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醫藥學

納西族社會生產得到發展,創造了象形文字,受到南詔與吐蕃的文化醫藥的影響,形成了納西族巫教-東巴教。爾後出現了大量的東巴經典,記述了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醫藥文化知識。如《崇仁播迪找藥》記載了藥物,《點龍王藥經》記載了乳為補益用,《神將藥品經》記載了灑藥。又如《布扎》(祭中風癱瘓鬼經)《幾扎普米》(驅瘟疫鬼經)《送毒鬼經》等,則完全是對病魔、惡神、自然災害的咒語。納西族先民很早就以草藥防病治病並延續至今,民間醫多為巫醫,套用自己實用之醫術治病的同時,也套用其他民族的醫藥手段治病。

醫學介紹

納西族分布在雲南麗江、永寧和四川西藏的部分地區。麗江素有“藥材之鄉”的譽稱。麗江境內有藥材2010種。按水平分布,以玉龍山為界,可分為東西兩片。西片特產豬苓、竹紅蕈、滇豆根、黃射干、三尖杉、五倍子、榧子等。東片特產天冬、穿山甲菟絲子五靈脂、麻黃、佛手、龍骨、黃藥子金絲馬尾黃連。按垂直分布,玉龍山為標誌,海拔2000米以下的金沙江畔,亞熱帶代表藥材天花粉、川楝子、蜈蚣、斑蝥蟲、楣子、桔梗、茯苓、三七、丹皮,白膠香、山慈菇、龍衣、谷精草,蜜蒙花、滑石。海拔2000~3000米為高山溫涼地帶,代表藥材當歸、人參、西洋參、木香、秦艽、鹿仙草、珠子參、紫丹參、葉三七、麝香、熊膽、猴骨。海拔4000米為高山寒濕地帶,代表藥材蟲草、貝母岩菖蒲雪茶雪蓮花、緣絨蒿等。在納西族民間,有自挖、自製、自用藥物的傳統歷史。清代道光年間,納西族名醫介山、習譚對麗江藥材精心研究,發掘了麗江藥材加工施用,其他藥號亦自采、自製。“壽元堂”自製虎潛丸,主治風濕病;健腦參茸丸,補益氣血;坤順養心丸,補心安神;滋陰明目丸,補腎明目;雪水紫金錠,主治小兒驚風症,及小兒高熱抽搐。“長春堂”自製大五香丸,主治虛勞症;小五香丸,清熱解毒,主治小兒驚風等症;巴豆丸,瀉火主治下瀉;煉製三仙丹,主治梅毒瘡瘍;熬制治風濕,跌打,勞傷膏藥。1894年(清代光緒二十年),光緒麗江府志稿卷三物產部份載“當歸俱以麗產號發他省”。說明麗江種植當歸藥材已一百多年歷史。1933年從印度引進木香種子在魯甸鄉種植成功,成為藥材商品。1959年從東北引進入參苗在魯甸栽培成功,引進省外藥材種子18種,還有野生變家種的如秦艽等15種,其他32種為家種藥材。

發展簡史

唐代,納西族社會生產得到發展,創造了象形文字,受到南詔與吐蕃的文化醫藥的影響,形成了納西族巫教-東巴教。爾後出現了大量的東巴經典,記述了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醫藥文化知識。如《崇仁播迪找藥》記載了藥物,《點龍王藥經》記載了乳為補益用,《神將藥品經》記載了灑藥。又如《布扎》(祭中風癱瘓鬼經)《幾扎普米》(驅瘟疫鬼經)《送毒鬼經》等,則完全是對病魔、惡神、自然災害的咒語。納西族先民很早就以草藥防病治病,民間醫多為巫醫,套用自己實用之醫術治病的同時,也套用其他民族的醫藥手段治病。巫醫:原始宗教的巫與醫緊密地結合一起,巫醫跳神治病,首先是占卜、打卦,通過卦的顯示,決定治療方式。一般驅鬼念經,卦不顯示,跳神給藥或施術,巫醫一般掌握20種藥品,以及行施扎針、拔火罐、草藥熏鼻、火草點穴,草藥外用等方法。1894年(清代光緒二十年),麗江鳴音鄉冷水溝,大東巴阿普肯命,有一冊東巴醫藥專書《稱恩說律》,書中記載有草藥、動物藥、礦物藥200餘種,他據此行醫,醫術精深,當地人民甚為讚譽,此書在東巴之間相互傳抄,為行醫延壽之道。納西族醫藥形成多元性發展,明朝以來藏族醫藥學術發展迅速,北移的納西族與藏族混居一起,吸收藏醫知識。清代隨著中醫藥的進入,納西族醫藥增添了中醫知識。民國時期外國傳教士帶進西方醫藥,開設醫院。傳授西醫藥知識。民國時期,和純厚蒐集玉龍本草標本328種。壓制整理成冊,闡述了納西族用藥,是民族藥與中藥的結合。

