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天然有機食品

天然食品網站首頁圖片天然食品網站首頁圖片
從物質的化學成分來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組成的有機物質,都是有機的食品,沒有非有機的食品,因此,從化學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稱做“有機食品”的說法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這裡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採取一種有機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機食品是指按照這種方式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符合國際或國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標準;並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食用油、菌類、蔬菜、水果、瓜果,乾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有機食品的主要特點來自於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有機食品的生產和加工,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因此,有機食品是一類真正來自於自然、富營養、高品質和安全環保的生態食品。
有機食品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名稱,國外最普遍的叫法是ORGANICFOOD在其它語種中也有稱生態食品、自然食品等。聯合國糧農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將這類稱謂各異但內涵實質基本相同的食品統稱為有機食品。

1939年,LordNorthbourne在《LooktotheLand》中提出了organicfarming(有機耕作)的概念,意指整個農場作為一個整體的有機的組織,而相對的,

(化學耕作)則依靠了importedfertility(額外的施肥),而且,cannotbeself-sufficientnoranorganicwhole(不能自給自足,也不是個有機的整體)。

有機食品是有機產品的一類,有機產品還包括棉、麻、竹、服裝、化妝品、飼料(有機標準包括動物飼料)等"非食品"。我國有機產品主要是包括糧食、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包括乳蛋肉及相關加工製品)、水產品及調料等。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並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依據的是農業部綠色食品行業標準。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比無公害標準要嚴格。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有機農產品
有機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機農產品(例如有機雜糧、有機水果、有機蔬菜等)、有機茶產品、有機食用菌產品、有機畜禽產品、有機水產品、有機蜂產品、有機奶粉、採集的野生產品以及用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國內市場銷售的有機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葉、蜂蜜、羊奶粉、有機雜糧、有機水果、有機蔬菜等。
判斷標準
1、原料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
2、有機食品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生產、採集、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準。
3、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控制體系和追蹤體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轉換期;這個轉換過程一般需要2-3年時間,才能夠被批准為有機食品。
4、有機食品必須通過合法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水產品、調料等。

有機食品生產的基本要求
生產基地在三年內未使用過農藥、化肥等違禁物質;
種子或種苗來自自然界,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
生產單位需建立長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輪作和畜禽養殖計畫;
生產基地無水土流失及其他環境問題;
作物在收穫、清潔、乾燥、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未受化學物質的污染;
從常規種植向有機種植轉換需兩年以上轉換期,新墾荒地例外;
生產全過程必須有完整的記錄檔案。
有機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原料必須是自己獲得有機頒證的產品或野生無污染的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終產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和香料等輔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化學物質的污染;加工過程必須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相關法規
國際有機農業和農產品的管理體系和法規主要分為3個層次:聯合國層次、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層次以及國家層次。聯合國層次的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標準尚屬於建議性標準,是《食品法典》的一部分,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在整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中國作為聯合國的成員也參與了制定。具體內容包括了定義、種子與種苗、過渡期、化學品使用、收穫、貿易和內部質量控制等內容。此外標準也具體的說明了有機農產品的檢查、認證和授權體系。這個標準已為各個成員國制定有機農業標準提供了重要依據。但聯合國有機農業標準能否成為強制性標準還不得而知,一旦其成為強制性標準,就會成為世貿組織仲裁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法律依據。

食品區別
我國有關部門在推行的其他標誌食品還有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和要求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準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嚴格來講,無公害食品應當是普通食品都應當達到的一種基本要求。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在九十年代初發展的一種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它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從本質上來講,綠色食品是從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發展的一種過渡產品。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是有機食品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而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技術,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術的使用。如綠色食品對基因工程和輻射技術的使用就未作規定。

2)是生產轉型方面,從生產其他食品到有機食品需要2-3年的轉換期,而生產其他食品(包括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沒有轉換期的要求。

3)是數量控制方面,有機食品的認證要求定地塊、定產量,而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因此,生產有機食品要比生產其他食品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和監控體系,採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地力保護、種子培育、產品加工和儲存等替代技術。

發展方向
未來有機食品乃至有機農業究竟會怎樣發展,阿萊克希的觀點也很明確:有機食品在將來的上升空間不大,從性價比來看,所謂的有機食品遠遠比不上普通食品。有機農業不僅昂貴,而且會是對生態環境保護最沒有優勢的食品生產方式;集約化農業則能夠利用各種最佳方式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有機食品也好,有機農業也好,最大的特點就是反對科技,崇尚自然。當然它也不怎么可能會消失,因為總有一批對有機食品虔誠敬仰的人。”
孟凡喬認為,有機食品在中國不是該不該發展,而是怎樣發展的問題。針對專家說中國13億人口如果都發展有機農業會餓死人的觀點,他表示,並沒有說要來個“一刀切”,沒有說全部採用有機農業種植。“既然社會存在有機食品的需求,為什麼要扼殺其發展呢?這個社會總有不同的消費層次。發展1%,還是80%,如何發展,才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孟凡喬說,有機農業在中國的發展,現在看來是有一些混亂。雖然國家認監委每一年都會對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進行檢查,但認證機構的水平仍然參差不齊。為了掙更多的錢,某些認證機構不惜對不合乎有機食品標準的產品大開綠燈。如果一個認證機構能夠自律,可能有機食品的市場會好很多。
“但是在至少十年內,有機食品市場、以及中國的整個食品市場能夠真正乾淨起來還很難。只有社會建立起普遍的誠信體制,這一天才可能會到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