此巨變的Sony因此遭受六周的推遲才拿到第一批Cell晶片,微軟將備用產能轉移於第三廠商的先見之明讓微軟比Sony還早拿到新主機的處理器晶片。微軟拿到了Sony出錢培養工程師積累經驗後研發的晶片,及時趕上2005 11月首發,而PS3最終因一連串阻擾導致推遲一年上市。
兩位擔任Cell處理器研發重梁的工程師David Shippy與Mikie Phipps,在新書The RACE For A New Machine中回憶起2001年Sony/IBM/Toshiba三者投資40億美金Cell五年計畫如何與微軟的新主機研發產生聯繫。IBM在整個計畫中提供研發人力,設於美國德州Austin的研發總部有著Sony及Toshiba派遣的工程師團隊,大家一同生活吃住,目標為2005年聖誕節讓 PS3上市。 就當2002年微軟與IBM接觸後,事情有了變化。在IBM 的Adam Bennett甚至向微軟公開正在開發中的Cell 規格詳圖,微軟決定交由IBM研發新主機的CPU,至此IBM兩手掌握兩大訂單。 一段詭奇的回憶:同住於緊鄰小臥間的IBM的員工得對來自Sony與Toshiba的工程師保密以防他們為微軟設計處理器的契約計畫泄漏,而360處理器晶片的驗證進度也比Cell超前。Shippy先生感受到一股良知上的煎熬,稱自己的本性已被污染,因為他是在用著之前為PS3主機處理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經驗在與微軟工程師協同規劃新處理器的架構需求。 Sony遭遇的慘事不只於此,就當IBM完成兩大公司的設計契約後,IBM的晶片製造部門卻發生問題。相比於未預料到此巨變的Sony因此遭受六周的推遲才拿到第一批Cell晶片,微軟將備用產能轉移於第三廠商的先見之明讓微軟比Sony還早拿到新主機的處理器晶片。微軟拿到了Sony出錢培養工程師積累經驗後研發的晶片,及時趕上2005 11月首發,而PS3最終因一連串阻擾導致推遲一年上市。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達成共識,共同開發次世代遊戲機的處理器。 2004年9月21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次世代遊戲機將採用“藍光光碟”作光碟格式。 2004年12月7日 索尼新力娛樂與NVIDIA宣布共同開發次世代遊戲機用圖像處理器。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共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架構發表。 2005年3月30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次世代遊戲機將採用東芝所開發的512Mb XDR記憶體。 2005年5月17日 PLAYSTATION 3正式命名及公開發表,預定2006春季全球發售。 2006年3月15日 由於Blu-ray規格未定與HDMI內容制定進度延遲,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延期至同年11月於日本、歐洲及北美地區同時上市。 2006年8月30日 PLAYSTATION 3官方網站開張。 2006年9月6日 由於“藍光光碟”的關鍵藍光二極體組件產量未達理想,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在歐洲地區的上市日期推延至2007年3月。同時修正日本地區首發出貨量為100000台,預計11月11日上市;北美地區首發出貨量為400000 台,預計11月17日上市。 2006年11月1日 香港索尼新力娛樂宣布PLAYSTATION 3在香港及台灣等地區將於2006年11月17日與美國同步上市。 2006年11月11日 PLAYSTATION 3率先在日本全國發售,在Bic Camera東京旗艦店舉行首賣會,第一批88400台遊戲機被搶購一空。 2006年11月17日 PLAYSTATION 3在美國、香港及台灣地區發售。香港索尼新力娛樂分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及台灣台北西門町“Sony Digital Square”舉行首賣會,兩地首賣會中,香港200台以及台灣300台皆於會場銷售一空。 2006年12月25日 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將PLAYSTATION 3列為“5 Things That Went From Buzz to Bust”。 2006年12月31日 PLAYSTATION 3於日本銷售量達46萬台。 2007年1月8日 索尼新力娛樂在CES2007中表示PLAYSTATION 3自2006年11月上市以來,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00萬台,比預期更快達成目標。 2007年3月8日 PLAYSTATION 3專用網上社交平台“Home”正式發表。 2007年3月23日 PLAYSTATION 3於歐洲、中東、非洲及澳洲地區發售。 2007年4月12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北美地區將會停止生產2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 2007年5月16日 PLAYSTATION 3全球出貨量達550萬台。 2007年6月16日 PLAYSTATION 3於韓國發售,80GB版本定價為韓元518000。 2007年7月9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將PLAYSTATION 3的60GB版本在北美地區減價100美元到US9,新型號80GB版本PLAYSTATION 3將會全面取代舊有60GB型號。 2007年7月15日 PLAYSTATION 3於日本銷售量突破100萬台(數字為101萬492台)。 2007年9月15日 日經新聞報導新力集團將會退出PLAYSTATION 3的中央處理器“Cell”生產,以1000億日元把半導體生產機器賣給共同參與開發的東芝。隨後新力集團發表新聞稿表示還沒有具體的決定。 2007年9月20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推出“DualShock 3”,結合六軸感應及震動功能,預定於11月在日本率先推出,其他地區預定為2008年春季。同時,PLAYSTATION 3專用網上社交平台“Home”將會延期至2008年第一季推出。 2007年10月5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歐洲地區推出4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預定於10月下旬發售。 2007年10月9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日本及亞洲地區推出4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定於11月11日發售,售價為39,980日元,主機的顏色除了鋼琴黑之外,還提供了新的陶瓷白顏色。同時還宣布 “DualShock 3”於同日亦會作獨立發售,售價為5,500日元。 2007年10月18日新力集團在官方網站刊登了由東芝、新力集團與索尼新力娛樂將合資成立PLAYSTATION 3“Cell / B.E.”處理器與“RSX”繪圖晶片生產新公司的新聞,並將把位於九州長崎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出售給東芝,而東芝將會繼續供應“CELL”給 PLAYSTAION 3[2] 2007年10月25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截至2007年9月底,PLAYSTATION 3全球銷量達559萬台。 2007年11月27日 索尼新力娛樂亞洲分部(SCE Asia)宣布成立台灣索尼新力娛樂(SCET)。 2008年1月7日 索尼新力娛樂宣布於2007年聖誕假期五星期之內,售出120萬台PLAYSTATION 3。 2008年1月8日 索尼新力娛樂於“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中宣布,將會推出利用PlayStation 3拷貝藍光光碟影片並傳輸給PlayStation Portable的功能,使用者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享受可攜式的高清電影。 2008年1月10日 日本索尼新力娛樂宣布20GB及60GB版本的PLAYSTATION 3在日本地區將會停止生產,意味著20GB及60GB版本完成歷史任務,全球市場上再沒有這兩個版本發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