診病方法

看頭髮:拔出一根患者的頭髮,觀其根部,帶有一團乳白色物,此人氣血旺盛。
看眼睛:眼球發黃是膽病,發紅是肚裡有火,發生白點是體虛,大人平日流淚是風眼。
看鼻子:小孩手指常揉鼻子是疳積,鼻腔內生白疹子是肺熱,大人鼻尖呈灰黑色是腎病,且重。
看耳朵:平人耳輪紅潤,耳輪呈灰黑色是腎病,現於上端病輕,整個耳輪呈灰黑色而枯是重病。
看口唇:唇淡黃或發白是體虛或有內病,唇紫是胃裡有水,久病老人,口唇發白,眼眶發黑,眼球深陷是無治之症。
看牙齒:常人牙齒,牙齦豐滿紅潤。如牙齒乾癟而發白是血虛,久病之人突然牙齒髮黑,病勢危急。
看舌頭:舌苔黃厚、乾燥有槽是體內實火嚴重,舌苔灰黑是腎病,舌苔發白是胃寒。
看臉色:男子臉色呈灰白是飲食不消,女子臉色呈灰白是婦科病,氣候變化臉盤時腫時消是風濕病,臉色寡白為肺病,臉色烏黑枯象是肝腎重病,早晨臉色青灰,中午呈紅色,傍晚為青紫,視為麻瘋病。
看指甲:甲殼色淡是血虛,甲殼凸凹不平有白點、裂紋、節狀是氣虛。
頸項強直,腰不得彎,四肢抽搐,咬牙是驚風病,面浮是風腫,腹脹是氣腫,足浮是水腫。
問鼻涕:鼻涕清稀為傷風病,黃膿為風寒內閉,咳嗽痰多黃膿帶血為肺部疾病。
問汗液:惡寒發熱出汗為傷風之汗,夜間盜汗是血虛之汗,白天自汗是氣虛之汗,黃汗沾衣為黃疸之汗,出油汗病勢垂危或急性病。問大小便:小孩大便泡沫多是肚裡有風,大便粘液紅白是痢疾,惡臭者是火氣重。
看小便:取患者第一次尿中段的大半碗,用麻桿一根長約三尺,先用麻桿在尿中劃一米字形,然後攪拌,視其沉澱物、顏色、泡沫形狀等。尿中有沉澱物呈粉紅色是患感冒病;再經攪拌後尿呈灰色且有濁狀是病情加重;尿呈清水狀,泡沫浮起多是患者喝過澡水;如蛇和烏鴉洗過澡的山裡塘水,症狀為失眠、腹痛、腹脹、眼皮浮腫;尿呈黃色體內有熱;尿呈白色膀胱病;尿呈綠色則風濕病;再麻桿攪拌尿碗時,立即出現泡沫加進麻桿碎片數節,麻桿點沾碎片,如有三節連線沾有麻桿頂端則為蠱症;婦人小便經麻桿攪拌泡沫浮起多、立即破裂為懷孕二月。
聞聲音:久病老人臥床不起,注意語聲、咳聲、痰聲、喘聲,如有病情變化,聲音與往日不同,傳聲不遠,即將去世。

切脈:人體分為三段,第一段頭至頸,第二段肩至臍,第三段臍至足,手腕脈亦分三段,靠手掌方向為第一段脈,主管人體第一段疾病。中間為第二段脈,主管人體第二段疾病。後方第三段脈,主管人體第三段疾病。醫生按脈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切三段脈,正常人食指脈反覆搭一搭一搭連續跳動,如跳了一下,第二下無感覺或間隔時間稍長又跳一下,此脈頭上有病,中指脈跳了一下,第二次跳動間隔時間不均勻,此脈心肺之病。如間隔時間短而促則為心病和急性病。無名指脈跳動太慢或跳動不均勻,說明臍下某個部位有病。

小兒生病看食指:伸開手掌,觀其陽面,血管顏色定病情,食指第一關節至第二關節間血管呈青綠色為驚風症,第一節至指尖呈紫黑色則為病情兇惡,難以治療。

特色療法

放血:小孩驚風,取細針於火苗上烤,然後針尖輕輕刺破食指血管青紫部位放血少許,藥用麝香、牛黃、岩羊膽、蛇膽等;蠱症患者,背部雙側局部鹽水清洗,然後刀尖破口放血,加火罐,藥用棉大戟施吐瀉,排除蠱毒;瘡瘍局部消毒刀尖破口放血,外擦冰片豬膽汁,內服金不換、蟲蔞:如瘡成膿,用活蜘蛛搗碎外包施之漬破,然後貼松油膏拔膿生肌。
按摩:腹部隱痛,食鹽一塊燒熱布包按熨腹部。痧症,背部雙側腰肌強力彈捏至皮膚發紅髮脹為止,疼痛始能緩解,再取患者手肘腕關節內側刮痧,用一個硬幣沾香油反覆上下刮至皮下瘀血,內服三分三、黑辣子、菖蒲。閃腰,術者雙拇指上下反覆推運患者背兩側,至局部發紅使患者立即站立,藥用蔓陀蘿根或茴香根煎服,白酒為引子。
火罐:頭痛拔天庭、太陽等穴,腹痛按痛點拔罐,背痛拔肺前,腰痛拔腎前,凡肌肉豐富之處均可用火罐治療。

灸法:開始火草點穴,後世用艾卷及麝香捻子,點燃後灸治人中穴以及熏鼻,使患者甦醒;風濕病、癱瘓病,按穴位灸治,小孩腹瀉灸烤肚臍;癬症皮膚亦可灸烤。
骨傷病治療:治療骨折主要是復位,固定包紮上藥,如:開放性骨折,清理傷口,嚴防感染,藥用泡酒藥、水煎藥、面藥、燉肉食服綜合治療,骨折始能癒合。一般藥用草烏、三分三、蔓陀蘿、一枝蒿、大紅麻、九節玲、接骨丹、大血藤、沙七、蜈蚣七、五爪金龍等。
破傷風治療:將出窩的幼蜂子,瓦片上焙乾研細末,每服5~10克,黃酒沖服,藥後取汗,病毒隨發汗而解,連服七天,病情好轉後藥量逐日減少,調理飲食。
癬症:活斑蝥蟲搗碎塗於皮膚患處,日後起水大泡,將黃水放出,皮膚自然乾燥、瘙癢即止,膚疾慢慢脫落,一般一次而愈,頑癬可進行第二次塗擦,斑蝥蟲乾品用70%酒精浸泡備用,藥濃度為50%,塗擦患處至皮膚水泡。
蛾子:輕者用條瓜葉尖陰乾細末吹喉,大黃葉柄含服,熱重大黃葉柄開水泡服至瀉,重者成膿,用急性子、人指甲、鹿角霜細末吹喉,使膿皰潰破,內服金銀花、穿山甲、天丁水煎服,白酒半蠱為引子。
毒蛇咬傷:首先內服麝香1分或雄黃末5分,然後清理傷口,擴創放血,用青辣子葉、黃瓜葉、刺菇葉,一種即可,搗碎外包,傷口引流,此外用蜈蚣七鮮品搗碎與酸醋調拌,清洗傷口及浮腫肢體,局部推運將黃水流出,輕者一次即愈,重者每天進行一次。
治療火眼:山羊膽一個,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勻,一日點眼三次,連續三天,內服青葉膽鮮品五錢,水煎服,一至三天。
傷寒肋痛治療:發熱咳嗽肋痛咯血,輕者用五辨草鮮根,約一兩,米泔水浸泡食服,連服三天,重者用柴胡三錢、薑黃三錢、青葉膽三錢、茴香子錢半、百草霜三錢,水煎服,一至三劑治癒。婦科病治療:婦人帶下,雞腎參、蘿蔔參各一兩,燉肉食服。月經不調,蟲蓮一兩燉鴿子食服。閉經用小紅參一兩,水煎服,白酒為引。婦人血勞,用制草烏,每服五分,日服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